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在人多地少等多种因素下,农业自身无法吸纳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利用福建省三明市的12个村84户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林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户占76.2%。随着林农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林农对身份转变的认识显著提高,非农就业意愿明显增强。家庭人数越多,小孩越少,劳动力流动率就越高。人均林地面积越丰富,林业对劳动力的粘性就越强,林农外出务工的意愿下降。务农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重视微观层次的户主禀赋、家庭特征、林地禀赋和收入差异,对于促进林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富余、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  相似文献   

3.
郑鑫 《福建农业》2005,(10):37-38
一、农民工产生原因农民工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拥有土地和农业户口,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农民工流动可以分两个过程,一是外出打工挣钱,二是回家务农、务工和经商(也有少部分人在城市中居住下来)。农民工的出现有以下原因: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农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新的就业机会,获得远高于务农的收入,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农村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劳动力矛盾。江苏省仪征市的劳务合作社为破解农村务工难题,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模式。仪征市铜山富民劳务专业合作联社成立于今年7月,由10家合作社联合组成,其中劳务专业合作社8个,植保专业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合  相似文献   

5.
徐家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05-211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抽样调查的陕西389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73.78%的人表示将一直留在城镇务工,不愿意返乡务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农业收入、家乡的社会风气、家乡政府农业支持力度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态度、家乡消费观念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体质变化、对务农技能掌握情况、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老人医药费负担情况、回家频率、所学技能对回乡务农帮助等因素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无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并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64-167
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贫困县295户农户为例,采用Probit模型分析生计资本框架下公共政策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影响,并用Tobit模型分析对农民打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农民生计资本条件较差,政策参与程度较低,人均纯收入偏低,外出务工是最大也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影响农民务工行为及其收入的政策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劳动力培训。  相似文献   

7.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对贵州省长顺县(贫困县)凯佐乡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文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从加快新农村建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为此,应用水稻机械化生产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100°27',北纬  相似文献   

10.
国家农业部提出: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和中介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将成为今后农业部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 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农民增收最直接、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山东省济南、青岛、潍坊、淄博、聊城、临沂等地的30多处在建工地的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所调查地区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收入和生存状态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调查结果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尤其是技术工种进入中等收入阶层群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筑行业农民工收入增长将对现代社会关系再构建及中等收入阶层群体的扩大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对山西省18个县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外出务工农民基本特征,采用修正后的Mincer模型,对影响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有无技能等因素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教育水平及本省范围内务工地点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太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必须采取培训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胡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9-4931
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合同签署情况以及有无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江浙沪农民工收入的受影响程度以及变化情况.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得出性别、就业时间对农民工打工收入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文化程度等对农民工经济地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方差分析视角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7-17899
据实地调查,发现劳动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从事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78年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我国农民工数量与我国农村家庭主要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民工与我国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存在紧密的正向关系,农民工的增多促进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增多并不会导致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农民工数量增多的原因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之间的差额存在显著关系;农村边际劳动力要素机会成本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增多的比较重要原因;家庭经营收入和进城务工收入的总和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主要由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构成,尤以女性居多。由于社会资本匮乏、职业地位和收入低,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农民工处境令人堪忧。应通过制度建设,规范非正规就业市场,提供用工信息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保障女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她们积极从事非正规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郑州市12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留城意愿表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第2代农民工强于第1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农民工留城意愿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财富积累水平成为农民工留城的重要影响因素;家乡自然经济状况与打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对农民工的留城形成"推—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靠传统物质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需要改变。而此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其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以农民工为对象,利用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投资影响因子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决定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显著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工资性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则增加0.5个单位。农民工动机内容影响资本投资,越倾向返回农村则投资性越强。人力资本禀赋、性别、生命周期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有显著影响,对社会资本投资影响不大。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投资上是理性经济人行为,对投入产出具有理性的权衡;而对社会资本的认知和行为要弱于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广东、福建等10省802位农民工的调研资料,应用probit模型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民工技能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从事行业以及农民工的在岗时间对农民工技能教育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可以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国党  罗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10-10912
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框架下,引入概率约束条件代替参与约束,分析研究了模型中的激励机制问题。结果表明,要想提高农民工(代理人)的收入水平,必须提高农民工(代理人)外部选择权即保留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