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米氧化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材料是在纳米量级(1~100nm)范围内调控物质结构研制而成的具有优异理化性能的新材料。氧化锌经纳米技术处理后,因其庞大的比表面积(1g纳米氧化锌的比表面积约为80m^2),使键态严重失配.出现许多活性中心,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致使氧化锌的性质发生特异性变化,从而展现许多特有的性状。纳米氧化锌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以及纳米材料所特有的四大效应,即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系。由于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纳米粒子出现许多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健康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抗生素、重金属残留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国际对我国出口的动物性食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3.
<正>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又称为超微细氧化锌。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使得纳米氧化锌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纳米氧化锌在磁光、电、化学、物理学、动物饲养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产品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纳米氧化锌粉末在阳光下,尤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同时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这种空穴可以激活空气中的氧变为活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由纳米级的粒子组成,介于宏观物质与微观原子和分子的中间区域,具有优良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张中太等,2000).Florence等(1995)认为:营养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影响胃肠道对其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Jani等(1992)报道,小鼠口服50 nm、500 nm和1 μm 3种不同大小的聚苯乙烯微粒,6h内50 nm粒子出现在淋巴结中并有最大程度的吸收,口服18h后500 nm微粒才在肝和脾中出现,而1 μm粒子只有少量被吸收.Desai(1992)在对小鼠的研究中指出:100nm粒子比其他大粒子的吸收率高10~250倍.另据报道,粒径小于5μm的微粒可通过肺,粒径小于300 nm的微粒可进入血液循环,小于100 nm能进入骨髓.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科技是一种微粒技术,将其应用在现代的畜牧业尤其是饲料业上是一开创性的举措。纳米颗粒细小,具有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最重要的是具有表面效应,这些特征为其在饲料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是指加工尺度达到纳米级的制造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精确地排布原子结构。纳米粒子细小,具有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最重要的是具有表面效应,这些特征为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叶方  杨正德 《广东饲料》2006,15(1):23-25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0^-9m)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的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领域。并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摄技术等微观表征操纵技术的出现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证实,当微粒进人纳米量级(1~100nm)时,其本身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致纳米材料的光、热、电、磁等物理性质出现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体系的庞大比表面,使键态严重失配,出现许多活性中心,表面台阶和粗糙度增加。表面出现非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8.
《北方牧业》2007,(4):8-8
<正>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查德费曼曾预言:“我不怀疑,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可能的特性。”研究证实,当微小粒子进入纳米量级(l~100纳米)时,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9.
“纳米”是国际长度单位之一,是一个介观尺度的度量单位,所谓介观是指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意思,用“nm”表示,1nm=10^-9m。纳米技术是指在原子、分子、超分子水平范围(1~100nm)内研究物质的组成、创造和应用基本具有小结构特性和功能的新材料、设备的体系。当微小粒子进入纳米量级时,引起颗粒表面结构与晶体结构发生独特改变.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方  杨正德 《广东饲料》2006,15(1):23-25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0-9m)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的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领域。并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摄技术等微观表征操纵技术的出现有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证实,当微粒进入纳米量级(1 ̄100nm)时,其本身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致纳米材料的光、热、电、磁等物理性质出现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体系的庞大比表面,使键态严重失配,出现许多活性中心,表面台阶和粗糙度增加。表面出现非化学…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量子点,简称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即材料的尺寸在三维空间进行约束并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寸(可抽象为一个点),因此其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光、电特性,特别是Ⅱ~Ⅵ族荧光量子点(如CdSe、CdTe、CdS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一次技术革命,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渗入到多学科当中,并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纳米材料所特有的特性即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压电和光学免疫传感器中广泛应用,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准确性、重复性、灵敏度和响应速度,同时使其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在饲料行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公认的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概念最早源于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Feynman.他在1959年洛杉矶理工学院的一次物理学年会上.