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福鼎市城郊某土池小鳖场。1997年12月初引进鳖苗1000只,饲养半年成活900多只,到1998年6月初突然发病。病鳖不吃饵料后3-4天死亡。曾用多种抗生索内服治疗无效,31天中死亡249只。7月4日邀访笔者诊治。临床症状:6月2日开始发病。病鳖精神不好,绝食后3-4天死亡。用多种抗生素拌料内服,均无法控制病情。每天死亡6-8只,引天已死亡249只。7月2目换他时发现70%以上的鳖已发病,表现鳖底板血管充血。送诊病鳖10只途中死亡2只。临床检查,病鳖虚弱,伸缩头颈无力,底板血管充血。抓在手中的病鳖,挣扎后血管末梢出血,血如珠冒出,抹拭掉…  相似文献   

2.
鳖胃肠道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成都西郊某集团较大型养鳖场,有幼鳖6万只。其中有一幢温室池的鳖突然发生急性死亡较高的疾病,幼鳖日死亡量达100多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送检要求诊断。经过现场调查了解和病理解剖及微生物检验,诊断为鳖细菌性出血性胃肠炎。通过用药物治疗和防治,很快控制了发病和死亡。现将诊断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一、流行病学调查该场是一个新建场,幼鳖是从外地购进,1996年12月进入温室饲养,前期生长均较正常,后发生过白斑病,经过处理和治疗,控制住了此病。然后又突然发生幼鳖发病和大批量的死亡,并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幼鳖爱德华氏菌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德华氏菌属细菌能感染多种鱼类、两栖类以及爬行类等动物,有时还会引起败血症。1994年1月福清某鳖场幼鳖发生以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取样检验,从病鳖肝脏、腹水中分离出缓慢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幼鳖体重40~60克,共6000多只,分养三口池,各池病情相似。该场采用锅炉加温,水温30~31℃。幼鳖移入保温棚加温饲养后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初期每天死亡20多只,由于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发病死亡数  相似文献   

4.
满玉梅 《齐鲁渔业》2002,19(4):41-41
在鳖的养殖过程中,亲鳖的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不少损失。其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购进带病亲鳖 由于利益驱动、一些养殖户将有病亲鳖预先放入池中,买卖谈成后,当着买主面抽干池水捕出,除外伤外,一般内伤看不出来。这种鳖运回后便死亡。 2.操作、运  相似文献   

5.
1996年10月30日,我场从南昌引进稚鳖8000余只,逐级升温使其与室温相适宜,药物消毒后入池。次日发现有少数稚鳖爬上食合.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即时隔离处理,未见其效,反出现死亡,且死亡数增加。11月15-18日.平均每天死亡668只,此后稍有缓和,29日,第二次复发.死亡数每天均过百只。在一月内共死稚鳖187。1只.死亡率达23.4/。一、发病时的温室情况:11月份北方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温室水温在2。IC—29C,12月底水温能稳定在29”C-31C,每3天换水一次,食台用具每天用0.SPPm漂白粉(有效氯50%)消毒。二、病鳖症状:1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县美国青蛙(美蛙)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常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1999年9月10日,我县埔上镇有两家美蛙场发生了严重的美蛙白内障、歪头、腹水、肿腿综合症。该综合症传染快、死亡率高,到请笔者诊治时,两蛙场美蛙日均死亡数量达280多只,经3个疗程25天的连续诊治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仅有零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症状与危害情况1.症状病蛙体表完好,仅见食欲下降,体色变黑,腹部膨大,腿部水肿,双眼覆盖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去掉白膜,眼球完好。解剖病蛙可见其腹腔内有淡红色腹…  相似文献   

7.
内外兼治甲鱼穿孔病获成功1994年6月8日深圳龙岗区农技推广中心碧岭养殖基地从湖南岳阳地区购进一千只幼鳖,平均重0.15kg,经检查绝大部分幼鳖体表无伤病,路途中死亡3只,解剖属挤压窒息死亡。幼鳖经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分钟消毒后放到300m...  相似文献   

8.
1996年,笔者对洛阳市大部分的甲鱼养殖场进行了考察,同时,对某些甲鱼场的特殊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其中,肿颈与肺炎并发症的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实例之一。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病鳖基本情况:病鳖取自1996年6月17日洛阳市郊区红山乡上寨村再兴甲鱼养殖场,雄性重57克。2.症状:①颈部右侧水肿,压迫头部偏向左端,头不能缩回。用注射器可从水肿处抽出淡黄色液体;②病鳖背部隆起,在水面呈漂浮状,虽用力下潜但不能潜至水底。腹腔有气体,用注射器沿后肢基部内侧插入腹腔可抽出气体。气体抽出后,病鳖可潜入水底,背部隆起消失。待上…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9)
正该病在曲靖市较常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发,一般多发于16~25日龄的雏鸡,感染1周龄雏鸡极为少见。笔者接诊了一起8日龄雏鸡发生法氏囊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5年10月20日曲靖市麒麟区郊区某养殖户购入3 700只土杂鸡,饲养到3日龄时突然死亡70多只,4日龄死亡90多只,养殖户认为是药物  相似文献   

