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2015,(4)
<正>浙江庆元县是我国灰树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灰树花出菇方式采用菌棒割口一次出菇和覆土二次出菇,第一潮菇质量好,商品性优良价格一直坚挺,销路畅通,但第二潮菇由于菇体带土,近年价格低迷且滞销,曾一度降到28元/kg,因此解决灰树花二潮菇带土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4)
从栽培场地、栽培季节的选择,菌种制备、出菇方式、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为菇农栽培灰树花提供参考,以达提高菇棚利用率、促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食药用菌》2015,(3):146
<正>近日,江苏南京三元制冷宣布,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灰树花工厂化出菇。该设备能够对出菇环境进行智能化调节,能够为食用菌提供最舒适的"生育室"。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技术人员经过了2年多的探索、试验成功开发出这套灰树花智能出菇设备。设备能达到机械化、工业化、智能化、无人化出菇管理,一键智能出菇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出菇四大要素温、光、湿、气全程由机器智能协调。该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4)
<正>袋栽灰树花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出菇不齐,畸形菇多,菇形差,影响其商品价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菌丝培养过程中袋口封闭过死,通气不良有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袋栽灰树花进行了不同封口方式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灰树花生产中如何提高菌袋成品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薛会丽  王明才 《食用菌》2007,29(1):36-37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千佛菌、莲花菌、栗子蘑,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糖、氨基酸、海藻糖等营养成分的食用菌,尤其是灰树花多糖对艾滋病、癌症、糖尿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药兼用真菌。由于灰树花营养丰富,香味浓.在生产中特别容易被杂菌、虫害侵染,管理不当,菌袋污染就比较严重,如果遇到气温异常给灰树花制袋和出菇管理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要使灰树花生产获得高产稳产,首先必须解决制袋成品率和出菇期烂袋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6,(5)
正庆元县"野生灰树花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项目课题组自2013年起采集野生灰树花品种,共收集和保藏从百山祖、五岭根、绍兴等地采来的野生灰树花菌株23株。2015年,通过与目前主栽品种进行的出菇对比试验后,从中筛选出8个菌株于2016年开展进一步栽培试验。与常规灰树花品种对比,参试的8个野生驯化栽培的灰树花品种中目前有5个已正常分化或出菇。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适宜工厂化瓶栽的灰树花潜力菌株,试验观察比较8个灰树花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单产、出菇率、栽培周期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灰树花菌株GF-1和GF-6菌丝生长浓密,生长速度适中,单瓶均产分别为94.56 g、90.96 g,出菇率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子实体紧凑,品质优良,是适合工厂化瓶栽的优势灰树花菌株。  相似文献   

8.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盖大肉厚、肉质脆嫩、鲜美可口,独具风味,营养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鲍鱼菇鲜品含水量较低,较耐贮藏保鲜,运输方便,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庆元县是灰树花生产大县,每年栽培灰树花上千万袋,栽培主要原料为棉子壳和杂木屑,灰树花栽培特性是其菌袋只出1潮菇,大部分营养没有被消耗。因此,我们在鲍鱼菇栽培时,以灰树花废菌料为培养料进行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韩引灰树花HH01、HH02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代料和覆土栽培2种试验方法,观察其出菇情况。探讨东北地区栽培灰树花的最适方法,为东北地区灰树花栽培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总结优化灰树花出菇和开片的关键技术和时机,对比分析了光诱导催蕾时机、开袋出菇时机和袋口保湿措施3个因素对灰树花工厂化袋栽的单产、朵形和开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处理中,A2B1C2组合的单产、菇丛体积和开片率均表现最优;因此得出最优的栽培工艺为:双层装袋,走菌满袋后10 d控制光照度在50~100 lx下进行光诱导;袋口菌丝组织化、分泌出细密的小水珠、开始皱缩时,菌包开袋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CO2浓度低于0.1%,光照度为200~500 lx;开袋时切除外袋10 cm以上部分,内外袋间蓄水出菇,开片后期除去外袋直至采收。  相似文献   

11.
代料海鲜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灰树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从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配制、装袋(瓶)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搔菌与催蕾、出菇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代料海鲜菇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初步总结一套灰树花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开袋、出菇管理、采收、废料再利用等内容。并讨论原基状态与出菇的关系,开袋时机掌握,出菇阶段管理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栽培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Fr.)S.F.Gray]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菌类。本文介绍灰树花的食用。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及栽培驯化方法。灰树花是一种喜光(200 lux以上),好氧的菌类,出菇最适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90%~95%;以硬阔叶树木屑为主材料,于室内或室外荫棚进行袋式栽培,每年可栽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灰树花栽培中出菇率低的技术难题,开展影响出菇率因素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出避光培菌防黄水、强光刺激催蕾、高氧高湿展叶以及靠接补救等为核心的实现菌棒全面出菇的观点和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南方灰树花栽培模式下,设置注水、增温等11个处理,开展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结果所有试验处理都能发生初始原基,但原基不能继续发育成完整子实体;初始原基发生率以大棚注水(架上)处理较高,达93.33%。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京地区灰树花栽培规模不断扩大,为探索适宜灰树花的培养料配方,开展利用香菇菌糠、灰树花菌糠、园林枯枝、果园土等废弃物替代常规培养料的配方比较试验,观测分析不同处理的菌丝吃料速度、菌棒含水量以及后期岀菇产量、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果园土配方表现较为突出,其菌棒在发满菌后的含水量最高,达到了43.63%;菌棒碳氮比最高,为38.13;菌丝吃料速度与对照相近;单棒鲜菇产量和培养料转化率最高,均比对照提高了55.48%;子实体重金属、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比对照有所降低,产品品质较好。因此,常规灰树花培养料配方在辅料不变的基础上,适量添加果园土替代部分主料(栗木屑和棉籽皮)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在加快菌丝吃料速度、提早出菇、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知群  叶长文  毛可荣  练长勋 《食用菌》2007,29(3):43-44,47
目前全国仅有浙江庆元和河北迁西两县形成规模化栽培格局,其中庆元县的年栽培量达到1 500灰树花余万袋,为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地。近年来庆元科技人员研究成功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模式。与传统的菌包栽培、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棚式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兰  赵占国 《食用菌》1996,18(6):30-30
灰树花(Polypopus frondosus),又称贝叶多孔菌,河北称栗子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品种。由于灰树花菌丝体抗杂菌的能力比其它菇弱,有关灰树花的生物学知识和栽培方法报道不多,所以很多菇农不敢轻易种植。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栽培实践,现就灰树花棚式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一)栽培时间 灰树花属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5℃左右,原基形成适温20℃左右,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18℃左右。据这三个“适温”,河北一般在春季栽培,接种和发菌时间1~3月,出菇管理适期4~6月;秋季栽培,要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制种,故而困难较大,出菇管理适期一般安排在8~10月。  相似文献   

20.
灰树花第二季注水出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秀明 《食用菌》2003,25(3):38-38
灰树花菌棒栽培,覆土出菇,受土壤质地、土壤干湿度,土温特别是受土壤有害微生物影响大。为此,笔者开展了第二季出菇为注水出菇试验,并连续两年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菌棒保存管理 将出过一季菇的菌棒,剔除污染的菌棒,三段一排交叉堆放,堆高lm左右,小堆之间要留0.5~0.6m的空间。保存期头年秋季1年,春季保存6个多月。可选择离菌棒近的房间,田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