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甜瓜抗蔓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蔓枯病是由真菌葡萄壳梭孢引起的危害甜瓜生产的主要病害,可以侵染西瓜和黄瓜等其他瓜
类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本文介绍了蔓枯病病原菌的相关研究内容、不同接种鉴定方法对抗性鉴定
结果的影响以及我国近年来审定的部分抗蔓枯病的甜瓜新品种。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结果容易受病原菌自
身致病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的分子标记来辅助抗性种质的选育。然而,现有的一些分子标
记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育种的进程。因此,应该明确不同病原菌之间致病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接种
鉴定方法,不断完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明确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Cucumis melo L.)抗蔓枯病自交系PI482398(含抗蔓枯病基因Gsb-4)和感病自交系‘白皮脆’以及它们的F1、BC1P1、BC1P2、F2 群体为材料,苗期进行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甜瓜抗蔓枯病基因Gsb-4 为单显性遗传。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89 对SSR 引物进行筛选,引物CMTA170a 在抗性材料中可扩增出约为120 bp 的条带,并与抗性基因Gsb-4 表现出连锁关系。统计了CMTA170a 在118 个F2 单株上的多态性,并利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b 软件进行了计算,其与Gsb-4 的遗传连锁距离为5.14 cM。  相似文献   

3.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是一项荸荠栽培新技术,已在浙江荸荠产区推广应用,具体方法为:待移栽后的大田荸荠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1~5 cm处的基部割去母株地上部全部叶状茎,并收集转移到田外销毁。与常规栽培的不割除母株相比,割除母株处理的荸荠秆枯病病秆率降低4.6~7.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减少2.2~3.9;无效分蘖减少2.3~7.5株·m~(-2),田间叶状茎生长较整齐;单位面积球茎数增加17.0~25.2粒·m~(-2),增产15.5%~20.9%。荸荠分蘖期割除母株是一项降低病原菌基数,减少秆枯病病菌感染,拓展球茎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操作简易而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蔓枯病是甜瓜上重要的病害,采用形态学方法对我国海南发现的甜瓜蔓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
测量了病原菌的假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大小,鉴定结果为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科、亚
隔孢壳属的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是近几年在瓜类蔬菜上发生和蔓延较快的一种病害,对生产造
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对瓜类蔓枯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为害症状、抗病性鉴定技术、抗病资源、抗
性遗传规律、抗病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 个黄瓜品种和52 份黄瓜种质
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 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 个品种D07194
(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 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
56 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 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 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 份黄
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 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
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 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
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敦蜜1 号是以自交系ML29 为母本,以自交系ML20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厚皮甜瓜一代杂种。中早熟,露地栽培生育
期87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4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1.4,果皮纯白色带网纹,
果肉浅绿色,肉厚3.4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耐贮运。单瓜质量1.5 kg 左右,每667 m2 产量2 260 kg 左右。抗
甜瓜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适宜于酒泉市及类似区域大田地膜覆盖种植。  相似文献   

