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建立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最佳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一步筛选与抗病基因相关的SRAP标记。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高粱SRAP-PCR体系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 NTPs和引物进行优化,以期筛选出最优的高粱抗丝黑穗病基因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表明:在优化得到的20μL的高粱SRAP-PCR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20.0 ng,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0.14 U,Mg2+的浓度为3.0 mmol/L,d NTPs浓度为0.3 mmol/L,引物的浓度为0.5μmol/L。各因素对反应体系影响大小依次为:引物浓度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 NTPs浓度。本研究将为高粱抗性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最佳的宫粉紫荆SRAP-PCR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和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Mg2+、引物浓度、d NTPs和Taq聚合酶进行优化。表明宫粉紫荆SRAP-PCR 25μL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合为:模板DNA 50 ng、Mg2+2.25 mmol/L、引物0.25μmol/L、d NTPs 0.30 mmol/L、Taq酶1.5 U。并利用优化的SRAP-PCR体系进行验证,表明不同的宫粉紫荆样本均能扩增出清晰且带型基本一致的谱带,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RAP-PCR体系稳定,可用于今后开展宫粉紫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鉴定、优良品种筛选和近缘种杂交育种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食用向日葵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浓度Mg2+、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10×PCR Bufferd NTPs。最终建立食用向日葵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总体系为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0.2mmol/L、Mg2+2.0 mmol/L、d NTPs 1.8 mmol/L、Taq DNA聚合酶0.2 U、DNA 50 ng、引物1.5 mmol/L。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万寿菊雄性不育系2-2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L16(45)正交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的Mg2+、d NTPs、Taq酶、引物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SRAP-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Mg2+2.0 mmol/L、d NTPs 0.3 mmol/L、Taq酶0.75 U、引物0.2μmol/L、模板DNA 80 ng。应用建立的反应体系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得到两步退火温度分别为35℃和50.2℃。最后用9个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材料组对所得PCR体系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筛选与万寿菊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特异性标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朱顶红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因素(Mg~(2+)浓度,d NTPs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量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朱顶红SRAP-PCR扩增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d 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A模板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优化获得的朱顶红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为:1×PCR Buffer、Mg~(2+)浓度2.0 mmol/L、d NTPs浓度0.2 mmol/L、引物浓度0.25μmol/L、20μL体系中DNA模板量80 ng以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0.5 U。用10个朱顶红品种基因组DNA对所得最优体系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为朱顶红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东方百合杂交育种获得的大量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早期鉴定,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模板DNA、Mg2+、Taq DNA聚合酶、d NTPs、引物等因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建立了东方百合试管苗叶片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20μL,内含1×PCR Buffer、模板DNA 20 ng、Mg2+2.0 mmol/L、Taq DNA聚合酶0.7 U、d NTPs 0.3 mmol/L、引物0.4μmol/L。PCR扩增程序采用Touchdown-PCR程序。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46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最终筛出3A37、3A61、UBC840、UBC841、UBC844等5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且引物序列以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为主。本研究可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开展东方百合杂种真实性鉴定提供技术方法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顾晓燕  马啸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259-264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设计两种试验方法,对短芒披碱草SRAP-PCR体系进行优化,得到短芒披碱草20μL SRAP-PCR最优反应体系为:Mg2+2.00 mmol/L、引物0.40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d NTPs250μmol/L、DNA 30 ng和10×buffer 2μL;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Mg2+、引物、Taq酶、d NTPs和模板DNA。运用该优化体系对6份短芒披碱草材料进行验证,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多态性高,清晰无杂带。该优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将SRAP标记技术用于短芒披碱草的遗传育种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催吐萝芙木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不同浓度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 NTP进行优化,建立催吐萝芙木的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包括:10×Taq Plus Buffer(含1.5 mmol/L Mg2+)2μL,d NTP 0.2 mmo1/L,Taq DNA聚合酶0.75 U,模板DNA 40 ng、正/反引物各1.2μmo1/L。在此条件下,对能够在催吐萝芙木、四叶萝芙、蛇根木、苏门答腊萝芙木、云南萝芙木中扩增的引物进行了筛选,获得30对具有通用性扩增的引物,为后续通过SRAP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设计L_(16)(4~5),对酥瓜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影响因素(引物,d NTPs,Taq DNA聚合酶,Mg2+和模板DNA)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并在36℃~56℃范围内摸索退火温度,建立适合酥瓜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引物0.2μmol/L、d NTPs 0.3 mmol/L、Taq DNA聚合酶1.2 U、Mg2+1.0 mmol/L、DNA模板70 ng、10×Buffer 2.0μL为最佳反应体系,ISSR-PCR扩增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2.5℃。该体系为酥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番茄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组织研磨机研磨微量叶片,通过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DNA,并利用L16(45)正交设计试验,综合采用直观量化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分析Mg2+、d 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对番茄SSR-PCR扩增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组合扩增效果的差异,最终筛选与验证最优的番茄SSR-PCR反应体系,并在此体系下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番茄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Mg2+3.0 mmol/L、d NTPs 0.4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U、引物0.5μmol/L、模板DNA 40 ng;且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从54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73对(占69.07%)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该SSR-PCR体系的建立为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葡萄5BB品种SRAP-PCR反应体系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适合葡萄5BB品种的SRAP-PC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设计对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5种因素(Taq 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4个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Mg2+,引物,dNTP,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葡萄5BB品种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为:Taq DNA聚合酶2U,Mg2+2.0mmol/L,模板DNA60ng,dNTP0.25mmol/L,引物0.10μmol/L。