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试验的初步结果。作者将现用的桁拖网分为三个类型、五种结构模式,经过网具模型静水池试验和海上实测,对各类桁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现用的各类桁拖网中,以大网目双囊虾、蟹两用拖网的性能最佳,在相同拖曳阻力条件下,其网口高度最大,而且生产上能兼捕虾蟹。但其网口部位的网目似乎存在偏大的缺点,有漏虾现象。在其他各类中,小网目多囊桁拖网的性能一般优于双囊桁拖网。作者认为,桁拖网捕虾的渔获效率主要取决于网具的水平扩张即桁杆长度。现用桁拖网的桁杆长度已达到渔捞操作所允许的最大长度,但实际作业拖网所用功率一般都在渔船额定功率的10%以下,存在着能耗极不经济的状况,对此,极有研究改进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精养中、小型水面电拖网网具设计的原理及特点,网具结构和作用;网具的捕捞原理,网具尺度的确定及材料选用和电拖网网具装配工艺等。试捕试验表明,其捕捞性能优良,上层鱼类起捕率达96%以上,中,下层鱼类起捕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3.
单船深水底拖网渔具渔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于2007年5~8月间,在毛里塔尼亚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中水9504"和"中水9505"探捕船进行单船深水底拖网渔具渔法试验研究的情况和结果.本研究提出的四片式底拖网的设计原则和结构的设计方法合理、可行;所研制的四片式底层拖网网型适宜西非单船底拖网渔船使用,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新设计的四片式拖网与原使用的六片式拖网相比,网具线面积减少18%,网口周长减小6.42%,网具水动力性能(M)优于原生产网;当拖速为3.5Kn时,四片式拖网的网具阻力可比原生产网下降10.76%,网口高度可提高8.45%,拖网的水动力性能值可提高42.24%.生产试验证明,四片式底层拖网结构合理、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与原生产网相比平均产量、产值均可提高17%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桁拖网捕虾已成为江、浙、沪群众渔业的重要作业。投产船只1700余艘,产量约4万吨,产值近8千万元,社会经济效益良好。桁拖网经过几年生产实践、总结、研究和改进,网具结构、装置渐趋合理,提高了捕捞效果,但至今对网具设计尚无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沈德纲 《海洋渔业》1988,10(4):171-172
<正> 桁拖网作业中的调整技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相同马力的渔船,使用同规格的网具,并在同一渔场生产,捕捞效果却有很大差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桁拖网渔具、渔法的正确运用及实地调整技术有关.因此,加强桁拖网调整技术的研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改进捕捞技术,是提高桁拖网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桁拖网作业中鱼虾分隔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满昌  姚来富 《海洋渔业》1998,20(3):111-115
1996年末,我们在浙江渔场进行了桁拖网作业的鱼虾分隔试验,如同我们过去对这类渔具所作的放大网目以释放鱼、虾幼体;伸长吊纲,提高网口以增加对三疣梭子蟹的捕捞产量(季星辉等,1984)一样,本次试验也是这类网具选择性研究的内容之一,目标是改善桁拖网的选择性。在提高这种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兼顾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 试验工作是在现有多囊捕虾桁拖网上,选择其中一个囊网,用一片目大为100mm的网片进行分隔,使鱼进入原囊网下方增设的盛鱼囊袋,而虾因其遇惊会弹跳的习性,穿过分隔网片进入原囊网。实践证明,分隔的效果是明显的,虾的分隔率达到55~68%,鱼的分隔率达到95%。现有的试验是初步的,我们将创造条件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专家Marelec发明了一种用微处理机控制的桁拖网曳纲拉力系统,它能随时了解曳纲所受的张力和海底障碍物等情况,以保证桁拖网渔船的作业安全,减少网具的损坏。  相似文献   

