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是烟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建立植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有利于烟叶质量和品质的预测。本文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测定了贺州市晒黄烟区不同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分析了不同植烟土壤的养分含量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呈北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凤凰乡、黄姚镇中部及公会镇西北部土壤pH值较高;公会镇和黄姚镇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呈北部及西南部高而西部及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呈西部高、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樟木林乡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而凤凰乡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空间分布格局表明,研究区东北部凤凰乡东部与公会镇西北部交界处为烟田集中分布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相对较低;研究区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北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姜涵  周姣姣  潘健  吴泉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99-101,106
以潍坊北部海水入侵区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获得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数据,利用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的方法对潍坊北部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盐分主要离子为Na~+、Cl~-等,土壤全盐量、K~+、Na~+、Mg~(2+)、Cl~-、SO_4~(2-)呈强变异强度,Ca~(2+)和HCO_3~-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潍坊北部地区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为土壤全盐量、Na~+、K~+、Mg~(2+)、Cl~-以及SO_4~(2-)都是东北部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从东北向西南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和概率克里格研究了汉源富泉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污染情况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样本的Cd、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10.92±12.22)mg·k^-1、(657.92±1031.87)mg·k^-1和(1549.06±1915.55)mg·k^-1,空间变异呈团状分布,变异方向主要发生在东北一西南方向;3种元素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偏东矿山尾矿堆积的区域,其次为临近矿山靠近公路农田土壤部分,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研究区东北、东南区域3种重金属元素超标概率最大.西北区域超标概率最小。由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外源污染,对成矿元素的污染。应采取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对伴生污染元素,应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采用一定富集或耐性能力的植物进行修复或开发利用,防止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以艾比湖湿地不同样点芦苇生长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盐分、可溶性离子、pH值以及速效养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芦苇适生土壤中,总盐分布呈现出较强的表聚性并且均值不大于10 g·kg-1,总盐与HCO3-具有显著相关性;阳离子中K++Na+含量最多,阴离子则为HCO3-含量最多;养分含量中水解氮和速效磷丰富;土壤pH值变幅在8.28~8.46之间。研究结果说明艾比湖湿地芦苇生长的土壤盐分含量高、养分含量低,以碱性土壤为主。  相似文献   

5.
以艾比湖湿地边缘带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盐分离子进行定量测定,采用野外取样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艾比湖湿地边缘带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值范围为:0.06~29.69g·kg~(-1),差异较大;各层次土壤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0~5、5~20cm土层变异系数分别为0.99和0.93;20~40、40~60cm土层变异系数均为1.08;K~++Na~+和Cl-是主要的盐分离子,主要盐分包括Na_2SO_4、NaHCO_3和NaCl。湿地边缘带土壤各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l~-与K~++Na~+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7。研究区所有样点土壤盐分含量中值与均值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主要富集在表层;研究区各层次土壤的垂直分布中,0~5、5~20cm土层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0~40、40~60cm土层属于强变异程度;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其中SO2-4和Ca2+含量递减的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土壤含盐量变化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响应。[方法]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区典型地块为例,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特征,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结果]研究区不同时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含盐量均很高,土壤含盐量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土壤pH均超过8.5,具有强碱性;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不同时期土壤各属性的空间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块基比均<25%,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不同时期的土壤含盐量呈条带状分布,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尤其以南部土壤含盐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对优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滨海湿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 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遵义市土壤锌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遵义市采集了701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了样品中的锌含量。利用GS+软件构建半变异函数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预测了遵义市土壤锌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锌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遵义市土壤全锌含量变幅为40.51~315.74 mg·kg-1,平均值为107.9 mg·kg-1,土壤锌含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东南部和西南部。