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慈利县位于湘西北澧水中游。全县有林地面积23万公顷。1989年以前全县还有宜林荒山6.7万公顷,是全省的荒山大户。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7万公顷。穷山恶水,“千年劳作九年歉“.人均纯收入仅有292元。贫穷,象魔鬼一样缠住辛勤耕作的慈利人民.驱不散,赶不走……  相似文献   

2.
工程造林改变了生态环境许平贵,周晓明地处衡邵盆地中心的湖南省衡阳县,是一个“五山半水三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的过伐匠岗大县。由于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森林屡遭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旱灾害频繁,致使衡阳一度论为湖南的荒山大户县和水土流失严重县。自1...  相似文献   

3.
衡阳县地处湖南中部偏南。紫色砂页岩山地面积大,分布广,物理风化强烈,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全县现有荒山总面积32万亩,其中紫色砂页岩荒山就有14万余亩,占全县荒山总面积的43.8%。因此,改造和利用紫色砂页岩地是“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衡阳”的主课题,是恢复生态平衡,振兴衡阳经济的当务之急,对于整治  相似文献   

4.
熟悉新邵林情的人 都知道,改革开放20年来, 特别是1985年以来,新邵 林人以创建市级双文明单 位为目标,团结拼搏,扎实 工作,以辛勤汗水浇铸了 新邵林业辉煌的成就:森 林蓄积量达250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50.2%,分 别比1985年净增了137.7 万立方米和11.5个百分 点,如期消灭宜林荒山、实 现全面绿化,成为“邵阳 市消灭宜林荒山第一 县”,荣获“全国造林绿化 先进单位”。 在新邵林业崛起的15 年历程中,“造”字贯穿始 终。1985年,全县尚有宜林 荒山3.13万公顷。为此,县 林业局建议县委…  相似文献   

5.
南康县近几年在“长防林”工程建设中改善林种结构,重视发展薪炭林,在已完成植树造林2.82万公顷面积中,营造薪炭林0.84公顷,农民的缺薪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基本上制止了乱砍滥伐,大片荒山秃岭开始绿化,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如龙岭乡向阳村、杜背村农民在13.33公顷荒山种上了马  相似文献   

6.
4月3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动员大会,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单位的容县作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受到表彰。这是该县林业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容县共有林业用地15.50万公顷,至1985年尚有2.73万公顷荒山、4.93万公顷疏残林及采伐迹地需要造林绿化。为了尽快消灭宜林荒山和绿化达标,1986年,县委、政府提出要打好一场“消灭宜林荒山,实现绿化达标”的攻坚战和持久战。1988年,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奋战十年,绿化全县的决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的全民总动员、全民参与的造林…  相似文献   

7.
198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在全省总面积1670万公顷中,林业用地370.13万公顷,占22.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57.11万公顷,占42.5%,疏林、灌木林及未成材造林地面积共50万公顷,占13.7%,无林荒山荒地面积162.21万公顷,占43.8%。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前的新化 ,山明水秀 ,树茂林深 ,素以“竹、木、茶”三蔸称著三湘 ,是全省重点林区和重点产材县。尔后 ,几经沧桑 ,树木遭乱砍滥伐 ,林地被毁林开荒 ,森林资源倍受破坏 ,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至1989年底 ,全县尚有宜林荒山荒地3 78万公顷 ,疏残林2 12万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1 27万公顷 ,是全省12个荒山大户县之一。1990年 ,新化县做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第一批项目县正式启动 ,时值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五年消灭宜林荒山 ,十年全面绿化新化”决定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自1990年在我省启动实施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有工程项目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四年累计完成长防林营造林811.2万亩,其中重点“程3川.3万亩,超额完成了林业部下达各项任务。19个长防林工程县全部通过了消灭宜林荒山达标验收,提前实现了长防林建设的第一步目标。在这次全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总结表彰会上,省厅授予各植县、衡阳县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先进单位”;衡东县、茶陵县、隆回县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  相似文献   