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葡萄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山羽藓ISSR-PCR反应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羽藓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为:Taq DNA聚合酶0.8 U,Mg2+1.5 mmol/L,d NTPs 0.4 mmol/L,引物0.6μmol/L和模板DNA 40 ng,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顺序为:Taq DNA聚合酶引物d NTPs模板DNAMg2+。同时筛选出12条适合山羽藓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每条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所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可为后续开展山羽藓种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药用菊花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模板DNA 60 ng,正、反向引物0.25μmol/L,d NTPs 0.3 mmol/L,Mg2+3.0 mmol/L,Taq酶1.5 U。运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从136对引物中成功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57对,大多数条带大小集中在100~500 bp,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5条。优化的SSR-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和多态性丰富的扩增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药用菊花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梅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适宜杨梅基因组DNA的SRAP-PCR扩增体系。以杨梅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Mg2+、模板DNA、dNTPs、Tap DNA聚合酶和引物5种因素4个水平对杨梅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各因素对杨梅SRAP-PCR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g2+,模板DNA,dNTP,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建立的杨梅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2.5 mmol/L Mg2+、50 ng DNA模板、0.25 mmol/L dNTPs、0.15 μmol/L引物和1.5 U Taq DNA聚合酶。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PCR技术开展杨梅分子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产于四川、安徽、广东和青海的白芥农家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筛选和L16(45)正交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芥ISSR-PCR反应体系的Mg2+浓度、d 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和模板DNA用量进行优化,建立最佳的白芥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2.0 mmol/L、d NTPs浓度0.5 mmol/L、Taq DNA聚合酶0.2 U、引物浓度0.4μmol/L、模板DNA 60 ng为最佳用量。用4个白芥农家品种对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同时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8条引物。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白芥ISSR标记开发、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苹果砧木SH38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SRAP-PCR反应的4因素(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d NTPs,引物)4水平进行优化,并构建苹果砧木SH38的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显示:15μL的总反应体系中,d NTPs浓度为0.3 m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0.75 U,上、下游引物为50 ng,DNA模板用量为60 ng。运用该反应体系并结合BSA法,从12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引物,该4对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与苹果砧木的耐盐基因存在连锁。研究结果可为苹果砧木利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耐盐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油松cDNA SRAP-PC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PCR反应体系的Taq酶、模板cDNA、引物、Mg~(2+)、d NTP这五个因素在四个水平上进行优化。使用SPSS软件对PCR结果结合方差分析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水平的变化对SRAP-PCR反应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 NTP模板c DNATaq酶引物Mg~(2+)。筛选各因素最佳水平,油松c DNA 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Taq酶2 U,c DNA模板用量80~120 ng,引物浓度0.4μmol/L,Mg2+浓度1.5 mmol/L,d NTP浓度0.2 mmol/L。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今后利用cDNA-SRAP技术对油松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硬叶兜兰为试验材料,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总DNA,运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综合采用直观量化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分析模板DNA用量、Mg2+浓度、d 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五个因素对cp SSR-PCR扩增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扩增效果的差异,最终确定优化的硬叶兜兰cp SSR-PCR反应体系;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佳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以DNA模板用量对扩增反应的影响最大,Mg2+浓度的影响最小;较优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45 ng、d NTPs 0.2 mmol/L、引物各0.6μmol/L、Mg2+2.5 mmol/L、Taq DNA聚合酶0.4 U、10×PCR-Buffer,总体积10.0μL。本研究采用该体系对采自滇东南7个居群的12份样本扩增验证其稳定性,并从33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具明显等位基因、特异性好的12对引物。研究结果说明该优化体系能较好地对硬叶兜兰居群个体遗传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枣树嫩叶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影响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可靠、稳定的SRAP-PCR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新疆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指纹图谱的构建等提供帮助。结果表明,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0μL,其中模板DNA用量为30 ng,Mg2+浓度为2.5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d NTPs浓度为0.2 m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0 U,该体系经验证,能扩增出清晰、稳定、多态性较好的产物,说明经过优化后的PCR体系较好,适合后续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光萼荷属植物(Aechmea) SRAP-PCR反应体系,为今后光萼荷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光萼荷属植物SRAP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实验,并筛选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结果表明,光萼荷属植物的最佳SRAP反应体系为1.50 mmol/L Mg2+、400 μmol/L dNTPs、1.5 U Taq DNA聚合酶、15 μmol/L引物、30 ng模板DNA及1×PCR buffer。各因素对SRAP-PCR扩增反应结果影响的差异较大,依次为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dNTPs>引物>Mg2+。从56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1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RAP引物组合,多态性引物比率达90%以上。通过不同光萼荷属植物和不同引物组合对该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均获得了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扩增图谱,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光萼荷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