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人工孵鸽蛋 采用人工孵鸽蛋来代替亲鸽抱孵,一可使种鸽不花费抱孵时间,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蛋、死蛋现象,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孵化率一般可达88%(亲鸽自然孵化率一般为68%),其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人工孵鸽技术 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并蛋孵鸽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1次可孵化3枝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采用“并蛋孵鸽”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有效提高乳鸽产量,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1人工孵鸽技术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1.1取蛋应在每1d晚上8时以后,对所有种鸽所产的鸽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过迟。过早时,有部分种鸽未产蛋;过迟时,有的种鸽产蛋后有立即开始孵化的习惯,造成鸽蛋温度上升,对人工孵化带来不良影响。取蛋时须将蛋窝一同取出,以免种鸽恋巢抱…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一次可孵化3枚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一现象,人们摸索出了“并蛋孵鸽”方法,该法对那些没有掌握人工孵化和人工哺育技术的养殖场、户提高乳鸽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效果相当显著。1种鸽分组选出成果30%产蛋性能好、受精率高,但抱孵性差、喂仔劣的青年种鸽组成产蛋组,作为专门产蛋用鸽群。选出70%孵化好、喂仔佳的壮老年种鸽做为孵喂组,担任孵化喂仔任务。两组种鸽不用调动笼位,只要在其原位上作记号能区分即可。2…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孵鸽代替自然孵鸽,一是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避免亲鸽孵化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蛋、冷死蛋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人工孵鸽与人工孵鸡在具体操作上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选取配对经产种鸽33对,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每组11对,开展孵化试验,研究其对亲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亲鸽孵化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的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乳鸽日龄的增长,亲鸽体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到乳鸽28日龄时,亲鸽体重降幅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对照组,而带雏亲鸽采食量的增幅2仿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对照组。就乳鸽而言,1真1仿真蛋组乳鸽体重高于同期孵化2枚仿真蛋组,但2枚仿真蛋组的28日龄乳鸽成活率分别比全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高12%、14%。综合亲鸽和乳鸽生产性能,孵化2枚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并无显著不利影响(P0.05),且可以提高乳鸽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凡使用巷道式电孵机的孵化场,大多数是每周隔3天和4天各入孵一批。也有个别孵化场每3天入孵一批,此法虽然可以增加入孵量,但稍差于每周入孵二批的孵化效果。每隔3天入孵一批的生产流程,显然到在17胚龄时就必须落盘,无疑这就必须增加一组出雏机才可以满足正常运转。由表1可见,17胚龄时,上批出雏机内正值20胚龄,尚未出壳。如果不增加出雏机,则需延至18天落盘。此时正值上批出雏,就要上午捡鸡,接着进行出雏机冲洗、消毒,下午又紧接着落盘。不但工作量集中,也不符合一般的卫生防疫制度。可能还会影响到孵化效果。由表2可见,安排逢…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解决电孵机停电孵化和土法孵化温、湿度难于掌握的问题,我们于1983年至1984年根据电孵机和温室孵化原理,研制成“电火两用孵化室”和“电热线自动控湿装置”,容蛋量5280枚,投资1038元,比机制电孵机节约3962元,比土法谷孵节约劳力3人。一年来孵化结果,受精蛋平均孵化率达91.5%,最高达96.9%,效果良好。 该孵化室取材方便,制造简单,用木材制成蛋架、蛋盘、用铁皮制成电风扇叶片,并购置电动机、继电器、水银导电温度计、电阻丝、电热线等组成自动控温控湿装置。孵室外壳采用24厘米空心砖墙、内装锯末保温。为了预防停电,又根据温室孵化原理,  相似文献   

10.
本孵化技术适应于广大农牧区的小型孵化场,其特点是孵化与出雏同机进行,在同一孵化机内可每天上孵,每天出雏。此孵化技术解决了鸡鸭孵化温度不同的难题。现将整套孵化技术介绍如下:1孵化机的选择孵化机采用自动控温、机械倾斜式翻蛋、人工控湿的孵化、出雏两用机,容...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远安县鸣凤镇一养禽专业户,在10多年的孵禽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老蛋孵新蛋”的孵化技术,他用此法已孵化鸡、鸭、鹅及特禽种蛋200多万枚,出雏率高达96%以上。现将他的孵化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北畜牧兽医》2003,19(3):49-49
常规孵禽要求蛋温控制在37.8℃,恒温操作繁琐。四川省青神县翠微科技有限公司(邮编:620460)家禽研究室研制的仿生孵禽温箱,在自然、室温下.用温水加温,利用胚胎自身所产生的温度作热源,进行蛋抱蛋孵化。一个仿生孵化箱可容鸡蛋1000-3000枚。分批进蛋流水作业,间隔12小时翻蛋一次,受精蛋出壳率高达96%以上。所孵雏禽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3.
鸽的生产周期是 40d左右 ,每对种鸽一个周期正常能生产 2枚蛋 ,对于优质种鸽 ,为提高其生产力 ,可以找保姆鸽代孵 ,只让优质种鸽产蛋而不孵化 ,这样优质种鸽一个生产周期可产 3窝 6枚蛋。在选择保姆鸽时应注意选择精神状态好 ,身体健康的鸽做保姆鸽 ;选择孵化和哺育能力强的鸽做保姆鸽 ;选择 1~ 4岁的鸽做保姆鸽 ;选择和亲鸽孵化时间相同的鸽做保姆鸽 ,相差时间最多不超过 2d。先好保姆鸽 ,能提高种鸽的生产能力 ,增加养鸽的经济效益选好保姆鸽,提高生产力@孟凡平$绥棱县畜牧局!黑龙江绥棱152200 @王立辉$绥棱县畜牧局!黑龙江绥棱1522…  相似文献   

