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来源9024系安徽省广德县农科所1981年春用BG90—2作母本,与(野生稻×IR24)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于1985年选育而成。1989年6月经安徽省第5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1选育经过五优61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用广东省农科院选育的五丰A与自育三系恢复系R61配组育成的早熟、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父本R61来源于恢629(中种恢629)×R128(广恢128),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结合优势测定,于2007年夏育成。该恢复系世代为F8代,群体整齐、株叶型好、结实高,经鉴定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配组优势强。  相似文献   

4.
<正>杂交水稻品种性状的优劣取决于种质资源,利用有性杂交转育成熟期适宜、穗型适中的中籼恢复系,与优质三系不育系广泛测配和优势鉴定,选育出成熟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生态适应性广的三系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为不断丰富湖南省晚稻品种资源、增加农民收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管恩相 《中国种业》2015,(10):85-85
<正>D两优7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利用自选恢复系R71与湖北大学选育的HD9802S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晚籼中熟新组合,作双季晚稻栽培生长势强,穗粒结构协调,生育期适宜,高产潜力大。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5024。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株型紧凑,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叶片直立,叶鞘绿色,稃尖黄色,短顶芒,叶下禾,后期落  相似文献   

6.
报道一种早期关联测选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进而选育强优势杂交种的新方法。方法的要点是:通过测交和杂交获得不育、保持和恢复3种基础材料;对基本定型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进行双列杂交试验,测选优良成对系,进而确定优良保持系和恢复系;以保持效果和其他所需性状对保持材料进行第1轮筛选,以与恢复系的互作性能对保持系进行第2轮筛选;利用保持系与不育系为近等基因型(除育性外)关系,确定回交转育优良不育系,最终实现优良三系配套并选育强优势组合。将该方法用于油菜三系新组合选育,已育出07G-7、07G-11、07G-4等一批优质无蜡粉标记组合,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29优 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 2 9A与恢复系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于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1 996年夏 ,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用自育恢复系盐恢 559与 2 9A进行初次测配 ,获杂交种350g。 1 997年 2 9A×盐恢 559组合进入本所测恢鉴定圃 ,进行优势鉴定 ,表现杂种优势明显。 1 998年 2 9A×盐恢 559组合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鉴定试验 ,小区产量 998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1 5 .2 %。 1 999年 ,将 2 9A×盐恢 559组合取名为早优 559参加江…  相似文献   

