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消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导致养殖失败。现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鱼苗由于身体纤弱.鱼苗下塘时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过程失败。在此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近来与养鱼户交谈,时常听到他们反映鱼苗下塘成活率低,投放不几天就大批死亡,养殖效果不佳等情况,根据自己的养殖体会和所见所闻,笔者就鱼苗下塘前应注意的事项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养鱼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轮虫”这节教材,在《淡水生物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鱼类养殖生产中,鱼苗下塘开花前,常进行清塘除野,施放肥料、培育水质,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其中尤其是轮虫务期达到增殖高峰,让鱼苗下塘时有个丰富而又适口的饵料环境,以利于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生物饵料量、合理放养密度及饲养过程中水体交换量对鲤鱼苗种生长的影响,共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鱼苗平均长度10mm,下塘时除15号池生物饵料量较少外,其它三池均做到适时下塘。15号、8号池放养密度为600尾/m^2,18号、13号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其中18号池的换水量较大。结果表明,人塘时生物饵料充足、按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鱼苗生长快、体质壮、成活率高。相反则鱼苗生长慢、体质弱、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6.
书讯     
《内陆水产》1993,(3):19-19
要将鱼苗快速培育成夏花,并提高鱼苗的存活率,须做好鱼苗下塘和鱼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鱼苗的发花率很不稳定,高的70%~80%,低的百分之几甚至全池覆没。因此应十分重视鱼花培育工作,以提高鱼苗发花成活率。1 彻底清塘,清除塘中有害生物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让其冰冻和曝晒,使塘泥疏松,加速腐殖质分解,有利于水质变肥,促进天然水生生物的繁殖。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注水50~70厘米,每667米2用100~150千克的生石灰或20克/米3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带水清塘。分期注水时用筛绢过滤,避免蛙卵、水生昆虫、野杂鱼等进入池塘。2 放养密度要适当,并及时分塘鱼苗放养密度过大,生态条件就差一些,活动空间小,…  相似文献   

8.
水花鱼苗的养殖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成功的水花鱼苗养殖能获取较高的利润,一般利润率在150%-300%,但水花鱼苗养殖的风险也是很高的。在宁夏地区多数养殖专业户都有养殖水花鱼苗的经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几个养殖专业户掌握了水花养殖的技术,所以养殖成功的并不多。那么在本地区养殖水花鱼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在唐滩渔场进行了一次专题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夏开来 《科学养鱼》2006,(12):13-13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亩,养殖期间平均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20-30厘米之间,注排水方便,水量充足,水质良好;苗种下塘前20天按照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清塘,6月8日鱼苗下塘前7天,对全池泼洒牛粪500千克培育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10.
蜡状芽胞杆菌引起军曹鱼大批死亡的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来,随着国内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鱼类品种在不断增加,新的鱼类疾病也在不断出现,鱼病防治已成为鱼类养殖的首要问题。1999年8月海南省临高县新盈港某养殖公司养殖的军曹鱼苗大规模发病死亡,对送检样品进行解剖,并经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认为本次鱼病是由蜡状芽胞杆菌引起。一、发病情况1999年7月,海南省临高县新盈港某养殖公司从三亚引进军曹鱼苗5万多尾,置于海湾的网箱中养殖,鱼苗是王亚某公司从国外引进的,当时气温高(37℃-38℃),水温32℃-34℃,鱼苗八箱未经消毒。经20-25天饲养后,鱼苗陆续发病死亡。据技…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来,苗种培育成活率差一直影响着成鱼的产量和规模化生产。培育鱼苗比养殖成鱼技术要求高,这是因为鱼苗体小,游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在鱼苗生产中,常常出现成活率不高,甚至全军覆灭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在鱼苗生产培育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未能满足鱼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造成了鱼苗大量死亡。我县鱼苗培育方法多是采取肥水下塘,并投喂豆浆。肥水与投饵相结合比单一施肥培育法容易掌握,比清水下塘把握性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技术水平不同,鱼苗  相似文献   

