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吉农4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农46"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吉农15"为母本、"九农22"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70.4 kg/hm~2,比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4.3%。2015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87.4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子粒粗蛋白质含量37.33%,粗脂肪含量21.20%。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于吉林省的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等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吉农44"是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以CN05-9为母本、CN05-18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中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358.8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2.5%。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65.6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2.4%。子粒蛋白质含量35.67%,脂肪含量23.32%(高油)。该品种高产、高油,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于2016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中南部、辽宁省东部山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吉农39"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九交9638-7"为母本、"吉农9128-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42.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育72"平均增产10.6%。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82.2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子粒蛋白质含量39.43%,脂肪含量19.72%。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抗逆性强,适宜吉林省的四平、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延边等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欧科豆25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8年以"黑农38号"为母本、"吉农8902-15(吉农10号)"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07.4 kg/hm2,比对照"黑农38号"平均增产9.6%;2007—2008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89.1 kg/hm2,比对照"黑农38号"平均增产7.1%。该品种于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早熟、抗逆、品质优良,适宜吉林省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吉农3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以"CN03-29"为母本、"吉农CN03-30"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0—2012年参加国家东北区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吉林省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68.4 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和"吉农18号"平均增产6.1%。2012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659.1 kg/hm2,比对照"吉农18号"平均增产7.9%。子粒蛋白含量37.45%,脂肪含量21.69%。该品种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同时具备高产、稳产、高油、抗逆性强等特征,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延边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新品种"吉农48"是吉林农业大学以"吉农15"为母本,以"吉农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621. 0 kg/hm~2,比对照"吉育72"平均增产2. 1%; 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54. 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8. 3%; 2015—2016 2年平均子粒粗蛋白含量36. 74%,粗脂肪含量22. 92%,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抗大豆霜霉病、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生育期124 d。于2017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号:国审豆20170014)。该品种适宜在吉林中南部、辽东东部山区、甘肃中部、宁夏中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大豆新品种吉育2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2006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东农87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0.1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3 219.7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5.9%。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24。吉育297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1.60%;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10℃活动积温2 400℃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国审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农43”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43"是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以CN05-8为母本、CN05-13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177.0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4.4%。2014年参加国家北方区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061.5 kg/hm2,比对照"吉育86"增产8.0%。子粒蛋白质含量35.95%,脂肪含量22.98%。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脂肪含量髙,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于2015年9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及赤峰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吉农40"是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以"SY05-9"为母本、"SY05-8"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中熟组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81.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吉农18"平均增产2.3%,最高产量达3 853.0 kg/hm2。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88.6 kg/hm2,比"吉农18"增产8.9%,最高产量达3 824.0 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36.60%,脂肪含量21.85%。该品种符合高油大豆新品种审定条件,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髙油、抗倒伏,同时具备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吉农40"适于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源、松原、延边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农2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新品种"吉农24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29号"为母本、"九交8659-3"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5—200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60.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6.5%;2006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51.1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7.1%。该品种于2007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吉林省四平、辽源地区及长春南部中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农19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公交90208-114"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8.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1.1%;2005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51.2 kg/hm2,比对照"吉林30"平均增产18.1%.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适于在吉林省四平、辽源地区及长春南部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吉农玉876"是吉林农业大学于2008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2010—2011年吉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556.4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5.9%。201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670.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9.9%。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早熟,抗病性强等特点,于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农玉876"。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14.
"延稻1号"是以彩稻为母本,延粳22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早熟新品种。2013—2014年吉林省2年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525.9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7%;2014年4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460.2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6%。"延稻1号"的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优质、高产、稳产,并于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87"是以外引系"M54"为母本、自选系"甸121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2 987.1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320.1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3%。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多抗、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国审大豆新品种吉育8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育86,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494.25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8.3%,2009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579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6.7%。该品种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为: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吉农14号"是以"吉农4号"(吉林20×九农9)为母本,以"吉林27号"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902.6 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1.8%;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031.2kg/hm2,比对照"九农21号"增产11.6%.该品种于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油份含量较高、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该品种适于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延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吉农大511"水稻新品种是以"农大3号"为母本、"吉农大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01.5 kg/hm2和8 906.8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5.1%和5.0%。该品种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产量高。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特别适宜四平、长春、通化、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吉农28”是以“吉农9”为母本、外引系“ARIRA”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36.7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18.8 %;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72.4 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1.4%.粗蛋白含量37.80%,粗脂肪含量22.56%.该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逆、抗倒,适宜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等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雁育豆8号”由敦化市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于2011年以“合丰55”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8年,省区试平均产量2 866.0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9%,最高产量达3 626.67 kg/hm2;2018年,省生试平均产量2 720.8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6%,最高产量达3 264.0 kg/hm2。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16。雁育豆8号是早熟、高产大豆品种,生育期为116 d;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延边、白山、白城等大豆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