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中国水产》2009,(3):69-69
最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篮子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了农业部渔业局有关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2.
鱼类的生殖和苗种繁育是鱼类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技术基础之一,是海洋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鱼类繁殖生理主要围绕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组织结构特征、性腺发育规律、性类固醇激素、生殖相关功能基因内分泌调控机制等方面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介绍主要养殖鲆鲽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表达的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鲆鲽类生殖相关组织的结构及其内分泌系统特征、性腺发育的生理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激素诱导的关系、性类固醇激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水温及光周期调控关系等.旨在为鲆鲽类生殖活动的精准调控和建立苗种繁育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     
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通过验收5月5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雷霁霖院士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通过了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实施期间,在鲆鲽类全雌苗种培育、良种选育、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3,(11):30-30
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篮子鱼苗种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5.
鲆鲽类产业技术需求调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被调查单位总体概况 在回收的128份问卷中,辽宁29份,河北18份,天律7份,山东57份,江苏6份,福建11份.被调查单位数量分布与鲆鲽类主产区产量分布基本吻合,可反映出产业技术需求总体状况.从养殖单位性质看,被调查的128家养殖生产者中,16家为养殖企业,112家为个体养殖户.从养殖品种及其分布看,被调查养殖单位所养殖的鲆鲽类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星突江鲽、条斑星鲽、圆斑星鲽、漠斑牙鲆以及欧鳎.其中101户养殖了大菱鲆,32户养殖了牙鲆,31户养殖了半滑舌鳎,2户养殖了星突江鲽,6户养殖了条斑星鲽,5户养殖了圆斑星鲽,2户养殖了漠斑牙鲆,1户养殖了欧鳎.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3,(7):46-46
5月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江苏海安中洋试验基地,对该所与江苏中洋集团共建的企业院士工作站项目“鲥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2010,(4):73-73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9月2-4日在青岛举行。鲆鲽类养殖是我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海水养殖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鲆鲽类增养殖国外从19世纪末开始研究,主要是欧美一些国家对欧洲鲽进行孵化放流丁作。我国从1959年开始对牙鲆的人工繁育工作。目前全世界养殖的鲆鲽类有牙鲆、大菱鲆、欧洲鲽、庸鲽、星鲽、石鲽、半滑舌鳎(欧鳎)等,养殖规模和产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目前我国的养殖品种幸要是牙鲆和大菱鲆为主,石鲽、黄盖鲽等也有养殖。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2,(6):45-45
3月30日,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良种选育岗位有关大菱鲆耐高温品系选育苗种在福建地区推广养殖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12,(1):47-47
2011年11月2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邀请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鲆鲽类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课题之一“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鲆鲽类全雌苗种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鲆鲽鱼类具有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大、雌性比雄性生长速度快、个体大、饲料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因此,鲆鲽类的全雌苗种培育对于提高鲆鲽类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鲆鲽鱼类雌核发育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品种上,如牙鲆、漠斑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条斑星鲽等,  相似文献   

13.
条斑星鲽为分布于东北亚海域的一种大型冷温陛底栖名贵鱼类,具有肉质好、口感佳、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生长速度较陕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海水养殖业者的喜爱。2000年后,我国水产科研单位及水产企业逐渐认识到了条斑星鲽的市场前景,先后引进种苗及亲鱼,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和繁育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9月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场对该所完成的冷温性石斑鱼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莱州市科技局、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     
国内科技动态"北南陆海轮养试验"为大菱鲆养殖提供新经验3月3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福州英威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大菱鲆北南陆海轮养试验"项目在福建省连江县通过了现场验收。该项目是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共同资助下开展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0,(4):65-65
为提高渔业养殖效益,酒泉市一渔业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亚冷水性鱼类的研究、开发、繁育、养殖和推广。目前,已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西部内陆湖库亚冷水性鱼类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17.
吴群风 《内陆水产》2013,(10):48-49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提出者一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雷霁霖院士,业内的佼佼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以来,微山县付村水产苗种繁育场每年都进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苗种繁育技术。2006年,该场分2批次催产亲鱼200余组,产卵率达到90%,受精率在90%左右,孵化率达80%以上,共繁育水花鱼苗2600余万尾,培育乌仔、夏花等团头鲂鱼种2000多万尾。现将该场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自选科研项目《热带观赏鱼——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和双带小丑(Amphiprion clarke)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于5月18日通过了由海南大学、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琼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民建三亚市委组成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12,(12):47
为加快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程,推动当地鲆鲽类养殖品种的繁育、产品质量安全和鲆鲽类养殖新技术推广,2012年11月17日,河北综合试验站、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北戴河综合试验站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联合举办了"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昌黎培训班"。此次培训特邀请了装备与工程研究室倪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