12.
《淡水渔业》1977,(4):29-30,F003
鱼苗下塘,进入鱼种培育阶段,由于此时的鱼苗体质幼嫩,活动能力差,容易受到病原和敌害的侵袭,以及因气候的突然变化而死亡。因此除第一讲已提及的做好鱼池清洁消毒外,在鱼苗下池前要适时培育好水质,及时消灭敌害,例如水蜈蚣等,使鱼苗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培育优质足量的苗种是搞好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在鱼苗培育中,由于一些养殖户忽略了培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使鱼苗成活率降低,效益不理想。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摸索,笔者体会到:鱼苗下塘初期,身体细小嫩弱、游动缓慢,摄食范围小、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也称嘎牙子,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目前,黄颡鱼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且不稳定是其养殖过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黄颡鱼鱼苗培育多采肥水下塘,结合泼洒豆浆培育的方法。这种传统的鱼苗发塘方式,所施粪肥易恶化水质,导致黄颡鱼鱼苗阶段病害较多,如浮头、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双穴  相似文献   

15.
韩素芹 《淡水渔业》2003,33(6):22-22
一、冬春下塘。常言道 :冬入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 ,鱼苗壮、鳞片紧 ,适应力强 ,加之水温低、损伤小 ,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是放苗的黄金时期 ,不但成活率是一年四季中最高的 ,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二、壮苗下塘。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 ,可提高成活率。三、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消 ,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 ,观察一昼夜 ,看鱼苗活动、游动情况有无异常 ,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 ,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 ,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  相似文献   

16.
生产实践中,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鱼苗适时下塘的有机结合,即鱼苗在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是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如何人为制造轮虫繁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每年清明前后,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8℃以上时,开始放养罗非鱼鱼苗。吉富罗非鱼每亩投苗量以1200-1500尾为宜,奥尼罗非鱼以1500-1800尾为宜,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罗非鱼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因此养殖者在鱼苗下塘时需格外注意。本文将罗非鱼鱼苗下塘技术要点归纳为十二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州 《淡水渔业》2001,31(2):25-26
近几年暗纹东方鲀(以下简称河鲀)的人工繁殖与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保护自然资源和满足人们的消费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虽然河鲀的人工繁殖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技术被众多生产单位普遍应用,可是能获得大批量河鲀夏花却只有少数单位。一般对体质较好的成熟野生亲鱼通过注射适量外源激素即可获得受精卵,并按照不同的孵化率孵化出一定数量的鱼苗。然而,刚孵化出的鱼苗,还须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育,方能达到3cm的规格,才便于出售或移入温室集约化养殖。由于刚孵化出的河鲀鱼苗小,游动力弱,取食能力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若管理技术差,培育至夏花的成活率往往很低。因此,河鲀苗种的室外土池培育难度大,要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暗纹东方(以下简称河)的人工繁殖与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保护自然资源和满足人们的消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对体质较好的成熟野生亲鱼或人工培育的养殖亲鱼通过注射适量外源激素即可获得受精卵,并按照不同的孵化率孵出一定数量的鱼苗。然而,刚孵化出的鱼苗,还须经过40~50天的培育,方能达到3厘米的规格,才便于出售或移入温室集约化养殖。由于刚孵化出的河鱼苗小,游动力弱,取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若管理技术不到位,培育至夏花的成活率往往很低,有时遇到灾害性天气甚至可能颗粒无收。因此,河苗种的室…  相似文献   

20.
<正> 1985年和1986年在本所试验场鲤鱼繁殖期间,发生程度不同的鲤鱼苗气泡病。我们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了鲤鱼苗的大量死亡。具体作法是:当发现在流水孵化桶中已出膜的鱼苗,由于吞噬水泡而仰浮于水面堆集时,及时围网下塘,调换鱼苗水域环境。但由于鱼苗体质还很弱,过早下塘也引起一定数量的鱼苗死亡。所以我们同时采用食盐溶液泼洒治疗,浓度从0.3~0.9%的溶液在2~3小时内,可使鱼苗体内气泡变小直至消失。气泡病的先兆址鱼苗出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