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为促进蚯蚓堆肥技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方面的利用,以污泥、玉米芯、苹果渣等为材料,设置初始碳氮比分别为25∶1、20∶1的实验组,在实验室模拟进行蚯蚓堆肥,测定蚯蚓堆肥过程中的蚯蚓生长性能及基料主要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养殖时间能极显著影响蚯蚓的日增重倍数(P0.001),基料起始比碳氮能显著影响蚯蚓的日增重倍数(P0.05);两组基料中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脲酶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又下降,蛋白酶含量初期略有增长之后呈下降趋势,且在堆肥期间1组脲酶含量和蛋白酶含量均显著高于2组(P0.05);1组基料的C/N与蚯蚓平均重呈低度负相关、与基料脲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1组比2组更利于蚯蚓的生长,利于脲酶和蛋白酶对基料相应物质的分解转化,建议在利用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废弃物时,要注意堆肥配方起始碳氮比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5.
城市生活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大平2号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分析了其对污泥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相关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泥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污泥脲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总体来说,所研究的4种酶的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污泥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等的降低可能是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沙棘SOD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沙棘浆果在SOD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浆果和种籽的S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经PAGE和NBT活性染色,在浆果的提取液中出现了4条活性谱带,在种籽提取液中出现2条谱带,在浆果提取液中的1条谱带(文中A带)对KCN敏感,其余的谱带和种籽中的谱带均对RCN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8.
土壤酶和微生物可参与土壤中诸多复杂生物化学过程,是指示土壤自净能力和土壤肥力的关键生物学指标。本试验以赤子爱胜蚓(表层种)和壮伟环毛蚓(内层种)为工程生物,研究两种不同生态习性的蚯蚓在不同时间段(0、10、20、30d和40d)对四环素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蚯蚓对四环素污染土壤的自净能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程度。利用冗余分析明确蚯蚓通过改变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四环素污染土壤的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蚯蚓对四环素污染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40 d),添加蚯蚓的土壤中蔗糖酶(2.15~4.98 mg g-1 d-1)、脲酶(0.55~1.70 mg g-1 d-1)、过氧化氢酶(0.54~1.08 mL g-120 min-1)和脱氢酶活性(0.78~5.14 g g-1 d-1),显著高于自然土壤(3.24 mg g-1 d-1、0.66 mg g-1 d-1、0.89 mL g-120 min-1和2.03 g g-1 d-1)和灭菌土壤(0.70 mg g-1 d-1、0.23 mg g-1 d-1、0.24 mL g-120 min-1和0.21 g g-1 d-1),但添加蚯蚓中酸性磷酸酶活性(0.02~0.15 mg g-1 d-1)显著低于自然土壤(0.17 mg g-1 d-1)和灭菌土壤(0.04 mg g-1 d-1)。添加蚯蚓显著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细菌群落结构,提高了四环素污染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微生物群落丰度,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 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 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 emmatimonadetes)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冗余分析表明,两种生态型蚯蚓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值、有机质、胡敏酸和胡敏素等环境因子,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抑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赤子爱胜蚓对土壤蔗糖酶促进作用显著优于壮伟环毛蚓,而壮伟环毛蚓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促进作用优于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在不同质量分数Cs+ 的胁迫下,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蚯蚓为材料,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质量分数ρCs 为50.0,87.5,125.0,162.5,200.0mg/kg的Cs 染毒1,3,7,11,15d后,蚯蚓体内CAT和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染毒初期不同ρCs 对蚯蚓体内CAT和SOD活性均有诱导作用;随染毒时间的延长,高质量分数Cs (ρCs 为162.5,200.0mg/kg)对CAT 和SO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质量分数的Cs (ρCs 为50.0,87.5,125.0mg/kg)对CAT和SOD活性有诱导作用,CAT活性曲线呈“S”形变化,SOD活性曲线呈“抛物线”形变化.蚯蚓体内CA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s 对蚯蚓有较强的毒性效应;CAT 和SOD对环境Cs 胁迫反应灵敏,且酶活性均有峰值出现,其峰值是蚯蚓中毒反应的临界点,可间接作为检测环境污染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在不同质量分数 Cs +的胁迫下,对过氧化氢酶(CAT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蚯蚓为材料,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了质量分数ρCs +为50.0,87.5,125.0,162.5,200.0 mg/kg 的 Cs +染毒1,3,7,11,15 d 后,蚯蚓体内 CAT 和 SOD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染毒初期不同ρCs +对蚯蚓体内CAT 和 SOD 活性均有诱导作用;随染毒时间的延长,高质量分数 Cs +(ρCs +为162.5,200.0 mg/kg)对 CAT 和SOD 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质量分数的 Cs +(ρCs +为50.0,87.5,125.0 mg/kg)对 CAT 和 SOD 活性有诱导作用,CAT 活性曲线呈“S”形变化,SOD 活性曲线呈“抛物线”形变化.蚯蚓体内 CAT ,SOD 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s +对蚯蚓有较强的毒性效应;CAT 和 SOD 对环境 Cs +胁迫反应灵敏,且酶活性均有峰值出现,其峰值是蚯蚓中毒反应的临界点,可间接作为检测环境污染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风化煤对碱性土壤中重金属镉、铅有效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采用盆装污染土,研究了不同来源、不同用量风化煤处理对Cd,Pb单一污染和混合污染土壤有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化煤对Cd,Pb有效态的去除率很高,对各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的去除率达到49.8%~79.7%,有效态Pb的去除率达到26.3%~39.6%。2种重金属的去除呈现不同的变化过程,Cd的有效态含量,先是大幅下降后又小幅回升,而Pb为持续下降。pH则随着风化煤的投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幅度在0.41~0.71之间。比较各处理的去除率得出,2号风化煤的10g/kg处理修复效果最好,也最稳定,对Cd的去除率达到60%左右,对Pb的去除率达到33%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五种有代表性的动物奶中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间是猪>狗>人>奶山羊>奶牛,在种内随个体略有变化,在泌乳期间是初乳>末乳>常乳,在泌乳期内随泌乳时间呈规律性变化。奶中所含的SOD,既能提高饮奶人的免疫功能,又利于奶本身的保鲜。 相似文献
14.
15.
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SOD和TCh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杀虫剂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进行染毒试验,研究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致死率和体内蛋白含量、SOD和T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蚯蚓受到低浓度呋喃丹胁迫时,其体内蛋白含量和TChE的活性均表现为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为降低;当受到高浓度呋喃丹胁迫时,其体内蛋白含量和TChE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SOD却表现为升高;其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均为抛物线型。可利用蛋白含量、SOD和TChE活性的变化来指示呋喃丹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香稻抗氧化酶的作用机制及播期调控。[方法]以香稻桂香占和农香1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香稻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香稻SOD活性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早、晚季香稻的POD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早、晚季香稻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香稻在孕穗期主要是SOD在发挥抗氧化作用,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由SOD和POD协同起作用。[结论]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调整播期使香稻抗氧化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延缓叶片生理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7.
蚯蚓和微生物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蚯蚓和微生物是重要的土壤生物,对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变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蚯蚓和微生物在改善土壤结构、调控土壤养分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通过吸附、富集、沉淀、溶解、氧化还原等行为,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目的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