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宝地 《北方园艺》2011,(13):43-45
对引进的3个架豆品种从生育进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龙2号’的每个生育时期最短,苗期和抽蔓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多,结荚期豆荚内的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另外2个品种,‘泰国架豆王’表现其次。另外,‘绿龙2号’营养生长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结荚期其次,泰国架豆王在结荚期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绿龙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泰国架豆王’产量其次。综合各个性状看,‘绿龙2号’和‘泰国架豆王’的适应性较强,是可以在坝上地区推广应用的架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黑色地膜双垄覆盖对马铃薯干物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材,研究黑色地膜覆盖双垄沟播(FF)、黑色地膜覆盖双垄垄播(FR)和露地垄作(CK)对马铃薯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淀粉积累期至成熟期以FF处理最大,比CK显著增加了31.88%~31.98%。随着马铃薯生育进程的推进,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S"形变化趋势,成熟期FF、FR处理的块茎干物质积累量比CK显著增加了28.49%和21.52%。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成熟期块茎干物质分配比例FF处理最高,比CK显著增加了6.21%。FF、FR处理的块茎产量分别比CK增产59.74%和46.11%,耗水量增加幅度为6.80%和10.0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57%和32.82%。综上,黑色地膜覆盖双垄沟播可以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显著,是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丽芸1 号菜豆山地越夏栽培,采收至20 d(天)左右时有一个生长停滞期,此时花量明显减少,通过及时摘除病叶和衰老叶、重施1 ~ 2 次三元复合肥、花前控制浇水、开花结荚后加大浇水量等一系列措施,可以促进菜豆基部侧枝发生和重新开花结荚,延长采收期50 d(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籽用葫芦"瑞丰9号"为试材,设置0、112.5、225.0、337.5kg·hm~(-2) 4个施磷水平(分别为P_0、P_1、P_2、P_3)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籽用葫芦干物质和磷素吸收积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籽用葫芦大田生产的磷肥施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P_0相比,施用磷肥能够促进籽用葫芦各器官和整株对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的积累,以P_2处理最高,成熟期整株干物质和磷素吸收积累量分别较P_0增加19.5%、23.0%;施磷量的增加能够增加产量,但过量的施肥产量反而降低,尤以P_2处理最高,达到2 079kg·hm~(-2),较P_0增产27.5%。籽用葫芦磷肥的施用要注重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供应,结合籽用葫芦产量、磷素吸收和积累特种以及干物质的变化,在该试验同等肥力和栽培环境的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112.5~225.0kg·hm~(-2)。  相似文献   

5.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20,(2):57-61
通过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施氮量,研究了膜下滴灌时不同施氮量对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苗期以外的生育期内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叶绿素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氮施氮量超过300 kg·hm~(-2)后,叶绿素(SPAD)值虽有小幅度增加但变化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和茎干物质累积量逐渐增加,根和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分别为225、300 kg·hm~(-2)时,根和块茎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宁薯16号’LAI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在各个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LAI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试验认为最有利于‘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7.
