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区平原林业发展速度较慢,造林成活率低,林木生长缓慢,成材年限延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因而,直接影响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及财政部门对林业的投资,扼制了平原林业的发展,进而造成了恶性循环。招致这,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集中利用资源和充分发挥优势这两个策略性问题。因此,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对促进平原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平原农村普遍进行了以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并实行了以联产承包为核心内容的生产责任制。在这一新形势的推动下,平原地区的林业生产也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从而促进了平原林业的发展。与我国老林区森林资源日益下降、持续萎缩形成鲜明对照,过去无林少林的平原农区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却多年处于上升趋势。全国平原地区的林木覆盖率已由解放前的1.1%,发展到现在的6.1%,尤其在华北、中原一带,平原林业发展更为迅速,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2%上升到现在的10.7%。目前,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四旁植树、林粮间作,以及片林等所形成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正确评价林业生产责任制在平原林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平原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和特点,并分析其所具有的内在动力,无论是对其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还是对平原林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产权理论 管理好平原农区的森林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原林业用地多为“四旁” (住宅、村、道路、河川旁 )荒废地。从人民公社化以后到农村改革 ,这些林业用地都是集体的“共有资源” ,被农民称为“鸡叨地、猪啃地”。新中国建国后 50多年来 ,特别是农村改革 2 0多年来 ,平原农区林业用地及林木产权问题的解决 ,保证了平原农区乡、镇木材市场较好地运行。从平原林业再生产来看 ,平原农区林业用地及林木产权制度的建立 ,是平原农区木材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本文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发展历史过程的描述、分析 ,论证了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即把林业用土地的使用权和林权交给农民所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按照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是平原农区林业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平原林业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了林木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今后平原农区林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全面、正确地贯彻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继续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稳定和完善平原农区农民关于林业用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 平原地区的林业生产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制,从而促进了平原林业的发展。全国平原地区的林木覆盖率已由解放前的1.1%,发震到现在的6.1%,尤其在华北、中原一带,平原林业发展更为迅速,林木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2%上升到现在的10.7%。目前,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四旁植树、林粮间作,以及片林等所形成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正确评价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平原林业,是平原农区林木培育、保护和利用的生态建设和物质生产产业。它的发展过程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它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兴衰。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期,平原林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平原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国林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华北中原地区的林业生产作一初步剖析。(一) 我国华北中原地区,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划分,属无林少林地区。建国初期,林木覆盖率仅2%左右。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林业生产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转机,有了新的突破。林业生产由单纯强调生态效益为主的沙荒造林、四旁绿化、小块方田林网,向生态、经济双目标转化,在遵循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林业》2005,3(6):63-63
由《中国城市林业》主编,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主持的《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和《扬州现代林业发展研究与规划》最近通过专家评审。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林科院共同进行的“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研究提出了“一城二带三网多点”的北京林业建设新布局。到2010年,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2%,森林覆盖率达到36%。到2020年,北京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规划总面积将达2273.…  相似文献   

7.
<正> 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指的是平原地区所有树木(包括片林、防护林、四旁树、果树,甚至非林冠下的灌木)的树冠垂直投影面积的总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这是一个常用的重要指数,尤其是平原农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最大林木覆盖率是制订林业计划、编制农业区划等迫切要求掌握的重要指标。可能达到的林木覆盖率的大小,直接和土地利用状况,各类用地的绿化系数有关。土  相似文献   

