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硝磺·莠去津(90%水分散粒剂)对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防除效果以及对夏玉米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条件(一)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怀玉208。(二)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一年生杂草(马唐Digitaria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三要素之一.为了科学指导夏玉米施钾技术,新野县农技人员在肥效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探明了该县夏玉米速效钾丰缺指标,初步提出了分区指导原则,为开展耕地土壤速效钾丰缺评价、制订夏玉米施肥配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夏玉米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一)速效钾相对产量统计.根据2008-2011年夏玉米3414试验、5区丰缺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测产数据,分别计算各试验点速效钾的相对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冀中南作物种植结构,本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为例,基于作物需水SIMETAW模型系统量化1965—2018年冬小麦、春棉花、春玉米、夏谷子、夏大豆和春绿豆等10种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针对当地不同降水年型和水资源条件以及不同作物的生育期、生长发育特点和前后茬作物的农学特性等构建11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需水及降水耦合度等参数。结果表明:1)各作物年均生育期需水量表现为春棉花(515.2mm)冬小麦(466.6mm)春玉米(424.9mm)春油葵(420.0mm)春甘薯(362.1mm)春马铃薯(354.2mm)夏大豆(313.9mm)夏玉米(298.7mm)春绿豆(288.1mm)夏谷子(217.5mm)。2)各作物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表现为冬播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冬小麦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最大,为329.2mm;夏谷子最低,为82.8mm。3)传统麦玉一年两熟制周年需水量最大(753.4~780.3mm),相比之下,多样化轮作模式的生育期需水量可显著降低15%~34%,生育期灌溉需水量明显降低9%~32%。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夏谷子、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甘薯-冬小麦-夏谷子等两年三熟制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下的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和周年需水量均较低。春绿豆-夏谷子一年两熟模式的年均生育期需水量最低,为504.4mm,年均生育期灌溉需水量为286.8mm。因此,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减缓河北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发展适水种植模式是节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德华 《北京农业》2006,(12):23-25
1.作物组成及其耕作关系 1.1作物组成大棚平菇、马铃薯、茼蒿、春玉米、木耳(1)、小麦、夏玉米、木耳(2) 1.2作物间套复关系大棚平菇-马铃薯、大棚平菇-茼蒿、马铃薯//茼蒿、茼蒿-春玉米、马铃薯//春玉米、春玉米//木耳(1)、马铃薯-木耳(1)、春玉米//木耳(1)-小麦、小麦//夏玉米、夏玉米//木耳(2).  相似文献   

6.
正一、试验目的为落实夏玉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工作,探讨微肥用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肥料最大效应,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依据农业部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特安排本试验。二、试验作物与品种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浚单29。三、试验设计(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点安排在浚县小河镇张庄村张小平家的责任田里。供试土壤为潮土土壤中的两合土,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前测定土壤养分基础:有机质19.4g/kg、全氮1.12g/kg、有效  相似文献   

7.
