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朱洪才 《中国蚕业》2004,25(4):47-48
随着养蚕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控制蚕病的发生.因此,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研究常见蚕病的防治对策,是获取蚕茧优质高产,增加蚕农收入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体会和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就常见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成仙球 《蚕桑通报》1995,26(1):54-56,4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江西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成仙球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的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蚕的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4.
孙晓明 《蚕学通讯》2007,27(3):45-45,47
预防蚕病发生,落实蚕病综合防治措施,是当前蚕茧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由于蚕茧收购政策不稳,影响蚕农积极性,也给蚕病防治工作带来不利.目前蚕病损失的主要因素已由传染性蚕病损失转变为非传染性蚕病损失.根据笔者的统计及实际调查结果,2005年至2007年本镇实发蚕种2 600张,因蚕病损失的蚕种量占全年饲养量的10%,平均每张种损失85元.  相似文献   

5.
杨品华 《蚕桑通报》1993,24(4):41-43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要求蚕儿吃得饱、吃得好、住得好,以及避免发生农药中毒或蚕病等等.其中蚕病发生是我市近年来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真是"想养蚕,怕养蚕,特别怕养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蚕农积极性,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蚕桑生产服务时, 听到最多的、也是广大蚕农最关心的就是蚕病.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目前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或少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7.
林日运 《蚕桑通报》1990,21(2):13-15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蚕病发生抬头,为害情况较为严重,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忧。如我区格溪沈蚕场,1988年夏、晚秋二期因发空头病,蚕茧颗粒无收,损失蚕种67盒。类似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前蚕茧生产的主要问题。为探索家庭养蚕行之有效的消毒防病措施,调查、分析了本区1988、1989二年蚕病的发生,为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分析射阳蚕桑生产中蚕病发病原因和各季发生情况,跟踪调查并分析了2020年射阳县连续3期蚕病发生情况,为科学防治蚕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4,24(3):41-43
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第一关".在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产茧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无病夺高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本人根据长期在基层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及体会,现将蚕病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1):62-64
随着蚕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 ,当前影响蚕茧单位产量的因素之一 ,主要是能否控制蚕病的发生。目前在各期蚕的饲养过程中 ,小蚕通常疾病发生率较低 ,而到了4龄以后 ,尤其是5龄开始 ,各类蚕病就会逐渐暴发出来。本文就蚕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处理误区 ,论述蚕病的发生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1蚕业生产技术误区蚕桑生产涉及到种桑、养蚕两项技术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既要照顾到有优质、充足的桑叶资源 ,又要顾及到饲养技术的应用到位 ,以确保实现无病高产。然而 ,还有许多蚕农由于忽视了对蚕桑适用技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植明华 《广东蚕业》2005,39(2):10-12
乳源蚕区夏秋蚕期因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概述了乳源县夏秋蚕期的蚕病危害状况和发生种类,分析了蚕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对乳源夏秋蚕期蚕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家蚕蚕茧生产中发生的常见蚕病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提出了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4.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 ,无论什么季节 ,什么条件下养蚕 ,都有不同程度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农村中 ,蚕农由于缺乏蚕病方面的知识 ,家蚕得病后对几种常见蚕病又不能正确及时识别 ,致使蚕病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控制 ,最终影响蚕茧产质量 ,给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村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对广大蚕农普及几种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 ,又可以通过病…  相似文献   

15.
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秀琼 《广西蚕业》2004,41(2):21-23
通过对藤县新、老蚕区12个村114个养蚕户的夏秋季蚕病发生种类和损失情况的调查,发现细菌性蚕病和血液型脓病发生较普遍,对蚕茧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血液型脓病和中毒病。针对我县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是关键”。目前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或少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而要做到无病夺高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始终。笔者通过分析我县目前农村消毒防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改萍 《中国蚕业》2011,32(4):82-84
分析了阳城县农村蚕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减少蚕病发生,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无病高产,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应用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玉琴 《四川蚕业》2004,32(2):21-23
秋蚕生产在全年蚕桑生产中占较大比重,但由于多种原因影响,秋蚕茧产量一直很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而蚕病的发生与蔓延是威胁生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我市的中晚秋蚕生产中,每年都有蚕病不同程度发生,甚至一些常年生产情况较稳的专业村也多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姚瑞德 《广西蚕业》2009,46(2):8-11
近年来,蒙山县新圩镇第五批蚕发病严重,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寻求防治蚕病的方法,笔者与镇蚕业干部,到本镇村屯部分养蚕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这次发生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有的颗粒无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蚕病发生是因为6月至7月之间天气温度高湿度大、桑叶质量不高、养蚕设施或条件差、蚕农防病意识不强、养蚕技术及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蚕茧减产。由此提出本镇蚕病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严格消毒,执行防病制度,加强饲养管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蚕病一直危害着我市蚕业生产的产质量,特别是病毒病及细菌病更为突出,对此类蚕病,尤其是病毒性蚕病,在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药剂。为了提高蚕茧产质量,选用针对性的防病消毒药剂,严格控制蚕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在1998年度蚕期间,选用抗病增丝五新蚕药进行家蚕添食试验,以能否抗病为试验主要目的,在实际试验中掌握第一手材料,以利于面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