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只要知道多缸发动机的气门间隙值,就可以按下列步骤用“两次法”调整该机的气门间隙。 1.找出气门排列顺序 打开气门室罩盖,观察各缸的两个气门与进、排气管道的相对位置,正对吸气管道的是吸气门,正对排气管道的是排气门。也可正转  相似文献   

2.
在修理发动机配气机构和气缸盖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和进、排气门座难以识别的情况,尤其是一些不经常接触的发动机型号识别更为困难。现介绍几种识别进排气门和气门座的方法。 一、从气门头部的形状来识别 1.气门头部直径大小不同。通常气门头部的直径大的是进气门,小的是排气门。因为进气门头  相似文献   

3.
一台S195型柴油机,起动后有金属撞击声,继而自动熄火,发动机不能起动且无压缩。怀疑是气缸垫损坏或气门被卡住。拆开气门室罩盖检查,发现气门正常,但罩盖内有大量积炭,排气门导管处有严重的窜气现象。拆卸气缸盖,发现缸垫完好。拆下进排气门,发现排气道内有金属碎块,仔细观察为气门导管内端破裂所致。原来是气门导管经长期磨损,  相似文献   

4.
<正>气门的功用是控制进排气道的开闭,完成发动机气缸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任务。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性是否良好,是气门工作性能最主要评价指标。气门工作环境恶劣,尤其是排气门头部要承受高温燃气的冲刷,易发生烧蚀损坏。气门烧蚀后,会破坏气门的密封性,造成气缸压缩无力,柴油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启动困难等。一、气门烧蚀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提高通用小型汽油机进排气系统的流通系数,可以有效改善汽油机性能,本文以CQ188F汽油机为例,对汽缸盖进、排气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气道稳流试验,对比分析气道优化前后进、排气道流通系数的变化;通过整机性能和排放性能试验,对比分析气道优化前后整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通用小型汽油机进、排气道设计可有效提高气道流通系数,改善汽油机整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详细分析某柴油机进排气门在热-机械负荷作用下的耦合应力情况,应用GT-power软件计算分析了某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燃烧室、进排气道内气体的瞬时平均温度和瞬时平均换热系数。以此为边界条件,对进排气门开启和落座的瞬态温度场进行迭代,得到进角排气门的稳态温度场,并利用试验对气门温度场进行了验证。以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为基站,对进排气门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随后施加缸内燃气压力最大时的机械负荷得到热-机搞合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排气门的温度变化较为剧烈、热应力较大,应力集中的部位主要出现在气门导杆与气门座之间过渡的区域。为气门疲劳失效分析、结构优化改进以及设计制造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配气机构是控制发动机进排气的装置。发动机工作时,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物越多,发动机能释放出的功率越大。理论上,曲轴在进气、压缩、做功、排气每个冲程转角都是180°,也就是说进、排气门都是在上、下止点打开和关闭,但实际工作不适合。每款发动机都预设了最佳的配气正时,本文简单介绍了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详细说明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探究了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柴油机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缸发动机从进排气门外观很容易判别;多缸发动机其气门的排列为排、进、进、排、排、进、进、排的,也可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整气门间隙时,常用的方法是将发动机某一缸的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按发动机工作顺序及气门排列方式,对已完全关闭的气门间隙用塞尺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方法,只能使气门间隙达到规定要求,而没有考虑到配气相位的变化。所谓配气相位是指进、排气门实际开启时刻和气门开启的延续时间,它用对应的曲轴转角来表示。发动机在实际工作中,进、排气门都是早开晚闭的,对于每一种机型,都相应在最佳的配气相位下工作,以保证进气充足,排气干净,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排气门热-机械耦合应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发动机排气门组有限元耦合模型,模拟了排气门在热-机械负荷共同作用下的耦合应力场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气门锥面处周期性变化的应力是导致气门锥面疲劳点蚀的主要原因;气门锁夹槽处的应力变化会导致气门锁夹槽疲劳断裂。这为排气门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为气门进一步结构设计和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气门的热膨胀量为气门间隙的设置提供依据;同时,三维有限元法能为内燃机零部件的进一步设计改进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多种机型4气门柴油机进气道进行试验和数据分析,并结合自主开发4气门柴油机进气道的实践经验,提出了4气门柴油机进气道的性能影响因素和设计要点,为4气门结构更广泛地应用在国产柴油机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所研制的单独气道和四气门柴油机试验缸盖系统,研究了进气道的不同形状组合、两进气道布置的相对位置对四气门柴油机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气道布置角度的变化对流量系数影响不大,但对无因次涡流有很大影响。