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是主要通过地下茎无性繁殖的散生竹类,研究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可以揭示毛竹种群的空间生长特性和生态适应机制。本文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毛竹无性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分形特征,种群计盒维数在1.449 4-1.596 6之间,信息维数在0.432 2-0.468 7之间。毛竹无性系种群的计盒维数值接近最大理论值2,总体对生态空间的占据能力较强。毛竹种群格局分布类型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信息维数与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不相关。运用扩散系数法分析也表明,毛竹种群格局的分布表现为随机性,但各样地之间的聚集强度指数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种群格局聚集强度与分株种群的斑块特征和水平空间分布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6块样地中,Q1和Q5样地阴香种群多数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Q2和Q3以随机分布为主,Q4和Q6样地少数尺度上为集群分布,多数尺度上呈随机分布。阴香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物种本身的繁殖特性、生境条件以及种内种间竞争等密切相关,由岩石的覆盖而形成的小环境对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有影响。点格局分析法较好地体现了不同尺度下阴香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广西桂林市大圩镇潮田乡毛村后龙山尾叶紫薇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存活曲线和水平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后龙山尾叶紫薇种群呈衰退趋势,现存个体大小级结构中体现了两个由增长型向衰退型的变化过程;样地尾叶紫薇种群水平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不同大小级的水平分布格局呈现集群分布演变为均匀分布和poisson分布的规律,通过测定、调查分析了其部分的原因,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找到恢复尾叶紫薇种群原有生存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统计分布模型研究荒漠草原三种灌木的空间格局模型,经X^2,d统计量检验和ID、GI等分布指数验证:中间锦鸡儿种群为随机分布局;狭叶锦鸡儿种群呈聚集分格局;木蓼趋于聚集分布格局,但集聚程序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4种方法对建阳县马尾松单优群落中的10个乔木、灌木和草木种群进行了分布格局测定,并通过分布格局分析,分离了这10个集群分布种群的分布格局规模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这10个种群分布均为聚集形,且大部分在200平方米以上规模出现斑块。  相似文献   

6.
徐军 《贵州林业科技》2003,31(1):38-40,44
本文对位于贵州高原中部亚热带湿润气候碳酸盐类岩石发育的土壤上月月青植物种群大小、分布格局、多样性指数及径级和树高结构范围共计13个样地、130个样方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得出的结论是:该植物种群的生长包括种群的侵入、增长、稳定与衰退四个阶段,并且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月月青分布格局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种群大小的变化都与密度效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计盒维数是分形维数的一种,能揭示种群空间占据程度及其尺度变化规律。本文综述了计盒维数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计盒维数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在濒危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应用,用于群落演替过程的研究以及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响应等。认为计盒维数是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以及负二项式分布指数K、聚块性指数,IP、丛生指标IMorisitar指数对九连山保护区米槠群落的主要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重要值排在前17位的种群中,8种为聚集分布,9种为随机分布;该群落中,竞争力较强的种群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竞争力较弱的种群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种群的不同径级分布格局是,随着径级的增加,先表现为聚集程度的增加,当种群的径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又表现为聚集程度的减小;优势灌木的分布格局是,除狗骨柴与山血丹外,树参、草珊瑚、黄楠、鼠刺等4种优势灌木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各优势种群的格局规模都表现为多种格局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9.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北坡草类-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林区中、东段草类-青海云杉林调查,用格局指数法测定格局指数C,并进行t检验,用聚集强度指标:丛生指标I、扩散型指数Is、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CA、聚块性指标L,分析了青海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再计算聚集均数λ,证明造成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种群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祁连山东段青海云杉种群呈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的逼近,主要是由种群个体间的竞争造成的,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呈Poisson分布。  相似文献   