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干旱荒漠地区,林木复盖率低。由于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变,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要发展林业生产,必须建设林木良种基地,选用良种造林。为了提高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质量,保证国家投资的经济效果。最近,中国林木种子公司与区林业厅签署了联合建设林木良种基地的合同,共同建设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玛纳斯平原林场,察布查尔县平原林场四处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繁育杨树、榆树、核桃等新疆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及穗条,以加速良种进程。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林业建设是个发展的趋势,势头很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老林区面貌改变不大,甚至仍在萎缩、衰败。可以说,这是当前林业形势面临的两个侧面。我们说林业是个发展的势头,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去处于少林的广大平原地区,造林绿化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农区一个新兴的产业。华北、中原的422个平原县、市中,已有145个达到了平原绿化标准,林木覆盖率已由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80年代河北省平原林业的发展和结构变化着手,得出了平原林业发展的4个特点,如对市场和政策的反映灵敏度高,对平原林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效益等。还对平原林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是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市场价格因素以及政策因素3方面分析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绿洲平原是我区发展种树种草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常年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大气干旱的特定自然条件形成的,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平原林业必须是灌溉林业。从育苗到定植,从定植到轮伐,整个生产周期都需精细的抚育和较高的投入。这种较高的投入,是否能得到较高的产出和效益已经成为林业发展的焦点。本文从我区实际着重从灌溉林业的经济效益谈一些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商河县是平原县,随着近几年来大范围平原绿化工程的开展,商河县的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增加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提高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让农民从林地上实现增收致富,成为商河县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商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看,林下种植和养殖不仅能够增加林地上的短期收益,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生长周期,还能够有利于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弥补林地种植结构单一、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的缺陷,起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作用,有效化解了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涡阳县紧紧围绕"唱响老子品牌、建设生态涡阳、打造特色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初步建成较为完备的平原农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平原农区森林景观,林业也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4.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2.0%,活立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林业产值7亿多元。建成了绿色长廊900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69%,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3.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丘陵地区林木生长、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包含经济、人口、市场)、以及林业经营现状的调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林业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大体系中分析。兼顾林业工作本身的科学性,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性及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情况,综合考虑经营方式和方法,以提高经营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整体规划,使规划结果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加快林业发展作解决“三农”问题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摆到十分突出位置,不断推进林业建设,“十五”期间海淀林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有林地面积逐年增长,林木绿化率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36.09%,林木绿化率46.49%,与九五未相比分别提高了8.8和4.4个百分点;二是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很大变化;三是林业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各项投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2005年林业固定资产投入8000多万…  相似文献   

16.
1977至1980年连续四年中央召开了华北、中原平原绿化现场会,1983和1986年又召开第五和第六次平原绿化会议,目的在于引导和敦促这两大平原的林业建设和发展。第六次平原绿化现场会,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之后,突出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平原林业的认识问题,二是探讨发展平原林业的正确道路。 林业工作者历来反对普遍倡导高熵技术,尤其在平原农区,农、林、牧、副、渔以至水利部门,都不宜单纯强调本专业过高的系统状态程度,而排除其它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农林之间、林牧之间、林水之间,各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当前引起争论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否定相互间矛盾的存在,只能是强调某一方面而压制另一方面。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区别情况、分清主次;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不同生物的边缘效应,才能促进各业生产,进而达到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新农业生产结构以至“生态农业” 的提出;平原绿化以至“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其生态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不应事先相互排挤,事后相互争功。过去的农林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衡。今后河北平原林业能否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何认识林业在平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7.
迅速发展的无性系林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无性系林业发展之快、涉及领域之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有效、安全地经营无性系林业,并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便成为当代林木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基于这一目标,本文对无性系林业的核心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无性系林业作业实践和新技术进展进行了简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平原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大搞平原绿化建设工程,使平原绿化在宜林地造林、农田林网的营造、路河渠堤和村计集镇的绿化以及森林(林木)覆盖率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达到或超过部、省平原绿化标准。并建设成为具有湖北平原绿化特色的农田防护林、路河渠堤林、村镇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及经济果木林,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属性越发明显,进一步探讨林业发展中的采伐技术显得更加必要。为了避免在林业产业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各级林业部门和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做好林木管理和保护工作。林木采伐技术要求严格把握采伐方式的选择,并做好相应的林木采伐管理工作。针对现阶段的林木采伐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为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平原林业在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状况方面有着固有的特殊属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平原林业与平原农业、南方林区林业进行对比,指出了林权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平原地区在借鉴吸收国外和南方林区的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林地制度创新、林木制度创新和配套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