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工作目标 哺乳期仔猪窝成活10头以上,母猪断奶至发情间距为3~5天;仔猪3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6千克以上,4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7千克以上,5周龄断奶平均个体重8.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的多少以及仔猪是否能够健壮生长上,而干湿二槽饲养法是近年来仔猪饲养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能够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猪场仔猪早期断奶工作的顺利实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生产综合效益有很大帮助,因此受到广大养猪户的一致认可。现将干湿二槽饲养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仔猪早期断奶的好处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在规模猪场得到广泛重视,大大提高了种群及设备的利用率,取  相似文献   

3.
 试验将60头28日龄断奶的健康、体重相近(7.63μ0.52kg)的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对照组即原用进口鱼粉配方组,第1、2、3、4试验组为分别用山东济宁圣齐生物生物工程生产的活性酵母蛋白粉替代25%、50%、75%和100%的进口鱼粉组,共试验4w。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酵母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酵母蛋白替代进口鱼粉后均没有显著改变原添加进口鱼粉仔猪断奶后0~4w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饲喂效果较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酵母蛋白粉以50%~75%的比例替代进口鱼粉,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对仔猪生产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饲料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围产期的保健 1.消毒产房和母牛。首先做好产房的消毒工作。奶牛分娩前7~10天进入产房,当出现分娩预兆时,进入临产室(位),用2%。3%的来苏儿溶液清洗其后躯及尾部。  相似文献   

5.
试验将60头28日龄断奶的健康、体重相近(7.63μ0.52kg)的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对照组即原用进口鱼粉配方组,第1、2、3、4试验组为分别用山东济宁圣齐生物生物工程生产的活性酵母蛋白粉替代25%、50%、75%和100%的进口鱼粉组,共试验4w。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酵母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酵母蛋白替代进口鱼粉后均没有显著改变原添加进口鱼粉仔猪断奶后0~4w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饲喂效果较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酵母蛋白粉以50%~75%的比例替代进口鱼粉,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对仔猪生产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饲料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养猪大国,2017年年末生猪存栏43 325万头,出栏68 861万头,出栏率不到160%(先进水平在180%以上),原因并不是母猪产仔数少,而是仔猪的成活率低。据估计,我国仔猪成活率在80%左右,仔猪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进入育肥期则极少死亡。仔猪断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种更有利于提高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饲喂方式,为临床生产提供参考信息。于2015年4月在临沂帛乘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将56头3~6胎次配种期接近的妊娠母猪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妊娠期114天,哺乳期21天。A组采用妊娠期每天1次、哺乳期每天4次和断奶后7天内每天2次的饲喂方式,B组进行传统的妊娠期每天2次、哺乳期每天4次和断奶后7天内每天2次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A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出生重、21天断奶仔猪重和断奶后7天发情率等方面均优于B组,且优势明显。规模化猪场母猪在妊娠期内每天采用1次饲喂,其繁殖性能优于2次饲喂。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Gln)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6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9头)进行饲养试验,探讨外源性Gln对28±2日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升高[其中1.2%Gln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降低[其中1.2%Gln组差异显著(P<0.05);腹泻率、腹泻频率及死亡率都降低(P>0.05)]。提示: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性Gln,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仔猪生长,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一、流行病学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其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一般在30~65日龄发病,常常突然发病,病程短,有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该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一般散发于个别猪群,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多发。二、发病原因饲料和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饲料蛋白过剩、饲养管理不当、过早断奶、环境卫生不良、消毒不  相似文献   

10.
断奶仔猪小袋纤毛虫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大肠寄生虫病。其特征为腹泻、便血、衰弱和消瘦,结肠和盲肠呈溃疡性肠炎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冬、春季多发,当饲料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时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北美养猪业正在迅速转向断奶—肥育的生产方式,即断奶仔猪直接从生产母猪舍转移到肥育舍养至上市体重,减少了从保育舍到肥育舍的转移环节。主要优点是减少仔猪应激和发病,节省劳力,提高增重,加快出栏。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断奶—肥育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赵艳平 《科学种养》2010,(12):41-41
<正>随着育种、养殖和饲料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仔猪多在3~4周龄断奶,这得益于教槽料的推广使用。教槽料是仔猪在断奶之前就能吃的饲料,也是猪一生中最早吃到的饲料。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因此,使用教槽料不仅  相似文献   

13.
<正>保育仔猪,是指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即将转入育肥阶段的仔猪。由于该阶段的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各种功能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加之仔猪突然脱离了母猪,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笔者现将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场(户)参考。1.进行合理分群仔猪由母猪舍转入保育舍时,要严格按照性别、体重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合理分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大长白二元杂交仔猪48头,21 d断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头(公母各1头)。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添加0.1%、0.3%和0.5% Ala-Gln的日粮,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在21 d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 Ala-Gln可显著提高21~31 d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添加0.1%、0.3%和0.5% Ala-Gln可在正常生理范围内降低仔猪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提高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随着日粮中Ala-Gln添加水平提高,21~31 d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以二次曲线方式升高(二次,P=0.042和0.043),31和41 d血清葡萄糖含量、31 d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以线性方式下降(线性,P=0.034,0.001,0.008和0.001)。添加0.3%Ala-Gln就可达到理想的促生长效果。提示Ala-Gln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实验表明同窝仔猪断奶体重相差0.5千克,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肥亨结束时体重相差5千克;若达到相同体重出栏.时间相差7~10天。因此,提高断奶仔猪的窝重,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饲料营养水平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营养水平过高不仅会造成饲料浪费,还会造成母猪过肥、难产、乳房水肿、泌乳量少和新生仔猪腹泻等;营养水平过低则会造成母猪瘦弱、仔猪初生重低、断奶发情间隔时间长等。要想达到高产母猪的效益目标,即窝产仔数最多、仔猪  相似文献   

17.
一、酸化处理法当前养猪生产中仔猪于4 ̄5周龄断奶,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此时仔猪消化道内盐酸分泌很少,同时饲料中的蛋白质、矿物质与酸发生结合,导致肠道内酸度下降,胃蛋白酶形成减少,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和断奶仔猪由于能量贮备有限或能量摄入不足往往造成仔猪的生长缓慢或停滞.因此,使仔猪迅速获得充足的能量十分重要.脂肪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且脂肪适口性好、价格较低.为此,营养学家便以脂肪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以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本文就脂肪营养及影响断奶仔猪消化利用脂肪的因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自峰 《科学种养》2008,(12):33-33
仔猪断奶期,是多发病的危险期和最大应激敏感期,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减轻和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养猪实践表明,早期断奶不仅可以缩短母猪的哺乳时间,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提高分娩舍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而且能阻断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但是,笔者下乡调研发现,一些中小猪场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