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第四十四条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还规定:“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有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  相似文献   

2.
针对林业采伐作业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事实,探讨了如何采用科学采伐作业方式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问题,继而提出了林业采伐作业环保技术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规定:"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数量、树种或者方式,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数量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滥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第五款规定:"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已纳入我国法制化轨道。依法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依法治林的重要内容。一、森林采伐限额的法律依据为了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 ,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1998年1月颁布实施的《森林法》明确规定了采伐森林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同时规定了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和程序等。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正式列入我国的《森林法》 ,以法律的形式在我国开始实施。1998年4月我国公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修订后的《森林…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指标可流转前提下建立采伐指标银行体系,并进行了采伐指标配给和流转环节等设计。针对采伐指标的配给、价格的生成、储蓄、借贷、还贷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以市场实现采伐指标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优化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提高社会各界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平泉县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对其改革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包括:商品林采伐限额有限、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人工林育林基金不合理、房前屋后的树木范围规定过窄等。进而提出视各地林业资源给予相应采伐限额、完善生态公益林采伐政策、取消人工林的育林基金、拓宽“房前屋后”范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指标可流转前提下建立采伐指标银行体系,并进行了采伐指标配给和流转环节等设计.针对采伐指标的配给、价格的生成、储蓄、借贷、还贷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以市场实现采伐指标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优化森林资源消耗结构,提高社会各界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试探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概念,刑法修正案(四)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原因,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法律构成要件以及本罪的认定及其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林业司法问题,为林业执法、司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据《森林法》的规定 ,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采伐限额制度。这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全面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 ,集中体现了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 ,为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促进各地在采伐利用森林资源中 ,正确地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 ,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林情的成功管理经验。从我区的情况来看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以来 ,由于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限额采伐森林的意识普遍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