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度等相关模型对江口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林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土地利用由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化。为了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出了要对耕地、园地、草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实施保护,加大对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力度,以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哈尔滨市1989年、2007年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完成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水域和草地发生了扩张,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减少;耕地和林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和未利用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7年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是林地逐年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逐年减少,该变化持续到2079年后,区域土地利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耕地占57.79%,林地占25.24%,草地占2.80%,水域占3.98%,居民工矿用地占9.28%,未利用土地占0.91%。  相似文献   

3.
在3S技术支持下,以2000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探讨了庐山风景区两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林地景观类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耕地的规模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园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则大幅增加,其中交通运输用地的年均增幅最为显著.庐山各景观类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力压迫,庐山风景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在8种景观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变化最显著的人为干扰斑块,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斑块对于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林地、园地等斑块形状渐趋简单,表明受干扰程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明显.导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快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以2008年和2014年石家庄市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对2008—2014年间石家庄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通过马尔可夫矩阵对石家庄市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4年间,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最大的为未利用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居民工矿用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农地转变而来,草地、林地和水域的变化相对不大。截至2020年,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和农地这3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非常接近,居民工矿用地成为在12年间增长幅度最大的类型,表明在此期间石家庄市城市化建设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明显,其中,以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灌木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增加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国家投入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变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对2008-2018年这10年间临淄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2018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10年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草地增加的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类型,林地为中敏感,草地低敏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中高风险、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面积不断减少,临淄区区域总体生态风险增加;1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高速的城镇化发展使新乡市的生态环境逐步脆弱,基于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的生态风险研究旨在为新乡市的土地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以新乡市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对新乡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下的生态风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乡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作为优势景观,面积不断缩小;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但总量趋于平稳;草地不断退化,面积不断缩小;建设用地的面积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城市的建设加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率。2)由于城市用地极速扩张,耕地成为主要土地转出类型,大幅转化为建设用地且转化比例逐渐增大。3)新乡市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异质性显著且呈上升趋势,但低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高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城市中心的建设用地并呈放射状向周边辐射,较低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较高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部水域,受人为干扰较多。总之,新乡市的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类型及转换速率保持一致并呈现非正向发展,亟需对新乡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合理改善。  相似文献   

8.
竹山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竹山县1999年、2005年、2011年及2017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ENVI和Fragstats等软件,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8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2)土地转移主要以耕地和裸地转出,以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转入为典型特征,土地利用总体趋势与状态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3)景观结构上,林地一直是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面积占比顺序并未发生改变,斑块总数量呈下降趋势;4)景观异质性上,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蔓延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对整体景观格局控制力增加,各类景观类型空间连通性增强;5)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通榆县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与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信息的RSEI指数模型,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过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8.37%和79.38%,近30年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通榆县1985年和2018年RSEI平均值分别为0. 600和0. 48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生态指标中热度和干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湿度和绿度则表现相反;生态环境质量良和优等级的分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差和较差等级的区域主要为盐碱地; 33年间通榆县改善总面积为212 140. 1 hm~2,生态环境退化总面积为455 152. 7 hm~2,不变的面积为182 307. 2 hm~2。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991、2000和2007年三期TM影像,对鄂托克旗1991-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1991-2000年耕地向草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工矿用地的转化;草地、水域向未利用地的转化;2000-2007年未利用地向草地、水域和耕地的转化;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城乡、工矿居民点用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反映鄂托克旗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的事实,又有毁草开垦荒地的现实。