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又叫牛"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急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对部分病牛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常因瘫痪而被淘汰,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大部分病牛发病后经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常引起牛大群发病,可明显降低泌乳牛的产奶量。牛是本病最易感的动物,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多发于3~5岁牛,犊牛和9岁以上的老龄牛很少发病,本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传染力强,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但死亡率低。传播媒介是吸血  相似文献   

2.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叫牛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以35岁的壮年牛较易感染).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大部分病牛经2~3天恢复正常,故称为暂时热.本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发病,泌乳量减少,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奶牛业的发展.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每隔几年或3~4年发生1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顺平县某奶牛小区发生流行热病,有少数病牛引起瘫痪及一系列继发症。笔者对严重瘫痪病牛采取集中治疗护理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瘫痪症状一般病后2~3天发生,病牛站立不稳,四肢肌肉发抖,卧地后不能站立。轻者卧地3~5天,有的可自行站立。重者卧地15~30天,直至痊愈或  相似文献   

5.
们多年工作实践和对本病调研,近年我市部分养肉牛场户饲养的牛群患牛流行热病.1 症状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以3~5岁壮年牛较易感染.病牛体温升高(40~42.5℃),鼻镜干而热.呼吸快、鼻孔中流粘性鼻液,严重者呼吸困难.病初粪便干而少,并发肠炎时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重者带血.肌肉剧烈疼痛,四肢关节和腱鞘发生波动性肿胀、跛行.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袭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在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四肢疼痛和大便干燥等情况,严重的病牛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处于妊娠期的母牛还会出现流产和死胎等.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热的全面分析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养牛场提供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病牛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奶牛发病时产奶量大量减少。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  相似文献   

8.
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奶牛体温突然升高,消化道和呼吸道呈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四肢和关节有热痛,因此出现运动障碍。本病病程多短暂,且常取良性经过。一旦本病在奶牛群中流行,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病牛死亡和淘汰率上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引起养牛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呼吸迫促,后躯僵硬跛行。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有明显的季节性,数年流行一次,故称流行热;大部分病牛经2-3天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1流行特点牛流行热的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病牛退热后2周内血液中仍有病毒。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溶液及胰蛋白酶较敏感,病毒亦对热敏感,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和运动障碍。感染本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天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本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能引起牛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  相似文献   

11.
韩英 《中国乳业》2002,(2):19-20
牛流行热也叫牛三日热或称牛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及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和四肢关节障碍。本病1867年在西非首次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可称为老病。1946~1951年在日本暴发流行,1971年分离到病毒。该病已在非洲、亚洲和澳洲等许多国家发生。1976年,在我国华北暴发本病,并在北京分离到病毒。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快,牛发病率高,致使奶牛的产奶量及奶的质量明显下降,耕牛不能使役,部分母牛发生流产,病牛因体弱而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病,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热带地区,主要侵害牛。未经免疫的奶牛,会呈现周期性的大流行,对奶牛业的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应用国产的牛流行热灭活苗或澳大利亚的牛流行热弱毒苗提高牛群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奶牛流行热的临床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暴发、急性、热性传染病。此病传播迅速 ,呼吸、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 ,多数病牛伴随运动障碍、产奶停止 ,特别是高产牛病情尤为严重 ,死亡率也高。一般发病都在 7~ 1 0月 ,蚌埠市郊区上一次奶牛暴发流行此病是在1 991年 7月中旬到 9月下旬 ,给饲养奶牛的村集体和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到 1 997年 7月下旬至 9月下旬本病又在市郊饲养奶牛的施徐、张公山、和戴湖村再次暴发流行 ,经统计 5 2户村民饲养奶牛 347头 ,染病 2 6 5头 ,其中成母牛 2 6 3头 ,犊牛 2头 ,发病率73.8%。死亡 1 4头 ,因瘫痪淘…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不同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黄牛一般呈良性经过,奶牛较为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高温多雨季节,本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在河南省的某牛场,笔者曾遇到数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与养殖户作为参考。1病原病原体为牛流行热病毒,属RNA型。病毒颗粒呈十分典型的弹状,两边平直,顶端略钝圆。病毒存在于病牛血液中,如用高热期病牛血液1~5 ml给健康牛静脉注射,经3~5 d即可发病。2流行特征①季节性:本病多流行…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俗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以高热、呼吸道炎症、流泪、泡沫性流涎、四肢交替跛行,甚至卧地不起等症状为特征。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季节性。一般5~6年发生1次,多发于夏末初秋季节,呈地方性流疗。常发病突然,传播迅速,短期内在较大范围里有较多牛发病,但多取良性经过。 临床症状:无明显潜伏期,常突然发烧,体温高达40~42℃,持续2~3d。病牛精神萎顿,肌肉震颤,皮温不整,被毛竖立,鼻镜干燥。食欲大减或废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撮角温”。其特征:突然高热,流泪,呼吸道和消化道器官呈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 2 ~3天恢复正常,故又称为 3日热或暂时热。因此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1998年以来,笔者在呼兰地区孟家、长岭、许卜等乡镇,搜集整理了 23例病例,现报道如下。1 流行情况 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属弹状病毒。本病以3~5岁黄牛易感性强,奶牛次之,水牛和犊牛少见。在笔者收集病例中,黄牛占 95%。本病流行季节性强,…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过去常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紧迫、关节障碍,常为良性经过。但2005年8~9月份,河南部分地区发生的牛流行热,流行面积大、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出现了血便、突发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病程长等特征,尤其是在病理上出现了高度肺水肿的新变化,对发病奶牛有一定病死率。因而,我们对该病必须有新认识,防治技术必须采取新的措施。1流行特点病牛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除与病牛直接接触外,吸血昆虫经过叮咬皮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伊蚊、库蚊、牛蠓等均可传播。因此,该病的流行多…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又称牛暂时热或三日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大部分病牛经过2~3天发热停止,逐渐恢复。病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并有跛行和麻痹、瘫痪等特征,故又有僵硬病之称。本病在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常有周期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暂时热、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流泪和浆液性鼻液,泡沫性流涎,后躯不灵活.导致的奶牛停产或产奶量下降,肉用牛出肉率降低,役用黄牛使役能力下降,部分因瘫痪而被淘汰.大部分患牛2~3天即可恢复正常.本病最早流行于南非、中亚、澳大利亚和日本,我国1976年北京有过病例报道,并分离出毒株,发现病牛高温期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多.本传染病病势迅猛,能引起牛大群发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也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