土壤全锌含量与pH无显著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遵义市土壤锌的分布地域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有机质和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东阿县为研究区,运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及地统计分析方法探测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东阿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介于9.50~29.80g/kg,分布相对稳定,大部分区域介于15.00~20.00 g/kg,属于4级水平;仅高集镇东北部、顾官屯镇西部、刘集镇西南部、鱼山镇中西部及鱼山镇、刘集镇、姜楼镇三镇交界地区有机质含量较低;仅铜城街道办事处西北部、新城街道办事处东南部、陈集乡西南角、大桥镇西北部以及牛角店镇西南部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介于0.64~1.82 g/kg,整体上分布较均匀,大部分区域介于1.00~1.50 g/kg,属于3级水平,仅刘集镇北部地区略低。有效磷含量介于2.50~78.20 mg/kg,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但绝大部分介于20.00~40.00 mg/kg,属于2级水平;仅高集镇北部、牛角店镇东南部、鱼山镇南部和刘集镇南部地区处于3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在空间上呈岛状和条带状相结合的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在150.00 mg/kg以上,属于2级及其以上水平,含量总体上很丰富,其中东阿县中部和南部大片地区处于1级水平;仅高集镇中部、姚寨镇中部、牛角店镇东部、顾官屯镇中西部、鱼山镇北部及南部、姜楼镇西部和南部少量地区速效钾含量稍低,属于3级水平;4级区域非常稀少。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盐碱地土壤养分、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半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酒泉市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30、15.50、121.40 mg/kg,有机质和盐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80、7.49 g/kg,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变异性分析发现,研究区5类土壤因子块金系数均小于0.25,表明其主要受地形、成土母质和植被覆盖度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南高北低,而速效磷、盐分含量从东到西高、低交替循环;相关性分析表明,盐碱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速效磷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分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云  曹言  王杰  张雷  戚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6,(33):170-174
根据2008—2012年云南省23个土壤墒情站点土壤含水量和日降水数据,研究土壤墒情与降水、温度的关系,并基于土壤相对含水量分析云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大值与降水关系显著,均出现在6—8月,且基本滞后降水最多月份1个月,其出现时间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推迟的变化趋势;而不同深度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的最小值与气温关系显著,均出现在3或4月,其出现的时间大致与旱季(11月—次年4月)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致。云南省干旱主要发生在1、3、11和12月,其中11和12月旱情最为严重;在空间分布上,1和3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尤其是滇西南、滇西北和滇中,11和12月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东部,尤其是滇中和滇东南。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13.
张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611-2612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源,它的变化影响着温度、湿度、降水和大气环流特征等的变化。利用MTCLIM模型模拟了起伏地形下黄淮海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大体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的递减趋势;太阳总辐射高值区位于黄淮海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少部分地区,低值中心则在沿海地区;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纬度高低等方面。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高效利用黄淮海地区的太阳总辐射能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除成土母质外,元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有机质、地形地貌、土壤粘粒组成等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重心逐步从东北、西北向西南地区转移,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栽培模式;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高;经过GM(1,1)模型的预测发现,未来10年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将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地区集中,我国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区个数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6.
邵阳植烟土壤pH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及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状况、空间分布、演变趋势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总体上适宜,平均值为6.01,变幅为4.12~7.91,变异系数为11.9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61.68%。②植烟土壤pH大小依次为邵阳县>隆回县>新宁县,3个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③邵阳烟区植烟土壤pH呈斑块状分布态势,总体上有从北部、东部和西南部向中部递减的趋势,在新宁县的东北部有一个低值区。④隆回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pH呈降低趋势,邵阳县植烟土壤pH呈上升趋势。⑤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镁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植烟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水溶性氯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⑥土壤养分与土壤pH的关联顺序为:交换性镁>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水溶性氯>有效硼>有效锌。  相似文献   

17.
坡向和坡位对大兴安岭干旱阳坡蒙古栎林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中旬至10月初,在大兴安岭干旱阳坡的蒙古栎林内,选择不同的坡向和坡位设置观测样地定点测定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南坡、西南坡、东南坡,气温由大到小为西南坡、南坡、东南坡,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均为东南坡、西南坡、南坡;南坡空气和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坡上、坡下,土壤含水量坡下大于坡上含水量,空气湿度坡上大于坡下湿度;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受空间位置和季节分布影响差异较大,不同坡向和坡位土壤温湿度差异明显,不同季节空气温湿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在山西省采集的75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西省主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15,141.80,63.29 mg/kg,山西省整体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速效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土壤速效磷具有从南向北、从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分布总体呈现从南向北降低的趋势;土壤碱解氮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依次降低的趋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