8.
稻褐飞虱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稻区中稻晚熟品种及晚稻品种的主要害虫。培育抗性水稻新品种是防治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接虫鉴定的方法,将Bph14和Bph15基因分别导入到自选恢复系赣恢2688、赣恢4864和中组14中,最终获得遗传稳定的改良恢复系R1、R2和R3。分子标记检测表明三个改良恢复系都携带纯合的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人工接虫鉴定结果显示,三个改良恢复系R1、R2和R3皆高抗褐飞虱;改良恢复系与4个不育系配制的组合之间抗性存在差异;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单穗重共7个农艺性状与受体恢复系差异不显著。证明本研究已成功获得了抗褐飞虱的改良恢复系R1、R2和R3,为选育抗褐飞虱杂交稻提供了重要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和田间鉴定的方法, 将三黄占2号的抗稻瘟病基因Pi-GD-1(t)和Pi-GD-2(t)(分别简称G1和G2)、CBB23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 (简称X)和IR65482-7-216-1-2-B(简称IR65482)的抗褐飞虱基因Bph18(t) (简称B)导入温恢845、温恢117和温恢143等3个中籼恢复系,获得了8个兼抗稻瘟病和褐飞虱聚合系,温恢845-G1-G2-B-4、温恢845-G1-G2-B-5、温恢117-G1-G2-X-B-3、温恢143-G1-G2-B-3、温恢143-G2-X-B-9、温恢143-G2-X-B-10、温恢143-G1-G2-B-11和温恢143-G1-G2-B-37。这些聚合系及其与不育系五丰A的测交种,对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抗性水平接近或略低于稻瘟病抗性亲本三黄占2号和稻飞虱抗性亲本IR65482。部分改良恢复系如温恢117-G1-G2-X-B-3、温恢143-G2-X-B-9和温恢143-G2-X-B-10及其测交种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改良恢复系及其测交种在正常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与原始恢复系及其测交种相仿或更优,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抗性表达完全,而Pi-GD-1(t)、Pi-GD-2(t)和Bph18(t)对稻瘟病和褐飞虱抗性的改良效果与恢复系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1选育过程69优02是用自选三系不育系69A与自选恢复系R0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籼型三系不育系69A(曾用名绣丰A)是用优1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株与珍籼97A进行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农艺性状稳定。父本R02是2003年早季利用R402为母本,R6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晚稻翻秋种植F1并混收。2004年经过一年两代在南昌种植,选择熟期早、农艺性状优良,外观品质好的早熟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高产QTL导入晚稻恢复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含有野生稻高产QTLyld1.1和yld2.1的测交材料(V20A/O.rufipogon∥V20B///V20B////测64-7)为基因供体(作父本),以中熟晚稻恢复系测64-7为受体(作母本),连续回交3代再多代自交,每代采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携带野生稻高产QTLyld1.1和yld2.1的籼型晚稻新恢复系远恢611。以远恢611及受体亲本测64-7作父本,分别与21个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制21对杂交稻组合,同时以威优46、汕优63、金优207为生产对照,分析了野生稻高产QTL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远恢611系列组合平均理论产量比测64-7系列组合(CK)增产15.5%,21对组合中有17对表现增产,增产组合数约占81.0%;实收产量有16对组合(占76.2%)表现比CK增产,平均增幅7.8%;单位面积颖花量有19对组合(占90.5%)表现比CK增加,平均增幅14.5%;这3项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供试45个组合的理论产量、实收产量、单位面积颖花量进行排名,远恢611系列组合分别有15个、12个和15个进入前20位,其中部分组合显示了超高产潜力。从产量结构来看,穗大粒多是远恢611系列组合最显著的特点,其平均穗总粒数达244.7粒,比CK增加61.3%;穗实粒数平均145.5粒,比CK增加74.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抗倒性相对较强。说明野生稻高产QTL在新恢复系远恢611及其系列组合中得到了较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重要的育种价值。此外,还对野生稻高产QTL及远恢611进一步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双标图分析油菜双列杂交试验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显示了以下结果: (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R4、S3×R1、S2×R2、S5×R3和S1×R3;(2)对不育系而言,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株高、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的GCA与产量GCA呈负相关。对恢复系而言,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等性状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有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对于杂交种而言,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性状为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呈负相关的为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表明虽然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之处为单株角果数较多,千粒重较小和有效分枝部位较低。同时在亲本选配中应注意优势性状互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选育的效率,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含有恢复基因和抗病基因的44个优良组合的种质,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通过轮回选择到F6代测恢,可以得到农艺性状优良,使不育系恢复结实率达到110%以上的优良恢复系;获得含有恢复基因、抗病基因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14.
1 选育经过鲁宁 1号系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用特大粒 (早巨丰×中遗特大粒 )F1为母本 ,大豆王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 ,系谱法选育而成。采用相似群体进行组配组合 ,后代性状稳定快。早春利用温室加代 ,早期进行世代产量鉴定 ,从而缩短了育种年限。 1998~2 0 0 0年参加了省和国家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均达标。 2 0 0 0年在 1亩以上高产攻关试验田中 ,单产达到国家“九五”攻关指标。 2 0 0 1~ 2 0 0 2年进行了重演性种植 ,均达攻关指标 ,成为目前黄淮海地区唯一具有超高产重演性的种质 ,2 0 0 3年元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似文献   

15.
万恢86是采用IR64、IR1544和圭630为亲本材料经南繁北育15代选育而成。该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性好、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综合表现佳的特点。应用该恢复系所配组合Ⅱ优86、汕优86已通过审定,并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7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沈圣泉  夏英武 《种子》2000,(5):44-46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材料(普通灿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灿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灿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灿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灿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7.
1 选育过程母本NX3 2是广西玉米研究所于 1 996年以超甜2 0的母本群体为基础材料 ,自花授粉 1 5 0个果穗 ,进行自交选育 ,在S3代 (即 1 997年 )选择 5个抗病性强的穗行继续自交选择 ,经过连续自交和穗行选择 ,在S8代数 (即 1 999年 )育成稳定的穗行NX3 2。父本T73是广西玉米研究所于 1 997年以外引的中间材料为基础种质 ,经过连续自交选择于 1 998年育成。根据父母本自交系的特点 ,对杂交组合“NX3 2×T73”进行了测产和复制 ,并分别进行了产量试验和小面积试种 ,并对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产量潜力、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18.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普通籼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籼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籼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籼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籼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9.
通农 12是通化市农科院 1985~ 2 0 0 0年采用有性杂交方法 ,利用野生大豆种间杂交材料回交一次选育而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食心虫 ,2 0 0 0年 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通农 12是 1985年以高蛋白大豆通农 10号为母本 ,以种间杂交中间材料通交 84 - 1168(通交 399×野生大豆 )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原组合代号为通852 8,当年获杂交种 2 8个荚共 58粒。 1986年培育杂种一代 ,1987~ 1988年在F2 、F3代按育种目标进行集团混合选育 ,1989年F4 代选择优良单株 ,1990年F5代决选 ,决选株系号…  相似文献   

20.
香优61是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用IR24作母本,云南香稻材料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稻品种,1998年定名为香优61.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香优61米质优,具浓郁香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