8.
对印尼阿拉弗拉海中国底拖网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金群  季星辉 《海洋渔业》2004,26(3):231-233
在本刊2004年第一期,作者曾就中国渔船在印尼阿拉弗拉海双船底曳网的使用状况、主要规格及尺度、网具缩结状态、网身的结构和线型、袖端燕尾结构及拱道,以及增加兼捕品种等方面作了分析探讨。本文就网具线面积、中纲长度及口门宽度,以及单拖网的使用等再作讨论,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拖网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底拖网作业,是广东茂名市博贺渔港海洋捕捞主要作业方式,年总产量占全镇海捕总产的90%。随着博贺渔港大马力渔船日益发展,功率不断递增,从原最大550匹增加到1050匹。针对这一发展情况,为了满足以捕鲹科鱼类等密度大、游速快的鱼类为主的深海作业对高口快速网具的需要,我们吸取了中小马力渔船网具改革的高产成功经验,根据模型测试的数据和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桁杆拖网是南极磷虾连续泵吸桁杆拖网捕捞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深入了解该系统中桁杆拖网的作业性能特征,促进网具作业性能优化,本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开展了网型结构和沉子重量对网具作业性能影响的探索,网型结构包括6种(3种腹网宽度,每种宽度采用2种缝合方式),分别以A、B、C、AA、BB和CC表示,沉子重量3种。综合比较表明,不同试验网型作业性能优劣排序为BB>CC>C>A>B>AA,但差异不显著。缩小腹网宽度和斜目缝合均能有效提高网口垂直扩张、降低能耗系数,提高网具作业性能,尤其适用于较高拖速的作业场景。沉子重量与网具阻力、网口垂直扩张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能耗系数相关性不明显;为促进网口垂直扩张,合适的沉子重量配备随拖速增加而递增,拖速1.5 m/s的条件下,各试验网型其沉子配重应不低于3.05 t。试验条件下,各网型的网具阻力、能耗系数变化趋势较平稳,递变斜率变化较小,网具阻力与拖速呈幂函数关系,指数介于1.49~1.64。以上结论可为南极磷虾桁杆拖网属具配备以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臂架虾拖网作业是西非沿岸捕虾作业的主要捕捞方式.以西班牙441 kW渔船用的双臂架四片式虾拖网为研究对象,根据田内准则,设计和制作拖网模型并进行水槽试验,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拖速与水平扩张比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 表明,该网具阻力随着拖速的增加而上升,且呈幂指数关系,指数在1.3左右,随水平扩张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拖网的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拖网模型水池试验,分析比较了我国大网目底拖网网身长度设计参数对网具阻力、网口垂直扩张和能耗系数的影响,并选择网身设计参数的最佳范围。试验结果表明:1)保持大网目底拖网网身前部的网衣结构和尺寸及其他条件不变,网具阻力随身周比(Lb/C)的增加而增大;拖速为2.5~3.0 kn时,网具阻力变化幅度较小;2)当Lb/C为0.10~0.13时,网具阻力几乎不变,而当Lb/C大于0.13时,网具阻力有较明显的增加,适当缩短网身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阻力;3)身周比变化对网口垂直扩张有较明显的影响,Lb/C由0.10增加到0.13时,网口高度逐渐增加,之后高度降低,身周比为0.13时网具获得最佳网口垂直扩张;4)身周比在0.10~0.13之间时,能耗系数最低;5)在高拖速下网身部位对大网目底拖网性能影响较低速下更明显,且网身网目更易张开。本实验结果对于此规格的底拖网在网身长度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为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大目网囊对虾拖网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释放幼鱼数量达60%以上,这对保护鱼类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大目网囊对虾拖网仍破坏相当数量的经济幼鱼.为进一步减少虾拖网对经济幼鱼的损害,我们从1978年底开始着手研制新型捕虾网具,试图在不降低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幼鱼的捕获量.1979年,我们设计了虾拖1号网,于同年秋汛  相似文献   