赵书义 《河南农业》2016,(19):36-37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烟嘧磺隆(10%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并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取得农药登记和今后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条件(一)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作物: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二)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夏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马齿苋、毛酸浆、苋菜等。(三)栽培条件试验田设在项城市城郊乡韩岭村,土壤类型为两合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为1.1%,试验田面积3 334m~2,试验田内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较多,前茬未使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氟虫腈(5%悬浮种衣剂)对玉米蛴螬的防治效果,确定合理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为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进行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二、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1.试验对象:蛴螬。2.试验作物及品种:试验作物为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夏玉米"沈玉26号"为供试材料,在试验站大田进行试验,以秸秆、编织布(半透明膜)两种材料为覆盖处理,以裸地为对照处理,采用全覆盖平作种植方式,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含水量、作物生长生理特性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覆盖处理下夏玉米的覆盖效应,为建立玉米灌溉制度和后期研究提高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晋南的主要种植制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控制氮肥总量420 kg/hm2)对作物产量、农学效率和纯收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影响作物产量、纯收益和氮肥的效率,冬小麦季施总氮55%(231 kg/hm2)、夏玉米季施总氮45%(189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轮作总产量(13 026 kg/hm2)和最大的净收益(22 146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和利用率较其他分配方式均有提高,是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分配的适宜比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作物生长期间受春寒和夏旱的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氮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较低,仅分别为4.6 kg/kg和20.8%。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验证缓控释肥料在玉米上的田间试验效果,推广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为当地农民推荐优质高效肥料,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特安排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情况试验于2010年6月安排在尉氏县大桥乡大桥村张五的承包田内。试验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类为潮土,质地为黏土,高等肥力水平。(二)试验作物及供试肥料供试试验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豫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夏玉米生产上,运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采取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夏玉米生长发育动态、生长期耗水规律,探索作物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以及优化夏玉米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夏玉米生长指标实测值与模拟值,土壤含水率及作物耗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准确地估算淮北平原夏玉米(Zea mays L.)蒸散量,基于安徽省蚌埠市五道沟水文试验站实测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对FAO双作物系数法中的基础作物系数(K_(cb))和土面蒸发系数(K_e)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以2016、2017两年基于蒸渗仪实测的夏玉米蒸散量对FAO双作物系数法和改进双作物系数法的估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改进双作物系数法在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及全生育期的估算结果准确性都高于FAO双作物系数法;改进双作物系数法在夏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的蒸散量计算中改进效果最为明显。说明改进双作物系数法更适用于淮北平原夏玉米蒸散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4.
正一、示范目的在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下,比较施用常规复混合肥、等养分量缓释肥("肥包肥"复合肥)、减量(90%施肥量)缓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控制夏玉米生产中过量施肥、缓释肥施用提供依据。二、示范材料与方法(一)示范地点试验于2015年6—9月安排在清丰县韩村乡任韩村王兆京的责任田里。供试土壤类型为潮土,耕层土壤质地为沙壤,中产田,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430kg/667m~2。供试作物为玉米,玉米播种前对试验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微生物腐解,利用腐解后的产物制作生物有机肥。对获得的生物有机肥在旱地作物玉米生产上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夏玉米产量结构,提高夏玉米产量1 020.0-1 116.0kg/hm2,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53-2.774kg/(mm.hm2)。因此,在旱地可以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86~1988年度冬小麦、夏玉米3×3多点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包括土壤测试值(土壤全氮含量、Olsen-P 含量)在内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通过1992年~1993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以土壤 Olsen-P 含量变化规律将两种作物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联立起来。形成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由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推导出冬小麦施用磷肥对夏玉米的后效效益方程,它与轮作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贮墒旱作节水栽培模式相配套的氮肥高效施用技术,基于贮墒旱作栽培(冬小麦和夏玉米灌底墒水或出苗水,生育期内不灌水),在全年施氮量360 kg/hm2下开展了前后茬作物施氮量配比不同的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种施氮处理,分别为冬小麦120 kg/hm2+夏玉米240 kg/hm2(W0N1);冬小麦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86~1988年度冬小麦、夏玉米3×3多点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包括土壤测试值(土壤全氮含量、Olsen-P 含量)在内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通过1992年~1993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以土壤 Olsen-P 含量变化规律将两种作物的综合推荐施肥模型联立起来。形成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由轮作综合推荐施肥模型推导出冬小麦施用磷肥对夏玉米的后效效益方程,它与轮作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试验目的根据《河南省2016年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方案》要求,为验证缓释肥在长葛市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氮肥利用率状况,特安排玉米缓释肥利用率试验,为缓释肥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二、供试材料(一)供试作物及品种供试作物为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阳光99。(二)供试肥料缓释肥45%(30-10-5),由河南心连心手拉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配方肥45%(30-10-5),由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探讨夏玉米氮肥不同施肥比例和施肥时期对施肥效应的影响,发挥氮肥最大作用,促进夏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笔者进行了氮肥运筹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分别安排在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南街村豆乃营责任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m2产量为550kg;土壤质地为沙壤,地力水平中等偏下。土壤有机质14.7g/kg、全氮1.09g/kg、有效磷15.1mg/kg、速效钾97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