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种茶历史悠久,历来重视新辟茶园质量。解放后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制定新辟茶园规范化标准(下简称“标准”)。七十年代以后每年都在抓“标准”的普及,由于福建全省茶区对“标准”的共识不足,至今全省虽有茶园面积187万多亩,但符合“标准”的茶园比重并不大。要实现茶园“三高”,先要统一对新辟茶园“标准”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浙江茶情(4)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6,32(4):243-245
1“十五”浙江茶叶产业取得骄人业绩“十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单位面积产出、茶叶出口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31万亩)比2000年(193.3万亩)增加37.7万亩(增19.5%),2005年茶叶产量(14.4万吨)比2000年(11.6万吨)增2.8万吨(增24.1%),2005年茶叶产值  相似文献   

3.
福安是我国四大茶叶主产县市之一和全国茶叶生产商品基地、社会系列服务化示范市 ,福建省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和花茶主产区。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 0 6万hm2 ,茶叶产量 1 2 7万t,产值 2 5亿元 ,位居全省前列。自 1996年我省召开茶叶农残问题二次专题会议后 ,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 ,率先行动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了以“降残”为中心 ,建立无公害茶园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1 降低茶叶农残的措施1 1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专门成立“福安市降低茶叶农残和无公害茶园建设领导小组” ,由…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湖北省农业局和商业局在咸宁地区联合召开了全省茶叶生产收购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八个地区三个市六十一  相似文献   

6.
从先进到落后再到先进十年建成万亩茶园的东茗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俞志锋  凌光汉 《茶叶》2006,32(4):231-232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茗乡的茶叶生产在新昌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拥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茶园单产的三项桂冠,而且还拥有全县年加工珠茶叁万担的东茗珠茶精制厂。东茗乡长乐大队是全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园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其中二块试验茶园亩产超过了500公斤,名列全省前茅,全省各地相继到长乐参观,在当时的茶坛上风靡一时[1-5]。改革开放初期,在各乡镇都已掀起了“园”改“扁”的发展龙井茶高潮,而东茗乡仅有几个村“小打小闹”地炒制龙井茶,多数仍沿着传统模式采摘青叶,以每斤0.5-0.8元左右的收入出售给珠茶初制厂生产珠茶…  相似文献   

7.
余继忠 《中国茶叶》2003,25(5):22-23
2001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中,提出了全省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浙江在十年中将要增加70多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根据目前名优茶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各地在进行良种工程建设时,应选择最适制本地主产名优茶的无性系良种  相似文献   

8.
闽东是福建省茶叶生产区,现有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3,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2/5。宁德地区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其中由本地茶农选育出来的“福鼎大白茶”(简称福大)等品种,解放后已被列为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在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又先后增加了省茶科所育成的“福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州茶叶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1、茶园面积稳定,茶叶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十年来,福州茶叶实行“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方针,茶园面积稳定在7333hm2左右,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以年增3%和5%的速度稳步提高。2002年总产8600t,产值1.07亿元。茶叶单产从当初的41.5kg,提高到现在的81.3kg,良种普及率从73%提高到94%。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从1997年罗源中房镇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以来,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分布在罗源、连…  相似文献   

10.
前言近四十年来,福建茶叶科技工作,围绕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7%的山地这一中心,在茶树栽培技术上,从单项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开展了山地茶树气候生态特征、宜茶气候带的划分、高海拔山地的茶叶气候特点和茶叶的生态效应、建设“立体式”良性生态结构茶园等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迈向21世纪,再创我省茶业科学的新辉煌。一、回顾历史,茶叶科研硕果累累(一)山地茶园规划、设计与开垦技术研究1954年,省茶科所就进行了《山地茶园规划与开垦技术研究》;1965年,张天福总结全省新茶园开垦经验,提出“表土回沟条垦法;19…  相似文献   