8.
秦蕾  梁燕  默宁  张洋  赵贵叶 《中国蔬菜》2017,1(10):44-50
对来源于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的51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田间抗性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质病情指数在17.04~75.56之间,有14份种质田间表现出了TMV抗性。各种质抗性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略向感病区域偏离。将筛选出的14份抗病材料和7份感病材料进行TMV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21份种质的病情指数在6.28~65.48之间,获得抗病材料15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V田间成株自然发病病情指数与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r=0.789,呈极显著相关。结合田间抗性调查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利用12对与L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3份TMV抗病种质进行分子鉴定,6份材料中共检测到6个抗性分子标记。抗TMV辣椒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荸荠病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荸荠秆枯病和荸荠枯萎病发生为害严重,严重影响了荸荠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荸荠秆枯病和荸荠枯萎病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甜瓜抗蔓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及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甜瓜蔓枯病病菌孢子悬浮液对208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发现86份材料表现抗病,122份材料表现感病。用RAPD标记对抗性表现最优的29份材料进行分析,14个引物共扩增出116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8.29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331和0.2855,表明这些抗源材料遗传差异较大。UPGMA聚类分析将这29份抗性种质明显划为普通型和野生型两大类,种质间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14份砧用南瓜品种为材料,对发芽期(23%PEG-6000模拟干旱)和幼苗期(控制浇水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采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并对适宜鉴定砧用南瓜抗旱性的形态指标进行筛选。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茎粗、株高、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干旱胁迫指数、壮苗指数等11个发芽期和幼苗期的性状指标,将14份砧用南瓜品种资源分为抗旱品种、较抗旱品种、干旱较敏感品种和干旱敏感品种4类。在发芽期和幼苗期均表现出较强抗旱性的品种为大维10号、佳合台木、金刚1号、昆仑、日本根力神、日本绿霸、日本强力士、神砧和胜利(白)等9个品种。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以及相对株高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相对干质量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的有益指标。综合分析14个品种的耐盐性、耐寒性、耐热性和抗旱性,发现日本绿霸和日本强力士的多重抗性较强,可作为黄瓜嫁接的优质砧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13.
台荠1号是从店头荸荠组培苗变异株中选育出来的荸荠新品种。株型适中,生长旺盛,分株强度较强;球茎数142.6个·m~(-2),平均单个球茎质量27.31 g,平均产量可达2 531.3 kg·(667 m~2)~(-1),且年份之间产量稳定;生育期150~160 d(天),晚熟,最佳采收期为12月20日至翌年1月底。品质优良,口感甘甜爽口、肉质脆嫩、少渣,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对荸荠秆枯病、荸荠枯萎病表现中抗,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省份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适合营养液水培的韭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营养液水培的韭菜品种,采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发的新型水培
系统进行水培试验,对791 宽叶雪韭、平韭4 号等7 个韭菜品种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营养品质、单株
干鲜质量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产量性状上以791 宽叶雪韭和多抗富韭11 表现最佳,
营养品质上以791 宽叶雪韭表现相对较好,综合分析认为791 宽叶雪韭更适合于营养液水培。  相似文献   

15.
以10 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基于NCBI 基因组数据库中EST 序列信息,应
用SSR 标记及高分辨 率溶解曲线技术筛选出用于大白菜杂交种纯度鉴 定的SNP 位点及复合 SSR 位 点,并
根据 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 种子纯度鉴定的需要 ,对单粒种子育苗条件、单株植株提取 状态、快速DNA
提取方法、复合PCR 体系的建立等关键 技术进行了摸索及优化。结果显示:经过48 h 破壳状态的单粒
种子,采用改良CTAB 法可于3 h 内得到较高质量的DNA;同时经7 d 达到苗期状态的单株叶片,采用
chexe-100 法亦可于40 min 内完成DNA 提取;筛选得到的SNP 位点可对6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复合SSR 位点可对10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6.
晋白菜8 号为中晚熟大白菜品种,生育期88 d(天)左右。亲本之一HY219 是来源于河北
唐山地区的农家品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另一亲本H226 是来源于天津农家品种天津
核桃纹的自交后代。该品种生长势强,外叶及叶柄浅绿色,叶球为直筒拧心型。株高65 cm,开展度 64
cm,单株质量5 kg 左右。外叶少,净菜率高达80% 以上。田间调查表明对霜霉病和软腐病的抗性高于对
照太原二青。耐贮性强,商品品质好,叶片叶脉少,粗纤维含量少。每667m2 净菜产量8 500 kg 左右,可
在全国适合直筒型大白菜种植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7.
桂蹄4 号是以桂蹄2 号为材料,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优良变异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早中熟荸荠新品种。生育期130~140 d(天);植株生长势强,球茎横椭球形、脐部微平,皮褐白色,淀粉含量47.0 mg · g-1,可溶性糖含量7.95%,口感脆甜、少渣,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26.2 g,每667 m2 产量2 200 kg 左右,田间对秆枯病的抗性与对照桂蹄2 号相当,适宜广西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海韭2 号是以小黄苗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母本,以平韭的优良株系J-95-42 为父本,经过有性
杂交,连续多代优株筛选,优系混合授粉等育种过程育成的深休眠韭菜新品种。植株分蘖能力强,叶色深绿,
平均叶宽0.8 cm,平均单株质量6.7 g,可溶性糖含量1.58%,VC 含量310 mg·kg-1,粗纤维含量0.89%,
北京地区年收割4~5 刀,年产量11 000 kg·(667m2-1 左右,适宜北京、河北和广东等地露地和早春保
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