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豆象又名豆中虫、豆乌龟、豆蛀虫,是危害蚕豆的常见害虫.它每年发生1代,成虫不食蚕豆,以幼虫危害蚕豆.其成虫体黑色,长四五毫米.……  相似文献   

2.
蚕豆象又名豆中虫、豆乌龟、豆蛀虫,是危害蚕豆的常见害虫。它每年发生1代,成虫不食蚕豆,以幼虫危害蚕豆。其成虫体黑色,长四五毫米。每到冬季,便在蚕豆中、库房的角落等处越冬。翌年4月,成虫迁飞到蚕豆地取食花瓣、花粉,补充营养,同时进行交配、产卵。一般在4  相似文献   

3.
蚕豆象是甘肃省临夏州春蚕豆上的重要害虫.研究表明,该虫在当地仅为害蚕豆,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或仓库角落、包装物缝隙及田间作物残枝、野草、土块砖石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田间成虫盛发期,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9月底为化蛹盛期,10月初为羽化盛期.并且从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方面介绍了其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蚕豆象蛀食豆粒,使千粒重下降,品质变劣,以至招致霉烂。据剥查,大丰县蚕豆被蛀率一般在40~50%,高者达70%以上,损失很大。为适应生产需要,我们就蚕豆象的发生规律及其田间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蚕豆象的发生 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内或仓库角落与墙缝等隐蔽处越冬。豆粒内越冬成虫为翌年主要虫源,据系统观察,常年  相似文献   

5.
在断子期防治蜂螨,是养蜂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早春紧脾之前,则是杀灭蜂螨的最佳时期,可在蜂群早繁恢复之前的农历正月上、中旬进行。南方略早,北方略迟。此时,蜂群尚未紧脾缩巢,群内基本无卵和小幼虫,杀灭蜂螨的效果最好。一次用药杀灭率约为85%左右,二次用药杀灭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豆象俗称豆牛,麦牛,其种类很多,主要有绿豆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能危害各种豆类,而蚕豆象和豌豆象仅危害蚕豆和豌豆。各种豆象均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库缝隙、包装物等隐蔽处越冬。每年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活动,到豆类开花结荚时,就迁飞到地里,取食花粉、花蜜,交尾产卵于豆荚上。待幼虫孵化后,蛀入豆粒内生活。豆粒成熟后,随之进入仓库。  相似文献   

7.
正蚕豆(Vicia faba L.)是临夏州及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畜牧业、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由于蚕豆象发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蚕豆品质、产量及种植面积,蚕豆象发生危害已成为影响甘肃省蚕豆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蚕豆象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1蚕豆象的形态特征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俗称豆牛,  相似文献   

8.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俗称豆牛,属鞘翅目,豆象科。寄主单一,仅危害蚕豆,是蚕豆生产与贮藏中的重要害虫。蚕豆象幼虫自种脐蛀入,蛀食豆粒,造成空壳,不但影响了品质和重量,而且易使病菌侵入,使蚕豆发黑变苦,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9.
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9-2722,2727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10℃时完全杀灭卵、幼虫、蛹均需32 h,而杀灭成虫仅需8 h,-20℃防治所需时间较短,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蛹也是绿豆象最耐高温的虫态;45℃处理下完全杀灭需要32h,而50℃防治见效较快,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极限高温处理对绿豆种子生命力和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利用极限温度可有效防治绿豆象且对绿豆种子无影响,在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储粮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蚕豆象成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是危害蚕豆籽粒的一种害虫。研究其田向分布型,对确定资料代换和相应抽样技术及提高测报质量和防治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82年和1985年对蚕豆象成虫的田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并对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积石山县春蚕豆锈病、赤斑病、枯萎病、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蚜虫、美洲斑潜蝇、蚕豆象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为田间春蚕豆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生产上防治杨二尾舟蛾提供参考,介绍了杨二尾舟蛾的成虫、卵、幼虫和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茶芽瘿蚊(Contarinia sp)是我国茶树上新记载的一种害虫,在广东一年发生三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为30~160天;蛹期6~10;成虫寿命平均3.0~4.5天,卵期4~11天。成虫飞翔扩散能力不强,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刚萌动的芽上,孵化后幼虫侵害嫩芽,使芽结成虫瘿。每雌产卵量60~80粒,幼虫终生在芽苞内为害,老熟后落土化蛹。调查了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防治此虫,采用人工摘除瘿苞和幼虫出苞期及成虫羽化出土盛期在茶篷下施药效果较好,可用药剂DDVP,杀灭菊酯。  相似文献   

15.
立足三门峡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锈色粒肩天牛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作了简要描述,根据其危害特点,试验总结出树体喷洒化学药剂杀灭成虫、树干涂白阻隔成虫产卵、树干喷洒触杀剂防治幼虫、利用"天牛净毒签"熏杀已蛀干的幼虫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蚕豆是临潭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经济地位重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品种退化和管理粗放的原因,使蚕豆病虫害发生加重。文章主要介绍了蚕豆象和蚕豆根瘤象两种虫害的症状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桑蚕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口口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本文就桑蚕饲养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王楠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56-156
介绍了以赤眼蜂生物防治灭卵、白僵菌封垛杀越冬幼虫、投射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成虫、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喷洒Bt制剂杀灭田间幼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为实现玉米螟全程绿色无害化防控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