乙烯是参与果实成熟、软化和衰老的重要植物激素,果实成熟时的乙烯释放水平是决定货架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涵盖不同成熟期的28个沙梨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成熟果实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和硬度的变化,判断其呼吸跃变类型。结果显示,多数早熟沙梨品种成熟后乙烯释放量较高,并且于采后常温贮藏的第10~15d迅速上升抵达峰值,表现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而多数中晚熟品种,乙烯释放量较低且采后释放量增加极为缓慢,显示为非呼吸跃变型特征。本实验还发掘出特异种质2份,即早熟非呼吸跃变型品种"鄂梨2号"和晚熟呼吸跃变型品种"金水1号"。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梨品种的生产和育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茄子不同砧木嫁接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茄1号为接穗,以无刺托鲁巴姆、有刺托鲁巴姆等6种野生茄子为砧木进行嫁接,对其物候期、成熟期、植株生长、果实大小和旱期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0601、0603和0604三个砧木嫁接后茄子成熟期比杭茄1号自根苗延长1~2 d,但是0602、无刺托鲁巴姆和有刺托鲁巴姆为砧木的成熟期比杭茄1号自根苗延长34 d,28 d和27 d,杭茄1号嫁接后,株高、株幅和茎粗都因砧木品种不同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产量方面,除以0603和0604为砧木嫁接后在前期产量上低于杭茄1号自根苗外,其他品种前期产量均显著高于杭茄1号自根苗.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猕猴桃"奉黄1号"为研究材料,"金丰"(亲本)和"金果"(相似品种)为试验对照,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与分析,以探明中华猕猴桃黄肉新品种"奉黄1号"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表明,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奉黄1号"初花期在4月中旬,盛花期在4月下旬,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中熟、四倍体;果实宽椭圆形,果形指数1.5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73%,干物质含量18.96%,可溶性糖含量7.68%,可滴定酸含量1.15%,抗坏血酸含量53.72 mg/100 g;果肉呈金黄色,肉质细嫩,风味甜香。该品种在奉新地区表现出适应性强、抗性强、丰产、优质、综合性状良好等特点。本品种在无霜期140 d以上,≥10℃积温达1 600℃以上的地方均可栽培。宜选择海拔800 m以下,pH值6.0~7.0,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砂质土壤建园。成龄猕猴桃园一般每年施肥2~3次,萌芽肥以速效N肥为主,壮果肥以速效P、K肥为主,秋季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架式宜采用水平大棚架。株行距(3.0~3.5)m×(4~5)m,雌雄株比例为8∶1,授粉雄株宜用"奉雄2号"。蕾期及时折梢修剪,幼果期及时疏果套袋。采用单干双主蔓多侧蔓整形方式,冬季修剪时可采用长蔓修剪法,短截、疏删与回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定芋1号"菊芋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种植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是667m~2施氮20kg(N1,低肥)、40kg(N2,中肥)、60kg(N3,高肥),以不施氮(N0)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菊芋植物学性状、干物质分配、块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庆地区菊芋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N2和N3处理菊芋平均株高分别为256、276cm,均显著高于N1处理及对照(P0.05);单株块茎鲜质量的大小顺序为N3N2N1N0;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均为N0N1N2N3,根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基本一致,块茎的干物质量占整株的比例为N3N2N1N0;N1、N2、N3处理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615、934、1 235kg,与对照(667 m~2平均产量391kg)相比,分别增产57%、139%、216%。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菊芋的生长,增加植株的开展度,缩短茎节间的距离,增加叶片数量,有利于菊芋生殖器官(块茎)膨大,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马蹄"芳林1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La、Ce和Sm对马蹄组培苗增殖系数、干物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5mg/L的Sm处理效果最佳,此时增殖系数为9.2,每株干物质量为0.28g,叶绿素含量为1.73mg/g鲜重,相对增加48.0%,丛生芽生长快,叶色浓绿,容易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12.
为规范延薯13号钾肥施用量,设置了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合理施用钾肥达到绿色高产优质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延薯13号的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会提前。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延薯13号的单株块茎质量和商品薯率。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处理产量为28 044.4~36 488.9 kg/hm2,均比对照增产,增幅为11.3%~30.1%。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影响显著,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对蛋白质和还原糖影响较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VC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延薯13号的最佳施钾量在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蚕豆青籽粒作为一种新兴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蚕豆青籽粒与其它蔬菜相比,所需化肥及喷施农药相对较少,是公认的绿色安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豆类蔬菜。“沁后本1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从莆田优良蚕豆地方品种“沁后本”的变异株中,经过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莲藕地方品种"齐头"为试材,采用田间池栽试验,在莲藕不同生育期动态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养分积累量,明确莲藕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的吸收规律,以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莲藕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莲藕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膨大茎形成期是莲藕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积累速率为每株29.27 g·d^-1。