做了题为《底层还有很大空间》的著名演讲。但他提出的新奇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82年。美国IBM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原子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后,纳米技术才初次曝光.并在以后的20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纳米(nm)是一种度量单位。l纳米为10^-9米。目前普遍公认的纳米科技的定义是:在纳米尺度(1~100nm)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纳米微量元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不同的抗菌机制等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纳米微量元素添加剂粒径在1~100 nm,在动物体内不通过离子交换而直接渗透被吸收,添加到饲料中除具有常规尺寸下的自身营养促生长作用外,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动物对添加剂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河北畜牧兽医》2005,21(3):49-50
纳米科技被公认为2l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技术是指在l~100nm(1nm=10^-9gm)的量度范围内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及相互作用并加以应用的技术.物质被用“纳米”技术“细化”(即小于1nm至100nm)之后,失去原有特性,产生新的特性,产生了新的奇异性能,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纳米粒子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反应活性高、吸附和催化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s)对镉(Cadmium,Cd)胁迫下黑麦草生长的缓解效应与机制,本文采用液培法,研究了CDs(150 mg/L)对两个浓度Cd(50和100μmol/L Cd Cl2)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浓度的Cd胁迫均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使黑麦草鲜重和干重分别降低了15.2%~23.4%和18.8%~21.9%。添加150 mg/L CDs能够有效缓解黑麦草的Cd胁迫效应,与Cd处理相比,两浓度Cd胁迫下添加CDs提高黑麦草鲜重8.5%~17.3%,提高干重28.0%~30.8%,并明显提高了黑麦草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多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出率、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增加植株体内钙含量,减少了黑麦草叶片Cd含量17.8%~26.3%,减少根系Cd含量8.1%。表明外源CDs能缓解黑麦草的Cd胁迫效应,降低Cd胁迫带来的生长抑制,增加黑麦草对钙的吸收,从而减...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突破猪呼吸道上皮屏障引起系统性感染的机制。通过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副猪格拉瑟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OMVs经SDS-PAGE显示,蛋白质条带分布在55~100 ku,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OMVs的粒径在100~200 nm,纳米粒子直径分析(NTA)结果显示,样品在100~200 nm处的粒子数目最多。进而用制备的HbpA及OmpP2多克隆抗体对OMVs及不含OMVs的细菌上清进行Western blot验证,证实所提取的样品为外膜囊泡,且进一步结果证明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在GPS培养物中主要以OMVs的形式存在。用OMVs或CdtB处理猪气管上皮细胞(swine tracheal epithelial cells, STEC)36 h,检测STEC中cleaved-caspase3、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FITC-葡聚糖(FD-4)检测STEC单层细胞的细胞旁通透性。结果发现,OMVs与CdtB处理后凋亡相关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并确定其抑菌效果,试验采用低能乳化法中的相转变法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了乳液类型的判定、形态观察、粒径分布测定,研究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状态及粒径的影响,以及测定恩诺沙星纳米乳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40 (EL-40)为表面活性剂、乙酸为助表面活性剂,纯化水为水相制备的水包油(O/W)型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电镜下观察恩诺沙星纳米乳粒子呈圆球形,分布均匀,不粘连;粒径范围为10~100 nm,粒径大小在纳米乳标准范围内,乳液多分散系数(PDI)为0.192;8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乳液性质稳定;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2,2.71,3.82 cm, 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为2.73,1.30,2.84 cm, 10%恩诺沙星溶液为3.55,2.56,3.64 cm; 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0.062 5μg/mL,对大肠...  相似文献   

19.
鲁梅克斯在我国的正规全称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蓼科、酸模属作物,是目前我国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最高的牧草品种之一。经我们查阅资料和引种四年来的实践证明,鲁梅克斯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产优质牧草,现将我们的认识介绍如下:1 植物学和生物学特点鲁梅克斯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和支根粗壮,入土深达1.5~2米,植株高达2~2.5米。第一年只能长出若干叶片,并和叶芽组成叶簇。从第二年起抽茎、开花、结籽。基生叶卵披针形,全缘光滑,叶长40~100厘米,宽10~20厘米,叶柄6~7厘米。茎生叶6~10片,小而狭,…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来探究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不同比例组合对奶牛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组合比例。以常规的玉米面作为对照组(100:0),将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按照不同比例组合(70:30、60:40、50:50、40:60、30:7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合的48h体外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及营养物质降解率,计算出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8h产气量随着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比例组合间差异显著(P<0.05);常规玉米与湿贮玉米不同比例组合体外发酵对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50:50组合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高于其他组合(P>0.05);乙酸/丙酸随着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0:100最高为2.02mmol/L;各比例组合体外发酵液pH在5.66~5.85(P>0.05);氨态氮浓度稳定在0.16~0.17mg/dL,70:30组合最低为0.11 mg/dL;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随湿贮玉米组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各组合间淀粉降解率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