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07-208
总结分析商丘市乡村发展现状,结合当地民风民情,基于区域规划的角度,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探索适合商丘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军  聂云峰  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45-1947,1954
研究了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1996~2005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对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井冈山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协调重庆市南岸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南岸区土地资源利用数量特征、空间布局、利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评价了南岸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模式、环境友好型城镇土地利用模式、工业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模式。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以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合区域历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明显,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向城镇、工业园区等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区域固体废弃物、水环境和生态景观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秋玲  李东敏  邵亚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30-11132
通过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及可持续利用土地为原则和目标的土地利用方式,分析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在改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3个方面的效果,并对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环境现状为依据,分析了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常规综合指数评分法,辅以经验分析方法,对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析,表明阿拉善盟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度不高,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是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商丘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丘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 ,运用MAPGIS系统对商丘市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修正得出的土地生产潜力 ,并初步建立了土地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兰州新区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兰州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论是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受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环境的特点,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其它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8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对郑州市郊区进行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利用聚类分析划分质量等级,生成郑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  相似文献   

10.
运用RS和GIS技术,对郑州市1992、2001、2013年3期Landsat 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其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1992~2013年间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而对2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1年来,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228.72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97.24 km2,导致生态环境效应总体呈恶化趋势,但下降的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1.
唐瑭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23-14724,14727
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了1998~2008年四川省地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改善环境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提高二者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12.
商丘地区土地问题与土地整理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商丘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所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商丘地区进行土地整理应实行有别于山区的综合整理模式,在其土地整理的作业方式中,既要抓好耕地整理,又要兼顾农村居民点整理;同时,要做好土地整理的组织工作及资金筹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聚类法,选取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效率指标,将西藏自治区划分为中心城市发展区、人口-产业集聚区、能源-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农牧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并综合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土地利用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斌  李娟  赵同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116-3117
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总结出全市范围及六县两区一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景观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豫东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部分农村的实际调查,指出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定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19-4321
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所辖的22个市、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揭示出保定市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的4个级别。然后对保定所辖县市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雄飞  周勇  聂艳  于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40-10042
在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今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6~2005年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超载比例。研究结论:商丘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对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超过了经济资源承载力;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小于区域总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商丘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政策制度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因素,并利用南宁市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增量、GDP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制度与政策是影响南宁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