根状茎膨大之前,干物质主要集中在叶片和叶柄中,膨大之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向膨大茎中转移,膨大茎中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占全株的66.68%。不同时期莲藕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量不同。膨大茎形成期莲藕对氮、磷、钾的积累速率最大,分别为每株0.46、0.18、0.56 g·d^-1,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49.50%、31.49%、39.56%。整个生育期莲藕氮、磷、钾吸收积累量的比例为1∶0.62∶1.53。根状茎膨大之前,莲藕氮和磷主要集中在叶片中,钾主要集中在叶柄中,之后随着地下根状茎的膨大,叶片和叶柄中的养分逐渐向地下部分转移,成熟期地下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占全株积累总量的71.97%、69.54%和87.89%。综上所述,莲藕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根状茎膨大之后,以贮藏生长为主,膨大茎形成期为莲藕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是研究不同成熟期的四个桃品种(小玉、小暑、五云、玉露)的果实和种胚的发育,结果指出:果实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一、快速增长期;二、缓慢增长期;三、快速增长期。各品种在前后两期增长速度相似,时期长短也接近。但在第二期经历日数显著不同,早熟种短,晚熟种长,与成熟期成正比。在盛花期后经约60日,即第二期开始时,种胚出现,核层定形。再经约30日,种胚充分长大,核层趋于硬化。早熟种的种胚发育充实时期短,干物质含量低,晚熟种则与此相反。种胚内干物质含量的高低与种子发芽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泰安黄芽白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关于其营养成分的具体参数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泰安黄芽白菜和常规白菜品种‘北京新3号’(对照)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泰安黄芽白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5.36%、48.68%、44.44%和25.36%,干物质积累量和纤维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美洲南瓜杂交种"金辉四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N、P、K配比对其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美洲南瓜生产中最佳N、P、K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在南瓜全生育期内,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呈先升高后稍有降低的曲线变化,不同的氮磷钾比例影响籽用南瓜干物质在不同部位中的积累量,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可以增加籽用南瓜果实干物质的积累量,通过提高籽粒的饱满度和田间的坐果率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线椒"88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镁元素在水溶肥中不同添加量(0、0.25%、0.50%、1.00%、2.00%、4.00%,均以MgO计)对辣椒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添加量下(0~2.00%时),添加镁元素提高了辣椒的光合性能,改变了辣椒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随着镁元素添加量增加,辣椒各光合指标(单株叶面积、SPAD、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于1.00%处理达到最大,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明显提高,而茎秆和根系的转运率和贡献率下降;当添加量达4.00%时,光合各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对照,辣椒茎秆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无明显提高,而叶片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下降,说明镁元素高添加量对辣椒叶片光合有抑制作用,不利于辣椒进行光合作用,且改变了植株干物质的分配与转运,不利于干物质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中转化。综上,在0~2.00%范围内,镁元素添加提高了辣椒的光合性能,优化了辣椒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其中以1.00%处理效果最好,4.00%对辣椒的光合性能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辣椒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而影响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向日葵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宁夏固原、盐池等地设置了食用葵和油用葵干物质测定试验,研究了在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向日葵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特点。结果表明:食用葵和油用葵在施肥与不施肥情况下,向日葵干物质积累量随生长发育均呈"S"型趋势,这一趋势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且油用葵和食用葵的干物质累积比例在苗期均为叶片茎秆根,现蕾期为茎秆叶片根花盘,开花期为茎秆叶片花盘根,成熟期为茎秆籽实花盘叶片根,且干物质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增加态势;合理施肥能明显增加向日葵干物质积累量,食用葵施肥处理干物质总累积量较不施肥处理增加53.70%,油用葵施肥处理干物质总累积量较不施肥处理增加59.18%;食用葵干物质总累积量与油用葵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矮化砧木‘冀砧2号’为试材,研究绞缢、环割压条生根效果和IAA含量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绞缢处理的压条生根率为78.92%,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压条生根过程中,绞缢处理的IAA含量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35 d时出现最大值,为39.93 ng·g-1;不定根诱导期和形成期,绞缢处理的POD、PPO活性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IAAO活性均低于环割和对照;不定根诱导期,绞缢处理的Md PAT1、MdPIN1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35 d时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25 d时MdYUCCA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环割和对照,MdARF17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环割和对照。综上,绞缢可显著提高‘冀砧2号’砧木压条生根率和生根指数,生长素IAA对‘冀砧2号’不定根根原基的诱导和促进不定根伸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