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豫北夏玉米穗期降水变化大、分布不均,旱、涝多,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笔者制定了一套夏玉米穗期管理技术供农户参考。一、田间管理(一)追施穗肥玉米穗期,主施氮肥。攻秆肥于播种后20~30 d,每667 m~2施纯氮4~5 kg,约折合尿素10 kg,占总追肥量的20%~30%,肥沃地块应晚施、  相似文献   

2.
1合理施肥1.1巧施稳施拔节肥夏玉米播种后20~30天,植株有8~9叶时施拔节肥,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氢铵12.5~15千克或尿素5~6千克。1.2重施穗肥播后35天左右,植株基部2~3个节间已定长,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时,重施穗肥,施肥量占总追肥量40%,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氢铵60千克或尿素20千  相似文献   

3.
宁南山区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414”完全方案田间试验,探讨在宁南山区半干旱地区种植地膜玉米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运用shyfxExcel软件分析建立玉米目标产量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川区黑垆土667m2产量大于700kg的最佳施肥量为施纯N12.8~17.2kg、P2O5 5.6—9.1kg、K2O2.6—4.0kg,塬区浅黑垆土类田块每667m2产量大于650kg的最佳施肥量为施纯N17~20kg、P2O5 6.3~10.5kg、K2O2.5—4.2kg;氮肥的40%做基肥、36%于6月中旬做攻秆肥、24%于7月上旬做攻穗肥。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因地制宜施用氮、磷肥料,塬区少施钾肥,川区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合理施肥1.1巧施稳施拔节肥夏玉米播种后20~30天,植株有8~9叶时施拔节肥,施碳酸氢铵12.5~15kg/667m2或尿素5~6kg/667m2。1.2重施穗肥  相似文献   

5.
玉米苗期和穗期过后,进入花粒期。抓住有利时机,搞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能够促进高产早熟。1抓好穗期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期缺少肥水,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此期一般可每667m2施尿素20~30kg,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  相似文献   

6.
通过杂交中籼稻以每667m^2定量施14~17kg纯氮(其中基施纯氮4.6kg/667m^2),蘖肥旱施(移栽后5d,施纯氮4.6kg/667m^2)试验研究表明,能增加有效分蘖,从而增加有效穗;于抽穗前18~40d不同时期不同用量施用氮肥,根据苗情增施接力肥、促花肥、保花肥,使得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尤其是在中等肥力的田块,抽穗前18d增施穗肥效果较好,能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苗期和穗期过后,进入花粒期。抓住有利时机,搞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能够促进高产早熟。1抓好穗期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期缺少肥水,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此期一般可每667m2施尿素20~30kg,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宜,如能混加一定量的磷肥效果更好。施用时最好采用开沟或穴施的方法,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因秋玉米需肥具有前期少、后期多的特性,所以要获得玉米高产,必须重施攻穗肥,以  相似文献   

8.
对春玉米的叶片数、积温和适宜追肥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叶片伸展期平均所需天数和积温,全株平均为9.7~11.7d和242.8~271.7℃;最少第1叶为2~7d和35.0~100.3℃,最多11 ~15叶为16~17d和374.4~395.4℃.春玉米应微施种肥,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分别为氮肥总量的5%、30%、65%;攻秆肥的叶龄指数40左右为宜,不早于35不晚于45,攻穗肥的叶龄指数60~70为好.  相似文献   

9.
1.春玉米穗期管理技术 1.1重施攻穗肥,及时浇水春玉米生长进入孕穗期即抽穗前20~25天,雌穗分化已进入小穗、小花分化期,这时外部形态正处于12~14展开叶龄,应重施攻穗肥。追肥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3。此时春玉米产区正处于干旱少雨季节,浇水不及时常受“卡脖旱”的危害,应结合追肥培土及时浇水,以后根据降水量多少,在抽穗至灌浆期再浇2~3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潮湿状态,即土壤持水量维持在70%~80%左右。在春玉米生产上,许多地块没施拔节肥,在孕穗前土壤墒情差、肥力低时,玉米植株瘦弱,应早追肥早浇水,攻秆与攻穗肥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0.
以密度、苗期施氮量、穗期施氮量、磷肥和钾肥这5种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了湘玉九号高产栽培的主次措施.结果表明:湘玉九号春播667 m2产量超过500 kg的最佳农艺措施是:每667 m2栽培密度为3 870~4 140株,苗肥(4~5叶期)施尿素9.0~14.5 kg,穗肥施尿素18.4~23.4 kg,基肥中施过磷肥酸钙21.6~31.2 kg,施氯化钾9.85~11.8 kg.  相似文献   

