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等 《科学养鱼》2014,(3):39-40
<正>马拉瓜丽体鱼,又名淡水石斑鱼、马拉丽体鱼、花老虎、美洲虎鲷等,属鲈形目、隆头鱼亚目、慈鲷科,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1976年引入我国台湾省,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福建、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我国台湾引入内地。近年来,马拉瓜丽体鱼养殖业在我国南方地区蓬勃发  相似文献   

2.
淡水石斑(Cichlasoma mangguense)属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96年引进我国。淡水石斑鱼体侧有黑色条纹,条纹中央又有黑色素块,体色条纹鲜艳,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养殖效益较高,是我国名优淡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马拉瓜丽体鱼患白点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提出了白点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我站承担沙县科技局下达的“水库鱼禽立体高效养殖技术”课题,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养殖,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示范推广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水域条件养殖水域主要以26~120  相似文献   

5.
黄邦星 《齐鲁渔业》2007,24(2):40-41
山塘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三明市科技局下达的“山塘水库鱼禽立体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小(一)、小(二)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  相似文献   

6.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88年被引入台湾试养,后成为台湾南部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1996年被广东、江西等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进养殖,该品种在广东、江西一带养殖非常成功,而且市场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7.
眼斑鲷(cichla ocellaris)又名皇冠三间鱼,英文名Peacock Cichlid,属鲈形目(Percoidef),丽鱼科(Cichlidae),丽体鱼属(Cichlasoma),原产地为南美洲,为热带鱼类.该鱼被引进我国尚不足10年时间,最初是民间自发作为观赏鱼引进的.该鱼由于体色金黄,加上有斑纹,本身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加上个体大,能够和龙鱼同缸养殖,目前主要是作为龙鱼的搭配鱼养殖的.近年来由于发现该鱼可以经驯化改吃颗粒饲料,而且生长快,肉质好,食用价值高,作为食用鱼开发有较好的前途,已经有人尝试在池塘作为食用鱼养殖了.但是关于此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则在国内从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小型水库水产养殖资金投入加大,水库养殖逐渐从人放天养转向半精养、精养,出现了水库养殖池塘化精养趋势,水库养殖和捕捞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鱼种放养密度、饲料肥料用量逐年提高;库湾养鱼、“三网”养鱼、鱼蟹混养、施肥种草养殖和立体综合养殖等技术逐渐被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捕捞、饲料诱捕、定置地笼等捕捞方法被采用,提高了库鱼回捕率。水库经营模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集旅游、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和观光渔业等也在一些小型水库出现。根据目前小型水库养殖现状,要提高经济效益,应从以下技术措施入手:  相似文献   

9.
茅光华 《内陆水产》2006,31(3):25-26
利用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立体综合养殖模式,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而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2003 ̄2005年我站承担县科技局下达的“水库鱼禽立体高效养殖技术”课题项目,  相似文献   

10.
黄邦星 《内陆水产》2006,31(10):39-40
利用山塘水库进行鱼禽混合养殖。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2004年~2005年我们承担了三明市科技局下达的“山塘水库鱼禽立体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小(Ⅰ)型、小(Ⅱ)型水库进行鱼禽立体综合养殖,经2年推广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推广实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又名岩鳜,俗称圆筒(桶)鳜。外形似圆筒,有的地方又称竹筒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个体不大,但肉质细腻嫩滑,深受国内外高消费者的喜爱,规格在250克/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约为130元/千克,国内市场价格也在90元/千克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之一。 圆筒(桶)鳜分布于浙江省千岛湖、紧水滩、乌溪江等各大型水库,有一定的天然产量,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目前,我省圆筒(桶)鳜网箱养殖主要是水库渔民经过暂养形式发展起来的,养殖前景广阔。圆…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养殖品种。它具有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集约化养殖水平逐年提高。伴随着养殖水环境、养殖方式和养殖密度的改变,黄颡鱼的病害逐年增多。笔者近年来对黄颡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结合河南省沿黄河滩涂地、池塘、水库网箱养殖实  相似文献   

13.
泰国笋壳鱼属底栖穴居型鱼类,目前国内的主要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并有少量的水泥池工厂化养殖。现将工厂化养殖笋壳鱼的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库网箱养殖倒刺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刺鲃也叫青竹鱼、草包鱼、竹鱼、大肚鱼,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江河、水库、湖泊中,是一种淡水名优品种,被推崇为高档淡水鱼产品,目前市场价较高,养殖前景看好。2002年~2003年我们在平龙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倒刺鲃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15.
花罗汉(Flowerhorn)是丽鱼科(Cichlaidae)多个种类—主要是丽体鱼属(Cichlasoma)的亲本多重杂交后代的总称,由于外貌奇特、色彩艳丽,花罗汉一经问世,即受到了广大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三四年内即风靡全亚洲,成为观赏鱼新宠。花罗汉诞生至今不过10年时间,进入中国大陆也仅5年,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由于亲本有所差异,形成了花罗汉的多个品系,主要包括马来西亚始创的花罗汉品系、金花品系、花角品系、珍珠品系,中国台湾培育的花豹系列、红豹系列、彩钻系列,以及泰国的红星系列、黄金太岁系列等。尽管如此,花罗汉鱼能归为一…  相似文献   

16.
黄松 《科学养鱼》2012,(9):37-38
丁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为了推广丁在水库的网箱养殖技术,笔者与养殖户联合示范总结了水库网箱养殖丁的技术,并在2010-2011年的水库网箱养殖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方法1.养殖环境条件养殖地点位于岩滩库区大化县境内,上游及库区无工业污染源,水质指标全部符合  相似文献   

17.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系鲈形目,鲡鱼科,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诸多优点.利用水库网箱养殖彩虹鲷,可以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水体生产效率.通过近几年的养殖试验表明,要实现彩虹鲷水库网箱养殖高产高效,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唐慎军 《齐鲁渔业》2007,24(6):31-31
红旗水库地处沂蒙山区,上游森林埴被良好,属自然保护区。水库可利用养殖水面面积67 hm2以上(1 000余亩),主要以养殖鳙、鲢、鲤为主,养殖形式为大水面粗放养殖,水库水浮游生物丰富,足以满足鲢、鳙的生长需求,养殖期间不投喂任何饲料,区域内没有鱼病害流行,养殖期间不使用药物。2006年11月,水库生产的鲢鳙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内陆渔业资源,充分发挥大水面经济效益,2008年东营市卓远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投资388万元在孤北水库实施了中小型水库渔业综合生态养殖技术项目。该项目以东营市金辉老年科技开发中心内退休渔业技术人员为技术依托,进行水库生态养殖技术指导,实现了鱼虾蟹多品种立体养殖丰产丰收,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七彩神仙鱼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是名贵的热带观赏鱼之一.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因其雍容华丽,备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宠爱,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该鱼对养殖条件与养殖技术要求苛刻,稍有不慎.就难获得成功.我们从1999年起,在80 m2的平房内,利用水族箱进行七彩神仙鱼的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经过3年的摸索,在2002年自繁自养共培育出七彩神仙鱼2万余尾,获纯利19.2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