14.
曳纲长度与网位水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拖网操作技术的改进,原来的底拖网网具巳不仅扑捞底层或近底层的鱼类,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的调整,也可以捕获表层或近表层的鱼类。前些年的秋汛捕虾生产,一些机轮所采用的浮拖网就是底拖网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配备的调整,把网具从底层提升到表层进行生产作业的。这种浮拖法早在70年代初期辽渔公司有些渔轮在捕起浮的青鱼等鱼类时曾采用过,有的船亦获得数十箱或数百箱的大网头,但仅是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拖网网袖对大网目底拖网网具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针对东海区典型的大网目底拖网(72目×18 m),设计试验6种纵向拉直长度不同的网袖,分析比较了不同袖长比Lw/L(Lw–网袖纵向拉直长度,L–网具纵向拉直长度)对网具阻力、网口高度和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Lw/L的增大,网具阻力增加,但增加到36.45%之后,阻力几乎不再变化;(2)Lw/L对阻力的影响与拖速有关,速度越大,阻力随Lw/L的变化越大;(3)网口高度随Lw/L的增大而提高,在Lw/L为36.45%~38.69%时达到最佳,随后降低;(4)Lw/L对网口高度的影响与拖速有一定关系,低速下网口高度变化小,高速下网口高度随Lw/L有明显的变化;(5)Lw/L在大于36.45%之后水动力性能相对较高,增大Lw/L,水动力性能会有小幅度降低,反之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6)此规格拖网网袖长度不宜过短,Lw/L以36.45%为宜,根据作业条件,在设计网具时可适当增加网袖长度。试验结果可对大网目底拖网网袖部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臂拖网试验及其作业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星辉 《海洋渔业》1988,10(2):55-59
<正> 长臂拖网又称双撑杆、双臂架虾拖网,即一船拖两网作业。和尾拖、舷拖、桁拖、双拖一样,是底拖网作业的基本形式。这种作业在墨西哥湾、南美沿海、西非、澳大利亚等海域十分流行,用于在平坦的海底捕捞价值很高的虾类和其他底层鱼。从事这种作业的渔船,左右两舷都装有两种可以活动的10多米长的铁制长臂。通过长臂端部的滑轮,由曳纲各曳带一副网板和一顶网具。渔船带着露出水面的网板、网具航行时,形同双翅,海上极易辨认。每舷的网具靠各自的网板实现水平扩张,连接网板  相似文献   

17.
目前,桁拖网拖虾生产已成为沿海渔区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其产值在整个海洋渔业产值中的比例年年上升。由于该项作业方式属单船底层桁杆拖网作业,其网具设计、装配、操作调整以及渔场选择等各道环节的技术性都比较强,因此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拖虾生产。尤其是桁拖网作业中的调整技术是捕捞生产技术中的关键,如在生产实践中大家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同样马力的渔船,使用同规格的网具,在同一渔场生产,但网产量相差十分悬殊,最高的近千斤,低的只有十几斤甚至空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渔具、渔法的正确运用和调整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北方沿海小型渔船单拖网发展很快。这种作业形式适应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特点,主捕地方性,区域性的小型海洋动物,比传统的双拖网作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40%以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对该项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着重介绍网具主要参数、网型特点及网板结构形式等。  相似文献   

19.
<正> 南海底拖网网具,经过近30年的不断改革,网具结构起了较大的变化,网具的技术性能日趋合理,适应南海近海渔场的作业,对开发利用南海近海鱼类资源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了摸索网具技术性能,及了解拖网在海底运行的状况,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有关海洋渔业公司的协助下,从1975年以来曾多次  相似文献   

20.
林东年  杨贡 《海洋渔业》1992,14(1):24-26
<正> 底拖网作业,是广东省茂名市博贺渔港海洋捕捞主要作业方式,年产量占全镇海洋捕捞总产量的90%。近年来,随着博贺渔港大马力渔船日益发展,功率不断递增,从最大550马力扩大到1050马力,针对当时发展情况,解决深海作业从捕鲹科鱼类等密度大、游速快的鱼类为主的高口快速网具的需要,吸取了中小马力渔船网具改革的高产成功经验,根据模型测试的数据和生产效果,因地制宜地进行网具改革,以292目×40厘米拖网作为母型网,设计出规格为320目×40厘米的“东风一号”920马力渔船外海高口快速拖网(见图)。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同时在生产实践中适当调整,逐步完善,使本网具设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