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提升稻米品质,采用小区对比和大区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对寒地水稻最佳锌肥施肥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基肥中施用锌肥,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千粒重和产量。5.0 kg/亩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629.7kg/亩,增产率为6.6%;其次是2.5 kg/亩的处理,产量为609.1kg/亩,增产率为3.1%;7.5 kg/亩的处理与对照比减产0.6%。说明锌肥施用过量反而会使产量下降,因此锌肥的施用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大区示范产量为637.4 kg/亩,与常规施肥产量590.5kg/亩相比,亩增产49.6kg,增产率达7.9%。因此,大区示范施肥模式较适合本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锌肥对合浦县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掌握在水稻生产中锌肥的适宜用量,为指导农民合理使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在合浦县党江镇亚桥村开展水稻锌肥试验,试验分别设不施硫酸锌、施硫酸锌1.5 kg/亩、2.0 kg/亩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增产4.68%~7.34%,增收117.4~162.5元/亩,其中基肥施用锌肥1.5 kg/亩增产增收最多。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抚仙湖径流区蔬菜-水稻轮作生产上的施肥量偏大或过量、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通过"L_9(3~4)正交表+3个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砂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225~255 kg/hm~2、P_2O_5 0~90 kg/hm~2、K_2O 0~37.5 kg/hm~2、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617~12 073 kg/hm~2;粘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120~180 kg/hm~2、P_2O_5 0~60 kg/hm~2、K_2O 0~60 kg/hm~2、按"基肥70%-分蘖肥30%-穗肥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或"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387~12 036 kg/hm~2;适当的施氮(沙壤土225~255 kg/hm~2,粘壤土120~180 kg/hm~2)才能对水稻形成增产,穗肥施用氮肥促进砂壤土水稻增产9.16%~10.68%,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粘壤土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P_2O_5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②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中(氮45.87%~69.12%,磷34.90%~76.56%),籽粒中氮、磷的积累量均与水稻产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当施氮为砂壤土0~150 kg/hm~2,粘壤土0~120 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若继续施氮,其再无显著变化,增加的氮素积累量主要表现在茎叶部位(氮素增幅7.02%~20.15%)。磷肥施用对水稻磷素积累影响不大,穗肥施用氮肥增加了籽粒的氮磷积累量。因此,适当施用氮肥,穗肥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是当地今后一段时间水稻施肥的重要技术策略,其不仅节约成本、水稻高产,而且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保护抚仙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施肥方法为主处理、不同株行(穴)距配置为副处理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种类、数量(施纯N 15 kg/亩)相同条件下,"基肥+面肥+蕾花肥"比"基肥+面肥"增产5.1%,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同在1.11万株/亩密度下,宽窄行密株(0.5 m×0.15 m+0.3 m×0.15 m)比一穴双株(穴距0.4 m×0.3 m)增产22.3%,达到0.0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灵山县沙坪镇开展Y两优一号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以促进禾苗返青快、分蘖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明显增多,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0.5%~20.5%;增效955.7~2 555.7元/hm2。N、P、K用量相同时,N、K肥按"基肥N46%K40%+蘖肥N39%K30%+穗肥N15%K30%"配比施用,产量最高达9 600kg/hm2,比"基肥N46%K40%+蘖肥N54%K60%"增产9.1%,利润提高10%,产投比提高0.59。  相似文献   

6.
为给贵州超高产水稻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水稻中优6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超高产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显著增产,增幅为10.87%~23.82%,其中以T2增产效果最佳,增幅达23.82%。2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一致,即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氮钾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后期的氮磷钾含量,符合超高产水稻的需肥特性。3氮钾肥后移能较好地促进水稻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平衡发展。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施氮(纯氮)255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20%+穗肥30%+粒肥10%),施磷(纯磷)135 kg/hm2(磷肥全部做基肥),施钾(纯钾)24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45%+穗肥15%),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双赢生态复合肥的合理用量及配方平衡施肥规律,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研究双赢生态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以单施双赢生态肥处理产量最高,平均513.6 kg/亩,较对照增产小麦222.3 kg/亩,增幅为76.4%,较NPK配方平衡施肥处理亩增小麦13.3 kg,平均增幅2.7%;NPK配方平衡施肥处理次之,平均亩产500.3 kg,较CK处理亩增小麦209.5 kg,增幅72%;CK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91.1 kg。充分说明施用双赢肥料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肥料施用,小麦生产不可能获得高产;初步认为双赢生态复合肥施用量按70 kg/亩效果比较好(基肥施49 kg/亩,分蘖期追肥21 kg/亩)。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当基肥正常施用的情况下,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好,产量提高23.3kg/亩;当基肥不施氮肥时,蘖肥在插秧期施用比返青后施用增产效果好,产量高出80.0kg/亩。综合分析来看,处理4的产量最高,氮肥回收利用率也最高,说明当基肥施用氮肥时,蘖肥在水稻插秧期施用效果最好;当基肥不施用氮肥时,蘖肥亦是在插秧期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侧深施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增效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获取施肥参数,为赣榆区水稻生产中侧深施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江苏省耕保站要求,在赣榆区海头镇大兴庄村安排了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侧深施肥能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减少9.0~11.5 kg/亩,减少23.38%~29.87%;显著增加水稻每穴穗数、亩穗数,提高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较常规对照处理增产3.24~31.75 kg/亩;减少施肥人工费用150.00~200.00元/亩,亩净增纯收益139.42~189.05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9年在浙江金华、平湖2个试验点开展单季稻种植化肥减量施肥研究,以确定适合长三角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单季稻种植的化肥减量施肥方式。