14.
养肉鸽是一项可以发家致富的养殖业。如果实行科学饲养.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肉鸽的孵化目前多为目然孵比。鸽子配成对后.通常10天左右即开始产蛋.每窝产蛋2枚。一般是第一枚蛋产下后.隔一二天才产第二枚。鸽子在产下第二枚蛋后才开始孵化。但也有一些刚配对的鸽产第一枚蛋即开始孵比。以后多次产蛋.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孵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鸽子精神非常集中.对外面的警戒心特别强.所以一般不要去摸蛋.或偷看鸽子孵蛋.也下要让外人进鸽合参观。此外.还要避免汽车喇叭声及机械声等干扰.尽量保持鸽舍环境安静.让鸽子安心…  相似文献   

15.
肉鸽年产蛋一般8窝左右,要提高肉鸽生产率,让其年产蛋达10窝以上,应当改变传统生产方法,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代孵肉鸽产蛋后均由公、母鸽孵化,制约了肉鸽产下一窝蛋,为此可以找保姆鸽代孵,让亲鸽产蛋后稍作调息,便可产下一窝蛋,缩短产蛋周期,比传统养殖一年多产4窝以上。保姆鸽要求在1年龄以上的、正在下蛋、孵化、育雏的健康生产鸽。找到保姆鸽后将亲鸽产的蛋放入该鸽巢中:将蛋拿在手里,手背向上,趁保姆鸽不注意时轻轻将蛋放入巢中,这样保姆鸽就会把蛋当作自己的蛋继续孵化。2.代哺、代喂(1)保姆鸽代孵出的仔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次蛋分类,分别对各种次蛋进行了选择,同时进行次蛋孵化试验,从孵化的效果确定次蛋作为人孵种蛋的标准,收集更多的合格种蛋.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产鸽“拼孵三蛋”技术提高乳鸽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肉鸽的目的是多产乳鸽增加效益。对没有人工孵化设备条件中的小养鸽场 (户 )来讲 ,利用产鸽“拼孵三蛋”技术提高乳鸽产量 ,不失为一项既简单易行 ,又迅速见效的措施。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随着各地养鸽业的不断兴起 ,我市有关科技人员便开始探索、完善和推广应用产鸽“拼孵三蛋”技术 ,到 1999年底 ,全市有 6 0余户养鸽场户 (共存栏产鸽 3万余对 )都熟练地掌握了该技术 ,推广面达 90 %以上。根据对比试验和对养鸽场 (户 )生产记录的调查显示 ,运用“拼孵三蛋”技术养鸽 ,可使产鸽群的年均产蛋量由 17个增加到 2 1个 ,年均产乳鸽由 12只…  相似文献   

18.
1肉鸽的人工孵化 饲养肉鸽一般选用纯种王鸽和银王鸽2种肉用王鸽,饲养方式可采用室内三层单笼配对生产。种鸽所产的蛋分批放入小型孵化机进行孵化。因鸽蛋小,故应将鸡蛋的蛋架改成适合放鸽蛋的蛋架,孵化温度控制在37.8~38.2℃,相对湿度为55%~65%、后期湿度为70%~80%。照蛋分3次进行,第1次在入孵后第5天,取出无精蛋和死精蛋;第2次在入孵后第10天;第3次在入孵后第16天,取出死胚蛋后转入出雏机,入孵后第17~18天仔鸽开始出壳。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超常并孵、超常并喂,同时配以雏鸽提前断“乳”离窝,改用糊状配合饲料人工灌喂,可使年出雏率提高46.19%,30日龄商品乳鸽个体重由对照组的510.16克提高到520.17克,取得了充分发挥生产鸽繁殖潜力、降低养鸽成本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雪松 《中国家禽》2007,29(6):37-37
随着人工哺喂乳鸽技术的逐步成熟,怎样提高人工孵鸽出壳率已成为众多养鸽爱好者探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不少人工孵鸽出壳率和乳鸽成活率差的主因是照搬孵鸽技术所至。现就笔者几年来孵鸽的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