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目标之一。全面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赋予了林业建设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国家林业局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的战略思想,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完全符合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兴安岭林区走一条工业化强企、产业化富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刘卫东 《山西林业》2005,(4):15-15,2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对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对于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承担着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提出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为我们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并且提出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大力植树造林,营造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贯彻的五个原则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统筹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我们既要唱响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主旋律,又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努力寻求保护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生态建设中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保护生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四川省绵阳市林业局来说,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的创新思维。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进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林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4.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保障。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包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载体,对不断提升包头的知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状况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6.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木保护对实现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体系,实现林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林业要大发展,出奇制胜在林保,林茂粮丰、鸟语花香在林保。作为林业保护体系,在党的十六大把生态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进入了加速发展、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一、深刻认识新时期林保工作的内涵及使命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生态文明”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林业的命脉,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加快生态恢复的同时,切实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扎实推进我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投有良好的生态,就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和谐美好的社会.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森林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发挥监督体系职能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只有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扭转生态恶化的严重局面,保障国土的生态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