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从立法的层面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法律制度,提出一些立法建议,以期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地方立法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全面部署,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指明了方向。文章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其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实践与成效,深入分析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发展特色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创制新型肥料等对策,助力推进并积极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为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供给适应需求出发,研究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新需求与农业科研发展战略调整。研究认为,湖南农业发展呈现资源数量型现状特征,生态效益型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农业科研开展融合创新; 湖南农科院种植产业科研优势明显,养殖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科研欠缺,融合创新研究有基础但力量薄弱,科研人员专心潜心从事科研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新时期湖南农科院科研发展战略调整重点是:强化公益性研究,拓展融合性研究,加强开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冲击下,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动力,必须始终坚持科技的能动作用,以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因地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立法的层面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及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放在首位,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特色农业协同创新是提升特色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在界定特色农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将内部协同创新模式和外部协同创新模式结合起来,根据省内各地区经济、科技和人才现状选择匹配模式,并从产业基础、微观主体效能和创新机制层面,提出甘肃地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南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其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分析了海南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构建海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措施,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期为科技创新促进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向"王牌"转变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省农业正处于从数量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迫切要求农业科技提供坚实的支撑,对我省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笔者日前对我省部分农业科技单位进行了调研,认为在新的层面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愈加迫切.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之浅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文章深入分析了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和战略需求,研究了迫切需要完成的强化科技体系、统筹科技资源、强化科技服务、转变发展方式等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强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保障、推进农业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肩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任。立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深入分析总结“三农”工作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快种业基础研究、学科方向任务调整、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侧研究、示范推广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5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白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出发点和总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突破人参产业,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白山市不断深度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立足白山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围绕参、蛙、菌、药、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市农业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变期,"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强大支撑。文章分析了国内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研究了临安的农业发展状况,就临安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强化政策引领,突出政府主导;强化企业主体,迸发创新火花;强化平台建设,促进创新服务;强化人才培养,推进现代农民培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针对目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把推动集成创新作为当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开辟一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农业科技高效自主创新之路,以较少的成本实现较大的突破,以适应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济源示范区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新优化农业科研组织模式,聚集现代农业创新力量,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不断强化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群众增收显著的济源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新格局,塑造济源创新型高品质特色农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为重庆市作物学会、遗传学会理事,重庆市项目评审专家、粮油生产指导专家和农情专家,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主任的李经勇研究员,自1989年分配到原重庆市作物研究所以来,一直从事水稻育种与生产工作,长期工作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一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农户万元增收活动,为重庆市的水稻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立足甘肃实际,对甘肃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突出优势和特色,准确定位甘肃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强化自主创新,培优学科,提高农业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大协作、大联合,进行创新集群建设,形成创新合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施创新驱动是推进湖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深入分析、充分辨识湖南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即协同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和能力提升战略,并提出了未来湖南农业科技发展应着力主攻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渔业是重庆市确立的11大类特色效益农业之一。2012年7月6日召开的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工作会上提出:强化科技支撑,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了实现铜梁县效益渔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实践中突出科技支撑、强化技术应用、发挥人才动力,创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运用,努力提高单产,使效益渔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古浪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力,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笔者总结了古浪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文章在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加强科研机制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主要成效,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做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就公益性、集成性和联动性3方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客观评价了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指出了存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重视度不够、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度不高、农业科技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有优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员配置、加大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和进一步发挥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