10.
刘炳英 《畜禽业》2009,(10):80-81
<正>2009年6月,我市田柳镇某养殖户饲养的樱桃谷肉鸭发生一起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经笔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饲养的5200只樱桃谷肉鸭,养至22日龄时开始发病,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无论是常温养鳖还是温室养鳖,批量发病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其中鳖的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并发症频繁发生,且发病率较高。该病重点流行区域在长江流域,但福建省也很严重。该病对稚幼鳖、成鳖均危害很大,死亡率一般30%左右。故应无病先防,防重于治。当鳖病发生后应立即作出相应的诊断并采取解救治疗的措施,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避免鳖病复发。观介绍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同行们参考:一、病例:(A1996年12月初,福建省某鳖场养中华鳖5万只(江西南丰县的稚鳖)规格已达5(F-if,发现有1/5池的鳖部分患有…  相似文献   

12.
潘建  徐帅 《科学养鱼》1997,(7):28-28
稚鳖在温室内进行高密度加温养殖,是目前一个较普遍的快速高效的养殖项目,但由于密度大、投饵量大、鳖的排泄物和残饵积存多,加上因燃料费用的限制不能经常换水,水质极易恶化。也容易使稚鳖发病,特别是池水发黑发臭,水中硫化氢、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很高,而水中溶氧又减少,稚鳖会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而缺氧发病,甚至大量死亡。这种因水质恶化而引发的鳖病症状:大量病鳖爬上休息台,反应迟钝,病鳖体表无伤,鳖体象充了气一样膨胀,手微捏腹部有气泡从口、鼻排出,排出的气体带有刺鼻的臭味。解剖病鳖时,有强烈刺…  相似文献   

13.
每年清明节前后,广东地区的水温一般可达22℃-25℃,适宜于鳖种的开春放养。对于购买外场鳖种的养殖场来说,不同的运输方法将会对鳖种转塘后的成活率起到不同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案例1.养殖户吴某,2004 年5月8日运输规格为50g/只左右的幼鳖1万只和规格为1 00g/只左右的幼鳖4万只,当日晴天,气温23℃-25℃,运输方法是将幼鳖  相似文献   

14.
裴四海 《内陆水产》2001,26(5):42-42
甲鱼急性肺炎病,在目前温室养殖中尚属罕见,而又易被误诊,此病潜伏期长,发病较快,来势猛,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70%以上,此病对幼鳖危害尤为严重。笔者在几年的养殖过程中,初次发现此病,开始误诊为爱德华氏病,用药后,反加重病情,使全池千多只鳖感染率达40%以上,摄食全部停止,每天死亡由2~3只上升到5~10只,经反复观察和临床诊断、解剖认定为肺炎双球菌引发的急性肺炎。现将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养殖户借鉴。外部病状病鳖起初表现为食量减少,在食台上精神不振,微呈喘气状,见人后慢慢下水;随着…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上旬,笔者接到浙江省萧山区一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台湾泥鳅出现体表溃烂病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1996年9月福建莆田水产联合公司养鳖场发生的中华鳖幼鳖藻类病一新病例的观察方法和主要症状,并对该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病害的病原是两种蓝藻,一种是微囊落;一种是颤藻。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法:将发病池的水放干,冲洗一遍,然后用100ppm福尔马林和5ppm呋喃唑酮消毒,连续处理三天,每天一次,再用40ppm生石灰泼洒三天,每天一次,日换水量30%,至第7-8天病鳖体表橄榄绿色粘滑的绒垫  相似文献   

17.
我站于1985年7月从浙江购进幼鳖183只,平均体重100克。同年9月购进亲鳖40只。幼鳖经冬春饲养,死亡8只,平均增重60克左右。1986年5月24日~7月1日共收购成鳖165只,幼鳖149只,总计成鳖205只,幼鳖332只。至10月11~13日干塘将141只成鳖放亲鳖池,其中雌100只,最大规格1.6~2.2公斤,一般在0.5公斤以上;雄41只,最大1.7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5日,笔者接到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张老板报告其养殖的河蟹出现"抖抖病"(俗称"环爪病")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建有一个8亩的标准化露天池塘,每亩投放蟹苗2000只。2013年7月初,该养殖户发现部分蟹开始出现"抖抖病",而且其周边养殖户的蟹也出现了普遍的"抖抖病"发病现象。由于张老板从发病后采用各种药物对该病进行了治疗,但均未见成效,且对该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断进行了问  相似文献   

19.
甲鱼急性肠胃炎鳃腺炎并发症的综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兆丰鳗业食品有限公司建阳泅瑶养鳗场1996年1且月18日将暂养的1.3万只平均体重20回左右的台湾鳖苗移至该市麻沙镇留田甲鱼场饲养。迁移时发现个别稚甲鱼死在池底,迁移后死亡数量迅速增加,11月28日死亡量达220多只。经过病状分析,确诊为急性肠胃炎与鳃腺炎的并发症。通过研究,拟定治疗方案,采用药物内服外浴,中西药结合的综合疗法,效果明显,用药4天,死亡量明显减少,10天日死亡量减少到5—8只,第14天停止死亡。经病后巩固预防,至今未发现复发现象。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及病状此病主要是因过度摄食引起的。一是高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解我愁《科学养鱼》编辑部:我场去年12月20日、今年1月10日从江苏盐城分两批购进178只亲鳖,平均体重为1.75公斤。购回后不久,特别是1月10日购进的亲鳖,发病严重,主要症状为红底板、肿脖子、出血、腐皮溃烂等,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果,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