随着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说明当地环境的改善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毛乌素沙地2000、2005、2007、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近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⑴在时间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裸露地、低覆盖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高、中覆盖草地、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无明显变化。⑵在空间上尺度上,2000-2010年,毛乌素沙地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其中在东北部,大部分由耕地转为林地,在西北部,部分中覆盖度草地转为耕地。⑶2000-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中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98.84 hm2,主要由26 255.3 hm2的低覆盖度草地和3 550.41 hm2的裸露地转入;2005-200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高覆盖度草地,净增加7 584.81 hm2,主要由6 074.43 hm2的裸露地和3 083.12 hm2的中覆盖度草地转入;2007-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净增加37 978.01 hm2,主要由35 488.96 hm2的耕地和2 640.42 hm2的高覆盖度草地转入。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密切联系,既有资源开采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又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利用遥感与GIS结合的方法,分析包头市近10年来土地利用、城市化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包头市近10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呈现较大扩张态势;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以占用草地与耕地等为代价转化而来;包头市总体植被覆盖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但建成区植被覆盖度略有增加,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下降与局部转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栅格数据以及Arcgis10.3软件,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转移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各个地类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农地、湿地、灌木林地、城乡居民地和水域。草地、城乡居民地、林地为面积增加地类,增加的面积为1000 km^2、2900 km^2、2000 km^2;减少的地类为灌木林地、农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减少的面积为200 km^2、1400 km^2、2600 km^2、1400 km^2、300 k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本试验对枇杷林地、蔬菜地和荒草地3种土地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0 cm和10 cm~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表现为:荒草地枇杷林地菜地,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土壤有机质差异不大。(2)0~1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菜地荒地林地,全磷、有效磷含量荒草地菜地枇杷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菜地荒草地枇杷林地。(3)10 cm~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而碱解氮、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为枇杷林地菜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含量菜地枇杷林地荒草地,速效钾含量荒草地菜地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土地资源,促进该区域植被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使区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方法】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流域的植被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11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2种农地、自然荒草地、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灌木林地、5种乔木林地)的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流域内共调查到种子植物56科166属254种,其中裸子植物门3科7属13种,占流域总科、总属、总种的5.36%、4.22%、5.12%;被子植物门53科159属241种,占流域总科、总属、总种的94.64%、98.78%、94.88%。在被子植物门中,双子叶植物纲有50科134属205种,单子叶植物纲有3科25属36种,两纲物种分别占流域总种数的80.71%和14.17%,占该门物种总种数的85.06%和14.9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农地物种丰富度低,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和灌木柠条林地居中,乔木林地(山杏、山毛桃、油松、侧柏、青杨)和天然荒草地高;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马铃薯农地的物种多样性低,覆膜农地、人工牧草地、撂荒草地及灌木柠条林地居中,自然荒草地和乔木林地比较高;物种均匀度表现为农地、撂荒草地、人工牧草地及灌木柠条林地的均匀度高,自然荒草地居中,乔木林地低。【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演替恢复时间差异是产生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基础,也是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法对呼和浩特市区域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市2006年耕地、牧草地、其他用地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地区间分布均匀;林地、农村居民点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处于比较均匀范围;交通、水利设施地分布差异较大,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园地、工矿用地基尼系数大于0.5,分布差异悬殊。交通、水利设施地、园地、工矿用地的利用,需要政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完善。②全市森林资源结构均表现为相对均匀或合理以上的水平,但资源分布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如何合理地制定区域森林资源发展规划及强化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③6对指标得出的森林资源分布基尼系数不同,从林业用地面积的角度得出的基尼系数均要小于从国土面积角度得出的基尼系数,森林蓄积的基尼系数均要大于森林面积的基尼系数,森林蓄积的分布比森林面积的分布更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以2003年、2013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及2009年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数据为基础,提取出衡阳盆地2003、2009、2013年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IDRISI17.0软件支持下,利用提取出的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叠加运算,得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空间转移矩阵,分析了2003—2013年间衡阳盆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现状结果显示:2003—2013年,衡阳盆地内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下降,耕地、建设用地、园地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出2023年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拟出2023年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覆盖情景,并依据数量Kappa系数、位置Kappa系数和标准Kappa系数检验模拟精度。模拟结果显示:2013—2023年间,衡阳盆地内的林地将向草地、耕地和水域转化,耕地则更多的转化为园地和未利用地,部分林地、耕地和水域将继续向建设用地转换。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大庆地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利用景观组分转移概率矩阵分析探讨了大庆地区23年来景观的动态变化;应用马尔可夫理论,对大庆地区未来几十年景观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草地不断退化,湿地大面积减少,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大庆地区2010年后景观类型变化的趋势是耕地、林地、盐碱地、沙地和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草地、湿地和水域逐年减少,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直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耕地占53.45%,林地5.89%,草地12.25%,湿地7.67%,盐碱地13.56%,沙地0.71%,水域1.01%.建设用地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