10.
绿化荒山致富人民林西县人民政府代县长张彭慧“九五”期间,林西县将大力实施“山上再造”工程,到本世纪末,使全县有林面积由现在的9.2万公顷提高到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23,9%提高到35.8%,全县基本实现“灭荒”,这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衡阳县位于湘中偏南,湘江中游。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土地格局为“五山半水三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全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244165公顷。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巩固、发展、壮大集体林果场作为重点,使集体林果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各类乡、村、组林果场642个,场员3lIO人,经营面积209067公顷,其中用材林14260公顷.经济林42667公顷,防护林2193.3公顷,其他2067公顷。现有活立木蓄积近百万立方米。兴办集体林果场,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一,兴办集体林果…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工作的简要回顾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也是湖南林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10.6万多公顷,为计划任务的126%。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7.9万公顷、楠竹低产林改造6.34万公顷。年内进行的全国造林质量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我省造林面积核实、质量合格、作业设计、资料建档、检查验收、抚育、管护等“七率”指标均为100%,在全国排名第一,成为在今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唯一受到通报表扬的省份。退耕还林一期项目的4个试点示范县完成退耕地造林1.354万公顷、宜林荒山造林1.4万公顷,计划完成率、面积…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地肥水美,发展速丰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1- 2005年,广西新增速丰林42.92万公顷 (平均每年增长8.58万公顷),新增蓄积2354万立方米。2005年与2000年相比,速丰林面积增长了近3倍,蓄积增长了近11倍。据估测,至2005年底,广西速丰林面积达61.31万公顷,蓄积达 3 200万立方米。“十五”期间,是广西速丰林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效益最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我省营林生产现状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全省人民为造林绿化作出了艰苦努力,营林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继十1993年全省消灭宜林荒山之后,今年6月全省又基本实现全面绿化。据“八·五”森林资源调查,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891.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45亿m’,森林覆盖率50.7%。一是营林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1996年底为止,长防林工程共完成营造林90.152万公顷;一、二期油茶低改项目完成更新改造油茶低产林4.97万公顷。世行贷款一、二期速生丰产。林造林项目共完成造林13.55万公顷。二是建立了一批用材林基地。国有林场经营山林…  相似文献   

15.
栾川县地处豫西深山区,有“洛阳后花园”之美誉。位于县西南部的40多万亩飞播林基地,四季常青,苍翠如黛,绵延百里,宛若系在“后花园”上的绿色绸带,引来许多专家、学者和大批旅游观光客人。 栾川县总面积371万亩,山坡面积33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04万亩,耕地仅17.6万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栾川历史上也曾山青水秀。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到70年代末,全县森林资源不足,荒山面积达120多万亩,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不少地方陷入了缺林少柴、温饱不足的境地。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急切盼望绿化荒山  相似文献   

16.
穆棱市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市,辖6镇3乡172个村,总面积6426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0098公顷,耕地面积10万公顷,五荒(荒山、荒地、荒滩、荒草、荒水)面积2万公顷。 一、困境中的决择 穆棱县建国初期,曾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之地,由于历史与人为因素,林缘急骤后退,林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至1992年乡村的集体林业用地仅剩27849公顷,比1986年减少19202公顷,其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8%,下降到1986年的7.3%,1992年又下滑到6.4%。无节制的开荒种地,造成沟壑纵横、山  相似文献   

17.
长防林为生态环境“筑江堤”安徽长江防护林工程区位于皖江流域最西部,包括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怀宁、枞阳、贵池、东至9个县区,工程区范围内总面积为88.6万公顷。由于这一区域以山区和丘陵区为主,过去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过度采伐、毁林开垦,导致水土流失面积达46万公顷,占工程区总面积的51.9%引发水土流失、洪涝、旱灾、水库淤积、河床抬高、耕地被毁等一系列生态灾害问题。1990年安徽启动长防林建设,1992年被纳入全国长防林体系一期治理范围,1996年引入德国政府赠款建设长防林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8.
佛坪县是个林区县,有155万多亩森林,但也有数万亩宜林荒山,经过历年的造林,目前还有1.5万亩宜林荒山,有待于今后“灭荒”。 多年来的造林实践说明,采用工程造林,是提高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佛坪县1988年对建  相似文献   

19.
西峡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河南省深山县,总面积34万公顷,其中山坡面积30.5万公顷,素有“八山一水零点七分田”之称。西峡县位于豫西南边陲,伏牛山南麓,亚洲内陆最大水库———丹江水库上游,历史上是个多林区。建国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森林资源屡遭破坏,生态灾难接踵而至。1990年被确定为长防林工程县以来,西峡县抢抓机遇,立足“绿染西峡、净化长江”的宗旨,按照“大规模、高起点、高效益”建设长防林工程的要求,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累计完成工程造林3.5万公顷,飞播造林0.3万公顷,封山育林3.…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重要一年。按照自治区林业局场长会议的安排和部署,今年全区要完成人工造林15.8万公顷,其中:“三北”四期人工造林8.47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7.33万公顷(退耕地造林1.3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万公顷);完成飞播造林1万公顷,“三北”四期封育8万公顷;其中,新增林果面积8.67万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