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全程消毒在原蚕区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原蚕区桑叶浸泡消毒与桑树上喷消相结合的桑叶全程消毒防控微粒子病的新模式。其核心技术:结合推行原蚕小蚕(1龄-3龄)共育,大蚕(4龄-5龄)分发到农户饲养等技术,从1龄-5龄期第2天前采用桑叶全程浸泡消毒,5龄期第2天后桑园采叶前喷消。主要技术经验:一是结合桑园的管理、害虫防治和原蚕区环境净化以及日常的消毒防病措施构筑完善的防微技术体系;二是加强与蚕农的沟通,发挥积极主动性,保证桑园杀虫,群防群治,蚕沙无害化处理,净化养蚕环境等技术细节落实;三是讲究技巧,合理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及树上喷洒彻底等问题;四是根据合格种茧、工作配合情况、维护原蚕区环境有功等指标,给予蚕农奖励,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江平 《四川蚕业》2015,(2):48-49,54
桑叶全程消毒是种茧育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普种生产过程中,正确认识桑叶消毒,正确运用桑叶消毒技术,坚持桑叶全程消毒不走样,能够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蚕种繁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繁育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在原种繁育中比较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与桑叶不消毒的微粒子病"毒率"发生情况,调查桑叶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桑蚕原种繁育生产中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能很好的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君成 《四川蚕业》2010,38(2):33-34
自1997年春季开始,我场在原蚕区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经多年的生产实践,实行桑叶全程消毒能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蚕种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种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原蚕区全面实施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治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桑叶叶面消毒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在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叶面消毒工作,对降低微粒子病的发生,减少蚕种淘汰率,提高蚕种质量和种场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7.
原蚕区桑叶全程消毒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四川蚕业》2004,32(1):18-19
近年来,我场原蚕队全力推行以桑叶全程消毒为中心的各项防微工作,有效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危害,大大地提高了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冰生 《广西蚕业》2002,39(2):32-33
1 预防“病从口入”是防微工作的关键之一桑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蚕种生产过程中 ,要彻底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难度很大 ,尤其是一旦桑叶被微粒子病毒污染 ,蚕室消毒工作做得再好 ,也难免不发生因微粒子病超毒 ,造成部分或整批蚕种被淘汰的质量事故。因此 ,在防微工作中只强调蚕室、蚕具和饲养环境的消毒防病 ,是不够的。还应当重视桑叶的清洁消毒 ,杜绝“病从口入”,才能确保蚕种的生产安全。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饲养量的不断扩大 ,蚕区的病原菌积累也是越来越多 ,部分蚕户把未经充分堆沤腐熟的蚕沙直接施用到桑园 ,造…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经胚胎传染的严重传染病,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微粒子病全程防控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疫病,桑叶浸渍消毒是切断食下传播途径的重要技术措施。前几年,海宁市采取桑叶全龄用0.3%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法,使用效果良好。但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原蚕区大蚕期措施落实难度大、对人体皮肤有损伤、浸洗过程容易造成桑叶养份损失、蚕常吃湿叶易发病等缺点,也是导致原蚕户饲养原蚕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责任有限公司在了解省内兄弟蚕种生产企业微防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春蚕五龄期推广使用多菌灵粉250倍液在桑树上喷施代替桑叶浸消,以期达到在控制微粒子病的基础上,提高蚕农饲养原蚕积极性的目的。但多菌灵粉使用后,蚕种孵化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覃向平  全诚 《广东蚕业》2009,43(2):14-17
桑叶消毒是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加强桑叶消毒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病毒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只要有效地采取切断食下传播途径,胚种传播也就得到控制,蚕种质量就能提高,蚕茧丰收就有保障,经济效益就能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做好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特别是桑叶浸渍消毒,是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蚕种场原蚕区虽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粒子病(N.b病)的发生,如加强冬消、在收蚁前蚕室内外及蚕具彻底消毒、原种补正检查、蚕期消毒和提青淘汰、桑叶全程浸消、加强桑树治虫等,但原蚕区的种茧所制蚕种因N.b毒率超标也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制种期防微技术是当前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张福林 《四川蚕业》2005,33(4):21-23
家蚕微粒子病是威胁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从1996年至2004年,乐山市蚕种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检出不合格蚕种累计达75800余张,直接经济损失1516000余元。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凡是桑叶全程消毒工作做得扎实的蚕种场,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的情况就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陈雄珍 《广西蚕业》2010,47(3):42-46
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分析近年来桑蚕良种繁育工作中微粒子病抬头蔓延的原因是蚕种市场混乱、春蚕原蚕批次过多、未及时加强原蚕区保护等,探讨应对该病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加强原蚕区保护、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桑园病虫害防控及桑叶全程消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团队研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该项技术针对家蚕微粒子病无药可治、蚕种生产新常态下防控形势严峻、防治技术缺乏等问题,系统研发了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药物和系列消毒剂、微粒子病交叉感染防控技术、蚕种高温处理技术、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等,形成了一套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程覆盖、立体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薛坤荣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结合蚕种生产实际,初步分析了桑叶喷施以多菌灵为主剂的防微灵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结果显示: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桑叶全程清洗消毒方法相比,使用防微灵技术要求低、操作简便,并有效地克服了桑园全程清洗消毒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每盒合格蚕种成本降低了1.83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村原蚕生产别具分散、插花和环境开放等独特性特征,差异于集中、专一、环境封闭的蚕种场场内制种,面临微粒子病的挑战尤为严峻,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尤为现实。必须把握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来源与为害规律,针对性地采取全程消毒防病,开展预知检查,严格隔离淘汰,桑叶叶面消毒,合理处置蚕沙、适时防治桑虫等系列整合措施,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18.
姚新弟 《中国蚕业》2003,24(3):49-4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疫病,其传播途径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为了有效地切断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确保蚕种质量,从2000年开始本场全面实施全程桑叶叶面清洗消毒。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全程叶面消毒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本文就有关原蚕饲育中的叶面消毒技术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 家蚕微粒子病在四川蔓延和扩散,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发表了无数见解和意见,从技术上讲仍然是杜绝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个途径,,针对这两个传染途径我省也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诸如蚕种成品检疫,桑叶全程消毒,搞好原蚕基地建设工作,要把这些工作坚持下去,笔者从本场的生产情况及近几年的教训中深深体会到当前防除微粒子病的主攻方向应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省丝绸公司及省蚕种公司有关蚕种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文件,采取综防措施,加强企业  相似文献   

20.
桑树叶面消毒的操作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荣 《中国蚕业》2006,27(4):43-44
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目前大多数蚕种生产单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对桑叶叶面消毒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桑叶浸渍消毒、桑叶采摘后室内喷消、桑树叶面消毒等。这些方法对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蚕种生产单位认同,且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3种方法在操作上、原蚕区饲养户的接受程度上及对蚕生理的影响等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桑叶浸渍消毒被普遍认为是防微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过于复杂,桑叶需作脱水干燥处理,生产投入大,耗时费工,副作用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执行难度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