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是环境友好的重大举措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将那些不适合耕作的山地、坡耕地一步一步地改造成有保护水土流失作用的森林植被。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的开展这一重大工程,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两方面任务,即为坡耕地还林和荒山造林。在各级政府的积极配合下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受到各界的褒奖。下面就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开始,国家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至今已实施了5年,本文通过平桥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实施,分析总结该项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林下种植、养殖业、中幼林抚育等不同方面阐述了平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摸索出的适合平桥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赵雪梅 《现代园艺》2021,(2):171-172
近年来,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林木保存率不断提升,增长了退耕农户收入,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仍然面临较多问题,有必要探讨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阐述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与发展,并提出了落实现有林的经营工作、坚持建管并重,适时安排抚育管护、实行分片集中管理、推出补助政策,调动农户积极性、强化指导和服务,推动后续产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优化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能够保障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简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及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磨镇农旅融合,实现经济持续化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汶川县水磨镇拟将连山坡、大岩洞、黄家坪、牛塘沟4个村连片开发,打造成规模的生态庄园,以此实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文章主要阐述了汶川县退耕还林成果,分析了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各地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出现了复耕等现象,这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和保持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根据地方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而推动我国森林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仕春 《现代园艺》2014,(16):188-189
贫困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经多年持续实施,工程建设成效初显。但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粮食安全问题、后续发展问题、补偿机制完善问题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贫困山区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因此,为了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扎实推进,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这些问题成因和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向楚华  刘蔚峰 《现代园艺》2014,(16):231-232
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项目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龙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下达2008~2012年度后续产业建设营造林任务3504.20hm2,国家专项资金2806.13万元。本文主要通过对龙山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营造林项目实施进行分析总结,重点总结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营造林项目建设的一些建议与对策,旨在为以后该类林业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贵州省仁怀市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对仁怀市以后的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华成  刘晓蕾 《现代园艺》2019,(17):172-173
通过对勉县退耕还林林地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了解,梳理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退耕还林实施十余年后所产生的后续问题入手,探讨了退耕还林政策在补偿机制后后续政策跟踪方面的建议。要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期成果,重点在于制定出灵活的管理政策,发展当地以林地为依托的产业链条,切实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花卉》2019,(22)
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价值日益突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然而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着普遍低产低效、退耕农户经济利益不同程度受损、产业链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基于此,为巩固提高退耕还林成效,我们应因地制定相关对策,不断拓宽后续产业发展空间,取得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曲县地处晋西北的黄河弯曲处,属黄土丘陵区域。土地为峁状或梁状土丘,耕地多为零碎的干旱倾斜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以种植耐早的农作物为主。近年,河曲县将坡地退耕还林用来发展枣树,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在黄土丘陵区干旱坡地采用假植法栽植枣树的生产经验,可供退耕还林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沽源县开展林下草本植物间作。介绍万寿菊的生长习性,从育苗、精抓细管、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万寿菊的栽培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毛银凤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84-186
针对阳曲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对政策把握不准、造林质量不高、种苗投资费用低、荒山还林难度大、林牧矛盾突出、退耕农户管护林地的积极性降低等问题,从着眼于农户切身利益,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在详细分析退耕还林现状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出了增加退耕还林经费、实行退还分离、进行阶段性间作、实施生态移民、发放林权证和发展特色农业等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英 《现代园艺》2006,(5):38-38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于2000年开始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2年正式全面铺开,截止到2005年,共实施退耕还林0.87万hm^2。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定住、不返弹、能致富”,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不忘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17.
贵州兴仁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地处长江中上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区位优势。然而与此同时兴仁市还分布大量的贫困区,存在非常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广种薄收,生活比较艰苦,同时由于当地地势特征非常复杂,严重威胁到当地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兴仁市在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下,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工作实效显著,为了更好地巩固与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必须要充分重视退耕还林种植和管护工作,才能确保退耕还林保存率,提高造林成活率、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冯敬 《现代园艺》2011,(19):102-10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西部生态状况、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生存利益、站在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为实现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根据元阳县退耕还林现状,提出几点建议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00年8月9号,国务院颁布了《完善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特别对尚未建立起解决农户退耕的长远生计问题与长效机制,其政策是为保证农户因退耕后生活,随着退耕还林的补助逐渐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的生计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国务院通过决策决定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并继续对农户给予适当的补助,进而使退耕还林的成果得到巩固、并有效地解决了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问题与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20.
穆倩 《北方园艺》2011,(22):189-19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现行的退耕政策和补偿措施来看,后续产业发展仍然遭遇瓶颈.农户创新作为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又一新生的内部力量,依靠农户在技术、营销、组织等各个角度的创新活动直接影响后续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现通过对黄土退耕区各个系统的调查,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层剖析农户创新行为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强激励作用,证明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农户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