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处理)、常规施肥(N1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3∶3;纯氮施用量为225.0 kg/hm2)和4个化肥减量施肥处理[N2处理,常规施肥减氮,氮肥运筹同N1处理;SF1、SF2、SF3处理,缓释肥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0、7∶0∶3、7∶0∶0;纯氮施用量为187.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一致。采集成熟期水稻植株,测定计算单季稻产量、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产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S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实现了稳产甚至增产,但等氮条件下金华试验点只有SF2处理相比于常规施肥减氮处理的单季稻籽粒产量仅提高1.43%;而平湖试验点SF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幅度为0.46%~9.38%。(2)N...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肥方式不同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育进程影响不显著;在夏玉米整个生长生育期中,以底施尿素15kg/亩+大喇叭口期15kg/亩+授粉期10kg/亩及底施高氮复合肥(N25P14K6)25kg/亩+大喇叭口期15kg/亩+授粉期10kg/亩的施肥方式穗长、千粒重、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上施肥不合理问题,以克瑞森葡萄为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克瑞森葡萄产量及养分带走量有显著影响,以每亩施N 50 kg、P_2O_5 27 kg、K_2O 80 kg,其中果实膨大期后硫酸钾占60%、硝酸钾占40%的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达4 062 kg/亩;果实的N、P、K养分带走量也最高,分别为3.85 kg/亩、0.85 kg/亩、9.11 kg/亩;整株总养分带走量也最高,N为10.39 kg/亩、P为1.87 kg/亩、K为15.12 kg/亩。不同施肥处理的果实N、P、K带走量占整株总带走量的比例分别为27.8%~37.7%(平均为32.8%)、38.3%~45.4%(平均为43.6%)、52.3%~60.2%(平均为56.3%)。本研究为克瑞森葡萄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龙塘镇水稻进行了"3414+1"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750kg/hm2、200kg/hm2、58kg/hm2,单产最高,达9 437.50kg/hm2;其次是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00kg/hm2、100kg/hm2、58kg/hm2,单产为9 312.50kg/hm2;不施用任何肥料的处理产量最低;施用有机肥的产量为6 729.17kg/hm2,略高于不施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耕地、改良土壤和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开展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单因素小区肥效试验,研究其对水稻植株生长、经济性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生物有机肥料200 kg/亩+80%常规施肥与施用等量基质肥处理相比,水稻平均亩产增加35.55 kg,增幅7.35%;亩产值净收益增加51.98元,增幅3.52%。施用基质200 kg/亩+80%常规施肥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亩增产17.76 kg,增幅3.81%。由此可见,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增加结实率,增产增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用量有机肥作基肥施用对药用百合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药用百合品种卷丹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施肥1 600 kg/亩、800 kg/亩、400 kg/亩、200 kg/亩、0 kg/亩共5个处理,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百合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和百合鳞叶产量;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有机肥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苗期和现蕾期,施用有机肥处理的百合植株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叶绿素等指标大于不施肥(CK)处理;有机肥处理2、3、4的产量与CK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施用一定量有机肥,在苗期和现蕾期均有利于促发百合叶片数,促进百合植株和叶片生长,能显著提高百合产量;其中,以施肥200~800 kg/亩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炭基肥在安徽省青阳县水稻生产上施用的合理性与增产性,以中稻为试验对象,开展不同养分含量的炭基肥与常规施肥、空白处理肥效试验,对比其增产效果,为推广应用炭基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对比得出,基施(N—P2O5—K2O为15%—10%—15%)炭基肥600kg/hm2,追施46%尿素150kg/hm2,肥效能满足水稻各个生育阶段需要,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不同专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专用配方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在湖北省3个水稻主产县(市)布置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经验推荐施肥(ERF)以及湖北省农业推广部门推荐的3个品牌水稻专用配方肥,共计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5.6%~119.9%;地上部N、P_2O_5和K_2O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1.7~86.6 kg/hm~2、3.5~27.4 kg/hm~2和65.6~152.8 kg/hm~2;产值增加2 354~15 729元/hm~2,增幅为15.6%~119.9%。与经验推荐施肥(ERF)处理相比,配方肥1(RSF1)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加14.8%、21.6%和-3.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6%、0.7%和-22.8%;纯收入均有降低的趋势,降幅为4.7%~46.4%。配方肥2(RSF2)处理水稻在3个试验点均有增产,增幅为9.9%~43.2%;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1.4%~28.8%;纯收入增加9.3%~55.6%。配方肥3(RSF3)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产26.3%、-31.4%和18.3%;肥料偏生产力降低3.5%~15.1%;纯收入分别增加-2.3%、15.3%和-82.1%。可见,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在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差异显著,配方肥2的效果较好,配方肥1(RSF1)和配方肥3(RSF3)的配方及配套施用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同田对比试验,验证贵州省五谷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肥效。结果为:能减少秃顶,增加茎粗、穗粗、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其产量比施等养分的无机养分肥料处理亩增产70kg,增产率9.9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纯收入比等养分的无机养分肥料处理增收291.58元/亩,比常规施肥区增收137.88元/亩;比常规施肥处理减少纯N施用2.50kg/亩、纯P2O5施用3.00kg/亩、纯K2O施用3.00kg/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