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植物根-土界面的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其对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产生极大影响,但某些有机物之间有些相促或相克作用,有研究表明胡颓子植物对其根域土壤具有很强的影响效力。【方法】以3年生胡颓子根系为试验材料,通过GC-MS分析根系分泌物中的组分,同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哪些有机物组分可能具有化感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胡颓子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的有机组分有33种,分属酸、酯、醇、烃、酰胺、胡颓子碱和其他共7大类,总相对含量约占总峰面积的95%以上。其中,胡颓子碱、邻苯二甲酸等8种成分中相对分量大于3%,共占到总组分的64.5%;组分中相对分量介于1%~3%的有12种化合物,而相对分量小于1%的有13种化合物。根系分泌物的酸性物质含量较少,且影响胡颓子生长较大的根系分泌物组分(组分比例是40.6%)是胡颓子碱、邻苯二甲酸。【结论】测定出的根系分泌物组分中有21种化合物已经被证实是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可见胡颓子植物具有一定化感效应。可以在林地的生态抑草栽培方面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JP2]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色谱技术,测定和分析中纤板生产线纤维干燥排气中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醛酮的化学组分及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纤维干燥排气中TVOC的质量浓度为0.1455 mg/m3,主要组分有烷烃、苯系物、酯醚类等;醛酮质量浓度为5.0917 mg/m3.各组分的质量浓度均低于DB 11/501-200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4.
外源磷输入对高原湖滨湿地香蒲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外源P(0、0.2、2、20mg/L)和室内控制试验,研究外源P输入对香蒲生长及其根系分泌物种类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外源P输入均可促进香蒲生长,香蒲对底泥中P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外源P输入对香蒲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个数和含量的影响不同,这些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个数和含量的改变是植物主动适应根际微域环境改变的防御机制;(3)香蒲的主要根系分泌物包括:(Z)-9-十八碳烯、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十八烷基酯-苯丙酸、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和烯烃腈4种化合物,其中酚酸类化合物在外源P输入后相对含量增加,对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作用,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十八烷基酯-苯丙酸促进植物地下部分P吸收,烯烃腈抑制植物地上部分P吸收。综上可知,香蒲通过调节根系分泌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改变根际微域环境以适应外源P的输入,且对土壤P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高原湖滨湿地P污染治理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5.
油茶饼粕是油茶种子制备茶油后的副产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为给油茶饼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索氏抽提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对冷冻干燥除水后的油茶饼粕进行浸提,对其提取物和提取残渣进行真空浓缩干燥处理,并在60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裂解,然后对热裂解产物的组分进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饼粕乙醇提取物的热裂解组分中含有杂环类、酮、酯、酚、烃类、醛等成分,而其提取残渣的热裂解组分中含有杂环类、酮、酸、酯、醚、酚、糖类、氨基酸、腈等成分;油茶饼粕乙醇提取物与提取残渣的热裂解产物中的部分组分可用作生物医药、香料、化妆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6.
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结合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兰考泡桐花的挥发性香成分,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10种、醛9种、酮4种、酚2种、烃36种、醇5种、酰胺化合物1种。3种方法鉴定出的共有组分主要有1-辛烯-3-醇、1,4二-甲氧基苯、(Z)-3,7二-甲基-1,3,7-辛三烯、苯甲酸甲酯、2-羟基苯甲酸甲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等10种。  相似文献   

7.
三种蕨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提取江南卷柏、海金沙和凤尾草的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分离出90、38和57个峰,确认出其中86、36、55种成分,3者相同的物质有16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高级烷烃、烯烃、醇、酚及醛,所鉴定的组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5.56%、94.74%和96.49%。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分析桑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包括酮、醇、酸、烷烃、烯烃、甾醇、醛、酯及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馏出峰面积的 6.56%;醇类化合物占 33.32%;酸类占 13.71%;烃类占 23.44%.主要化合物有: 3,7,11,15-四甲基-2-十六醇(24.05%)、1-乙酰基-4-异丙基-二环[3.1.0]己烷 (16.27%)、5-(2-异丁烯基)-4,6,6-三甲基-3-环己烯酸(8.35%)、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5.67%).该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桑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9.
以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浓度为0.5、1.0、1.5、2.0 mg/mL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12、24、36和48 h,并以蒸馏水浸泡种子作为对照,观察测定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0 mg/mL溶液使大部分种子致死,0.5、1.0 mg/mL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24 h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胚根的伸长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秋水仙素对发芽种子胚芽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第7个月,各处理间苗高与地径差异均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1.0 mg/mL,处理36 h时,苗高和地径都最大;当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叶片平均分裂角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核桃楸外果皮提取物的化感作用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外果皮的化感作用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对3种受体植物青菜、萝卜和紫花苜蓿具有化感作用(抑制萌发和抑制生长作用)。化感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增大。采用GC-MS分析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楸外果皮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基-1,4-萘醌(胡桃醌),GC含量31.20%;正十六酸,GC含量9.99%;7-甲氧基-1-四氢萘酮,GC含量7.99%;1,5-萘二酚,GC含量7.15%;2,6-二甲氧基苯酚,GC含量4.36%;4-丁氧基苯醛;GC含量3.23%;5-羟甲基-2-呋喃醛,GC含量2.96%;二聚1,3-二羟基丙酮,GC含量2.94%;丙三醇,GC含量2.77%;1(3H)-异苯并呋喃酮,GC含量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