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条件脆弱、植被受到极度破坏、恢复与建设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翟明普通过近2年对西北地区的考察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植被建设的八条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与协调一致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各自独立,主管部门不同。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只要求达到该项目的标准,不大考虑区域总体规划和相关经济的发展,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矿山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易产生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导致矿区生态功能退化,不利于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徐家坡建筑用石灰岩矿山的调查,分析其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初步探讨了该矿山的植被恢复方案,主要包括植被恢复设计原则,开采立面、弃渣场的治理,排水沟的修建及相关技术措施,旨在为该矿区及其他矿区的植被恢复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上。它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社会文化多彩多样。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过度的人类干扰,导致区域植被退化,引起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整个岷江流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成了当前生态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科学的恢复对策。本项研究对区域植被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湖南矿山开发引起的系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对矿山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省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7种途径,为实现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矿区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脆弱生境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岷江上游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加之"5·12"汶川大地震对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其恢复重建的重点之一。为此,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主要观点,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类型,主要目标等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成果;针对岷江上游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研究重点、方向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川西高山峡谷区地处林业、生态区位非常重要的长江上游,被称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的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破坏。分析探索和抓紧实施该区域灾后生态植被修复(或称恢复),对于尽快恢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下游生态安全,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对此现状,只有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变地表性质,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树种草,发展生产,才能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振兴大西北经济.  相似文献   

8.
当前围绕西北地区及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离不开生态环境问题,且与长期形成的巨大环境与植被减少有着直接关系。科学研究与科技实践告诉我们,天然植被有助于水资源调节,防止水灾、旱灾、土壤侵蚀与沙漠化,调节地区与全球气候,防止污染,防止火灾、暴雨与虫害所带来的破坏,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再生能源。因此,恢复植被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为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新疆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已逐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  相似文献   

9.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分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0.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量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滇西北区域林地变更成果、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数据,采用影像判读确定滇西北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4 494 278.26 hm2,占滇西北土地总面积的76.96%,其中暖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占比最大为23.10%,在滇西北各县均有分布;香格里拉市分布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和高寒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香格里拉市;纳入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占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面积的77.32%。  相似文献   

12.
黑河流域中游湿地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过渡地带,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发挥的生态功能关系到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分析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概况及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湿地监测指标,分类确定了重点监测内容及其必要性。综合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的资源特点、水文状况、保护重点等,分析建立定位研究站、水资源监测点、植物及土壤监测点、鸟类监测点布局。论述了建立张掖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forest ecosystem evapotranspiration(ET) is crucial for water-limited environments,particularly those that lack adequate quantified data such as the lower Heihe River basin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is primarily dominated by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and Populus euphratica Oliv.forests.Accordingly,we selected the growing season for 2 years (2012 and 2014) of two such forests under simila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o compare ET using the eddy covariance(EC) technique.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daily ET of T.ramosissima ranged from 0.3 to 8.0 mm day~(-1) with a mean of 3.6 mm day~(-1),and daily ET of P.euphratica ranged from 0.9 to 7.9 mm day~(-1) with a mean of 4.6 mm day~(-1) for a total of 548 and 707 mm,respectively.The significantly higher ET of the P.euphratica stand was directly linked to high soil evaporation rates under sufficient water availability from irrigation.When the soil evaporation was disregarded,water use was comparable to two contrasting riparian forests,a P.euphratica forest with a total transpiration of 465 mm and a T.ramosissima forest with 473 mm.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climate factors accounted for at least 80% of ET variation in both forest types.In conclusion,water use of the riparian forests was low and comparable in this arid region,that suggest the long-term plant adaptation to the local climate and conditions of water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性、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从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森林分布和森林生态背景等4个方面来选择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从而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来系统地评价中国各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状况,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加权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把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5个质量等级类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市)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高低的基本分布格局大体上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依次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自然地理分异规律、社会经济技术原理、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四川省的水土流失概况,提出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干热干旱河谷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退耕还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生态系统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改善水资源保护的根本途径的核心思想 ,并在总结评估湖南省生态系统保护与重建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保护水资源领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步骤、途径和技术方法 ,在水资源保护政策、措施和技术等方面 ,如何处理好长远效益与近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治标与治本、上游与下游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超过一半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并退化为石漠化裸地、荒草坡、疏林灌丛地、干扰迹地和次生林地,使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传统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缺乏景观观念、自由放牧等问题,提出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方法,通过确定恢复策略,采用乡土树种,发展混交林,早期抚育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对林地进行针对性管理等技术手段,以实现滇西北亚高山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石嘴山市北沙湖湿地综合整治中的水资源循环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西北地区,维持湿地水资源循环是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发挥的关键,也是进行湿地综合整治规划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区域水资源平衡是确保湿地水资源有效循环的基础,在规划中应充分分析湿地的来水水源和水资源消耗,由此确定湿地水资源循环的方式和线路。北沙湖湿地水循环确定了4条外循环线路和2条内循环线路。在水资源循环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和地势条件,尽量采用自流循环,减少设施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多样、服务价值巨大,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湿地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湿地生态系统在界面、景观、生物类群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几个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特征。在众多的生态功能中,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定CO2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水资源功能、产品资源、社会功能等7个方面的功能尤其突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主要有3种,即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和价值量评价法,这3种评价方法各适合于开展的不同的生态系统评价。其中价值的货币化评价最为直观,也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评价结果可以进行不同价值为33.3万亿美元,约等于全球GNP的1.8倍,其中湿地生态系统的年价值为4、9万亿关元,约占全部生态系统的14.7%。中国的学者陈仲新、张新时的研究结果,中国生态系统的年总价值7.8万亿元,其中陆地生态系统5.6万亿元,所计算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年价值2.7万亿元,居各种生态系统价值的首位。根据逐项生态功能的评估,最后得到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年价值为156亿元人民币。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在评价方法和湿地生态过程两个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北部湾生态屏障现存问题,提出对北部湾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建设,对生境退化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和防风固沙区等进行人工生态系统建设,对北部湾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保障建设,以期构建一个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北部湾生态系统,并确保其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挥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北部湾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