11.
为给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18kg时每667m2水稻产量为623.9kg,与产量最高的处理(每667m2施纯氮24kg)的产量相当接近,其它各项指标如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都较理想,且每667m2减施纯氮6kg,因此,每667m2施纯氮18kg是值得推广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2.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穗肥施用时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于两优培九幼穗分化始期、幼穗分化三期和幼穗分化四期施穗肥 (折合每公顷施尿素 15 0kg、氯化钾 15 0kg) ,结果表明 :幼穗分化三期施用穗肥与不施穗肥相比 ,每穗总粒数多 34 86粒 ,实粒数多2 8 13粒 ,一次枝梗多 0 9个 ,二次枝梗多 9 0个 ,增产 2 5 17% ,投资回报率为 177 5 3%。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杂交中籼稻新型简化的肥料运筹技术方法,开展了杂交中籼稻肥料运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基施20kg尿素、分蘖肥3.5kg尿素、穗肥10.4 kg尿素,水稻总粒数、实粒数高,有效穗适中,水稻产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缓释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分蘖无明显不利影响,还能提高千粒重,有利于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处理(5)每667m~2基肥施缓释肥30kg、分蘖肥施尿素15kg、穗肥施复合肥27.3kg、合计施纯氮20kg的效果最好,相比常规施肥每667m~2可节本增效116.56元。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期和穗期过后,进入花粒期。抓住有利时机,搞好玉米后期田间管理,能够促进高产早熟。1抓好穗期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期缺少肥水,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此期一般可每667m2施尿素20~30kg,以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为宜,如能混加一定量的磷肥效果更好。施用时最好采用开沟或穴施的方法,可结合浇水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宜优673在赣北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再生季施氮量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对再生季不同施氮量的对比试验,表明再生季对肥料需求较为明显,随着再生季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再生率和每穗实粒数均随之增加,再生季产量表现明显增产,在中等肥力田块较适宜的施氮量为每667m2施尿素20kg,分别于割前10天施10kg作促芽肥和割后3天施10kg作促苗肥,同时配合每667m2施氯化钾2.5kg。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东台市玉米主产区的主要土壤供肥性能和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合理测算生产100kg玉米所需吸收的氮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笔者进行了玉米无氮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夏玉米在不施氮肥情况下基础产量约为130kg/667m2,生产100kg玉米需施纯氮18.6kg左右。  相似文献   

18.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稻科学合理施肥,笔者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田目标产量700kg,每667m2施纯N18kg、P2O54kg、K2O9kg;中产田目标产量650kg,每667m2施纯N20kg、P2O54kg、K2O9kg,能达到平均每穗增15~20粒,千粒重平均增0.3g,每667m2产量提高50~60kg,每667m2经济效益可提高121.22元。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大田试验条件下按施氮量和基蘖——穗肥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在福泉市凤山镇地区以667m2施用过磷酸钙50kg、钾肥20kg、基肥尿素8kg、分蘖肥尿素8.96kg、穗肥尿素11.3kg为最佳施肥量,增产效果显著,单产为658.37kg。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晚播小麦施肥技术,于2016~2017年进行了晚播小麦小区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2月晚播小麦,每667m~2施纯N18.14kg、P_2O_56kg、K_2O_6kg,基肥每667m~2施复合肥40kg、苗肥每667m~2施尿素15kg(分2次施用)、穗肥每667m~2施尿素14kg(分2次施用),可获得每667m~2实产467kg的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