单气道工作方式下,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形式,对切向气道的影响较螺旋气道大;两组合气道工作方式下,这种影响取决于气道形状的不同组合及两气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两个螺旋气道组合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自动化稳流气道试验台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现代自动化内燃机气道稳流试验装置组成结构 ,以及适用于工程实践蹬几种进气道试验与评价方法 ,阐述了气道试验所采取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CFD软件STAR-CD对某拖拉机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直观的进气道和缸内流场。模拟计算的涡流比及流量系数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对偏差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分析柴油机螺旋气道几何结构以及气道敏感区域对气道流通性能的影响关系,确定了构建螺旋气道的关键结构参数。提出了一种以气缸盖结构为约束条件,涡流比为设计目标,再进行流量系数优化的螺旋气道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螺旋气道参数化数学模型,开发了一款柴油机螺旋气道数字化建模软件。针对一款自主开发的卧式两缸柴油机螺旋气道的设计要求,采用螺旋气道数字化建模软件建立了螺旋气道数字化三维模型,进行了模型光顺性分析和流通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螺旋气道数字化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通用性,只需提供气缸盖结构、流通性能(涡流比和流量系数)的设计要求,通过该数字化设计方法和建模软件就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螺旋气道。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包含进气道和气缸的氢内燃机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进气道燃料喷射氢内燃机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的回火机理.提出了通过优化喷氢相位,使低浓度混合气在进气门打开时首先进入气缸,降低缸内废气和热点温度,从而抑制回火的方法.仿真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喷氢相位对进气门处混合气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喷氢相位.经试验验证,优化的喷氢相位使氢内燃机能够在全工况内达到或超过混合气化学当量燃空比无回火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进气歧管控制着发动机各个缸的进气,尤其对于多缸发动机,进气控制对发动机各个循环变动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四缸以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采用稳态CFD分析完全满足优化设计要求,但对于四缸以上发动机需要采用瞬态CFD分析方法更为合适。进气歧管是发动机最关键进气系统部件之一,其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足均匀的混合气,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电喷系统主要传感器和执行器均安装在进气歧管上,使得进气歧管结构很复杂成本高,计算机模拟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用三维CFD软件对某缸内直喷发动机进气歧管进行了稳态流动分析。通过CFD分析基本可以确定进气歧管结构要求,指导实际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气道改进设计的现代设计流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柴油机气道传统设计流程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差异,并介绍了气道现代设计的关键技术。按照现代设计流程,改进设计了385型直喷式柴油机的气道,并对改进前后的气道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知,现代设计方法是降低发动机设计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高压回路EGR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系统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龙贝格观测器,实现对柴油机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估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对设计的观测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器满足稳定性要求,可以用于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估计;由于进气歧管不宜安装宽裕氧传感器(UEGO),进气氧气质量分数难以测到,本文推导出一种进气氧气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对推导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对进气氧气质量分数进行比较精确的计算估计;最后,对设计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观测器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观测器可以对柴油机的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进行准确估计,为基于进排气氧气质量分数的柴油机气路控制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东195系列单缸柴油机排气道“排机油”的故障问题,给出了判定方法、故障分析及通过合理控制气门导管和排气门装配的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