11.
对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盘山林区退化金钱松人工林实施择伐、留养和补植先锋树种的近自然化改造,比较不同林分早期恢复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改造6年后,山坡上的木荷、青冈和沟谷上的红楠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生长,已形成了一个高3~5 m的更新层,林分结构得到改善,已形成松阔异龄混交林,比对照区林分蓄积量分别提高68.3%和18.9%。②通过抚育使山坡和沟谷类型更新层的优势种群密度分别达2 538、3 183株.hm-2,比对照区提高1.8倍、7.2倍;山坡类型更新的木荷和青冈种群的个体数量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这表明更新种群都处于恢复中前期增长进程阶段;沟谷类型更新的红楠种群个体数量呈逆J型分布,已成为稳定型种群。③改造后混交林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更新优势种群抗胁迫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南岳野生保护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野生保护植物银杏Ginkgo biloa、伯乐树Bretschneidzra s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t.mairei、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vy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teri、绒毛皂荚Gleditsia.japonica vat.ve1utina、闽楠Phoebe bournei、楠木Phoebe zhemmns、樟树Cinnamonmm camphor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花榈木Ormosia henryi等的研究,对其分布和引种驯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就地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1997 年8 月至11 月期间,9 次在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所采金钱松种子的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月下旬以后采集的种子出籽率、发芽率和活力最高.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为金钱松种子最适宜的采种期  相似文献   

14.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在所设的样地中,福建柏种群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其分布格局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集群分布,但集群强度有差异,且幼苗和幼树的集群强度明显大于中树,树种呈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黟县金钱松天然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安徽省黟县泗溪乡较大面积的金钱松天然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钱松天然分布区条件优越,地理区系成分复杂。分布格局呈群聚型,林分结构层次分明。前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并有较长的旺盛生长期。天然更新较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见血封喉在海口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村落周围。为初步探讨人类活动对见血封喉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在海口地区共设置6个样地,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海口地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种子的萌发率高,幼苗个体丰富,但是幼树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较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②现存的Ⅱ、Ⅲ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Ⅱ、Ⅲ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Ⅵ级死亡率达到最高。③虽然见血封喉种子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低,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但是如果剔除掉人为干扰在幼树阶段的影响,其生存曲线属于Ⅰ型,呈凸型,这表明该海口地区的环境条件较适宜见血封喉种群的生长。④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转变成随机分布,后又向聚集分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猬实植物群落外貌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猬实进行群落外貌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猬实对生态环境要求不严,群落组成简单。3个分布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表现为:山西永济雪花山>山西夏县泗交林场>陕西华阴华山。总结了影响猬实种群拓展的4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是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在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沿河岸分布.本文采用样方法,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很少,中龄期个体相对较多,老龄期个体数量也很稀少.由此可知其大小级结构呈纺锤形,因此种群属于衰退型;2)Ⅰ、Ⅱ级个体数少,致使其在静态生命表中死亡率出现负值,个体在第Ⅳ级有一个死亡率高峰,而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了最高;3)虽然幼苗的存活率很低,但由于幼树的存活率较高,所以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表明该地区沿河岸带的环境条件比较适合领春木的生长;4)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为了保护和维持种群,应对群落进行适度的干扰,开辟林窗,促进领春木种子萌发,幼苗和幼树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而只对杂草进行清除的林地清理与抚育方法和穴垦整地等配套技术的生态造林方式,将喙果鸡血藤、凌霄花、扶芳藤、绿爬山虎、龙须藤、常春藤、五指那藤等7种藤本植物和金钱松、棱角山矾、湿地松、木荷、柔毛油杉、光蜡树、飞蛾槭、柏木、圆柏等9种乔木树种在湖南省"高铁"沿线的石灰岩山地进行示范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藤本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凌霄花,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龙须藤,分别为90%和85%,藤本植物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4.29%、90.14%;乔木树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光蜡树,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棱角山矾,分别为83%和80%,乔木树种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33%、88.33%,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19%、89.13%;②在轻度或中度石漠化地方,喙果鸡血藤等缠绕类藤本植物比扶芳藤等吸固类藤本植物长势要好;③在造林的乔木树种中,造林前期,棱角山矾、光蜡树和飞蛾槭比金钱松和柔毛油杉生长要好、要快,且光蜡树和飞蛾槭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其它乔木树种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