11.
苏峰 《福建茶叶》1999,(3):30-31
1闽东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现状闽东虽然产茶历史悠久,但无公害茶园建设的起步较晚。1997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建立了十个无公害茶园试验示范点,其中宁德地区就有4个、面积达193hm2。全区茶叶业务部门在省定示范点的基础上,在福安、福鼎、宁德、霞浦等县(市)的重点菜区建立无公害茶园示范点10个、面积666.6hm2,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1998年3月行署召开了全区茶叶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无公害茶园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布置了今后无公害茶园的建设任务,确立了“九五”期间全区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6666hm2的奋斗目标,在全区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时期成就的回顾 湖北茶叶自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来,特别是“八五”时期以来,生产发展很快,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名优茶大幅度增加,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1.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73万亩,比“七五”末期的1990年增加58万亩,增长50.4%,其中投产茶园达105万亩,比1990年增加27.5万亩,增长35.5%;茶叶产量3.9万吨,比1990年增加9600吨,增长24%,茶叶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七五”末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 2.产值上升,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省茶叶总产值突破5亿大关,达到5.5亿元(按现行价),比“七五”末的1.88亿元,增加3.42亿元,翻了近两番;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514元,比“七五”末增加200多元,每年为国家提供财政税收5000多万元。 3.茶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名优茶大幅度增长。199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到9000吨,比1990年的1600吨增加7400吨,增长近4倍,名优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5%上升到22%,提高了15.5个百分点,全省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近百只。名优茶的发展,促进了茶类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全省茶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霞浦县洋里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毛主席“以粮为綱,全面发展”的方针与“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辟新茶园,发展茶叶生产,夺取了粮茶双丰收,一九七二年粮食产量比一九六六年增产八成,茶园面积扩大到1160亩(其中采摘茶园317亩,幼龄茶园600多亩)。用革命种茶带动科学种茶,积极开展群众性茶叶科学实验活动,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与培养高产优质茶园的意义 松溪县地处福建闽北山区。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400亩产量936吨,平均亩产40斤,茶叶产值953.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9%,但是我县茶叶生产由1982年居全省第六位,到1991年已退居到第十一位,这主要原因是:过去开垦茶园强调大面积连片,山顶不“留帽”、山腰不“扎带”,山脚不穿鞋,一场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间作物对幼龄茶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县茶叶生产以每年千亩的速度发展,建造了大批双条栽茶园。但是,部分新茶园因幼龄期(1、2龄)间作不合理,出现“头年造一片,二年茶不见,三年再造园”的现象,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经济损失。为使新建茶园能达到“一年种,二年摘,三年亩产过百斤”的目标,既要促进茶树丰产骨架的迅速形成,也要使幼龄茶园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选择了几种当地普遍间作的作物,在新建茶园内进行间作试验,以选出幼龄茶园适宜的间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和“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加速发展我省茶叶生产,大力推行科学种茶。最近,福建省革委会农业局和莆田地区革委会农业局,先后都在宁德地区茶科所举办了福建省茶叶学习班和莆田地区茶叶学习班。参加这次学习班的同志,来自全省和莆  相似文献   

18.
我市按照“希望在山,发展在山,出路在山”的山区发展战略,把发展以单丛茶为主项的优质茶生产作为“三高”农业龙头企业来抓,建成拥有茶园面积四万多亩的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茶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我市在1997年制订“兴宁市茶叶综合标准”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努力生产绿色食品茶叶。推广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公社同全国各地一样,革命和生产一片大好。在党委正确领导下,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教导,在现有茶叶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茶园是我们主攻方向。文化大革命以来,全社新辟茶园比1965年总面  相似文献   

20.
北方茶园铺草免耕及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和1979年山东省发生了两次茶园大冻害,广大茶农应用行间铺草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防冻效果.1984年和2002年又发生了两次较严重的茶园冻害,由于山东省各地茶园采用以铺草为主的越冬管理措施,加之茶园防护林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年春茶减产幅度明显低于前两次冻害.茶园铺草减耕及施肥技术从1984年开始在山东省试验示范,到2004年在全省推广面积达6.5万亩.现根据山东省茶园铺草试验结果,探讨北方茶园铺草减耕及施肥技术,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