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昭通产4种天麻变型(乌天麻、红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 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4种天麻变型块茎中都含有γ 谷甾醇、亚麻油酸、n 十六烷酸、豆甾烷 3,5 二烯、角鲨烯、2,2′ 亚甲基双 (4 甲基 6 叔丁基苯酚),表明这4种天麻变型中的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消炎、抗菌、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可用于功能药品开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程度为害的福云6号茶树品种鲜叶挥发物成分进行鉴定,发现经过跗线螨为害的茶树叶片鲜叶挥发物的种类增加,其中轻度危害鲜叶的挥发性气物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66种;与正常鲜叶相比(未受为害叶片),不同程度为害叶片共新鉴定了46种新的挥发性物质;雪松醇、水杨酸甲酯、2-己基-1-辛醇、间-1,3,8-薄荷三烯等17种挥发物成分只在轻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香叶基香叶醇、D-柠檬烯、苯乙烯只在中度为害叶片中检测出;而可巴烯、柏木烯、雪松烯、氧化石竹烯、(+)-β-雪松烯、2-正戊基呋喃等10种物质仅出现于重度为害的茶树鲜叶样品中;3种不同程度茶跗线螨为害均诱导出己醛、α-紫罗酮、1,2,3,5-四甲基-苯、环十四烷、4-甲基-十五烷、十二烷等6种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高良姜及大良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药材共检测出128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从高良姜中检测到61个峰,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52%,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α-松油醇、塞瑟尔烯、1-石竹烯、β-蒎烯、2-茨酮等。从大良姜中检测到67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9%,主要成分有β-倍半水芹烯、正十五烷、(E)-β-金合欢烯、1-石竹烯等。高良姜和大良姜在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挥发性赋香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黄花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组成.结果:从8个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鉴定出13个相对百分含量大于0.50%的共有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90.00%左右.其中(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26.17%~29.10%)、β-芳樟醇(13.26%~14.05%)、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32.30%~33.47%)是各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可见,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用超临界CO2流体和GC-MS技术萃取及鉴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腊梅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稠环芳烃、烷烃、醇、烯、酚、酯和少量脂肪酸.其中醇相对含量占37.75%、烷烃相对含量占28.58%、烯烃相对含量占11.15%、稠环芳烃萘占10.23%、酯相对含量占4.31%,酚相对含量占2.84%,脂肪酸相对含量占0.47%.包括叶绿醇(36.16%)、十四烷(10.1%)、十五烷(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8.93%)、植烷(3.14%)、环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β-波旁烯(3.16%)、石竹烯(2.43%)、β-榄香烯(1.69%))、萘(10.23%)和肉豆蔻酸(O.47%)等成分.抑菌实验表明,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上述结果显示腊梅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河南省内乡和卢氏C3F烟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河南省不同香型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特点。结果表明,2种不同香型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从具有典型浓香型香味风格的内乡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69种,合计含量为436.26μg/g;其中独有成分17种,主要有3-甲基-2-(2-戊烯基)-环戊醇、2-甲基-5-(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4(14),11-桉叶二烯、植醇等。从具有清香型香味风格特点的卢氏C3F烟叶中鉴定出挥发性香气成分72种,合计含量为382.55μg/g;其中独有成分20种,主要有甲基庚烯酮、(E,E)-2,4-庚二烯醛、4-甲基-苯甲醛、反-Z-α-红没药烯环氧化物、长叶烯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产地咖啡豆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处理.初步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咖啡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3个产地的咖啡豆.该方法适用于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咖啡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不同耕种作物下土壤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SPME-GC/MS)进行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从成熟期钩藤、半夏、玉米和小麦种植地的土壤中分别鉴定出71、69、59、53个组分,共有挥发性成分28种,主要成分为2,4-二甲基庚烷、4,5-二甲基壬烷、2,6-二甲基壬烷、柠檬烯、十二烷、4,6-二甲基-十二烷,其中半夏、玉米和小麦种植地土壤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大致相同,但成分相对含量有差异。SPME-GC/MS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量小、灵敏度高和无溶剂的特点,适用于土壤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测定,是对土壤动态环境进行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辣木叶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构成。[方法]采用丙酮浸泡,正己烷萃取法提取辣木叶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其成分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辣木叶中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新植二烯(3.752%)、植醇(9.309%)、9Z,12Z,15Z-三烯-1-十八醇(4.198%)、二十五烷(1.308%)、二十七烷(2.098%)、二十二碳烯酰胺(2.360%)、二十九烷(2.352%)、维生素E(8.495%)、菜油甾醇(3.368%)、豆甾醇(1.104%)、β-谷甾醇(14.239%)、β-香树素(3.325%)、24-亚丙基胆甾-5-烯-3-醇(7.170%)、4,8-二甲氧基-3-甲基-2(1H)-奎诺酮(1.586%)等。[结论]辣木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甾体、醇、烃、杂环、胺、酯、醛、脂肪酸与酮,其中含量最高的为甾体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不同耕种作物下土壤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SPME-GC/MS)进行了分析,并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从成熟期钩藤、半夏、玉米和小麦种植地的土壤中分别鉴定出71、69、59、53个组分,共有挥发性成分28种,主要成分为2,4-二甲基庚烷、4,5-二甲基壬烷、2,6-二甲基壬烷、柠檬烯、十二烷、4,6-二甲基-十二烷,其中半夏、玉米和小麦种植地土壤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大致相同,但成分相对含量有差异。SPME-GC/MS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样品量小、灵敏度高和无溶剂的特点,适用于土壤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测定,是对土壤动态环境进行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