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对稻瘟灵的抗性水平及变化动态,本研究于2017—2019年自辽宁省6个市的6个稻区采集并分离获得187株稻瘟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及抗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稻瘟灵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与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EC50范围为0.94~34.96 μg/mL,左侧正态分布峰内EC50平均值为5.05 μg/mL,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分布频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明菌群中已经出现对稻瘟灵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平均抗性倍数为3.70,抗性菌株出现频率为55.61%,平均抗性指数为0.40,抗性水平呈逐年增加趋势。2017—2019年稻瘟灵对水稻叶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7%、78.86%和81.36%,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81%、77.68%和80.20%,说明在现有防控手段下未产生高水平抗性群体。稻瘟灵与肟菌酯、戊唑醇之间无交互抗性。与不同药剂轮换使用的前提下,稻瘟灵仍可作为主要药剂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2.
2012和2013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申嗪霉素1%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用13.5g(a.i.)/hm2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分别为88.92%和86.83%,对穗颈瘟的防效分别为90.72%和88.58%,保产率均在17%以上。该药剂是防治水稻稻瘟病较为理想的药剂,有较好的保产效果,在推荐用量下使用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3.
用12.5%氟环唑悬浮剂与40%稻瘟灵乳油对水稻稻瘟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药后7d,每667 m2用12.5%氟环唑悬浮剂7.5 g和5 g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和63.4%,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61.8%和56.2%,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12.5%氟环唑悬浮剂5~7 g防治急性型叶瘟效果好,可在水稻区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黎永健 《广西植保》2014,27(3):18-20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试验采用5种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共施药3次,每次间隔14 d,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25%咪鲜胺EC 10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略优于20%三环唑WP 85 g/667 m2、2%春雷霉素RT 120 g/667 m2,与40%稻瘟灵WP 80 g/667 m2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 20 g/667 m2对水稻叶瘟、穗颈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率达20.18%,增产效果明显且无药害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富士一号,通用名为稻瘟灵(isoprothiolane)。日本农药公司开发,1974年作为稻瘟病防治药剂登记后,生产量和使用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其所以能经销不衰,与它的多效性和独特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有关。一、一药多用防治稻瘟病富士一号对稻瘟病菌具有抗侵入和抑制菌丝体发育的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对叶瘟和穗瘟均有良好防效。因在水稻植株上内吸传导性能强,既可叶面喷雾,又可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多使用三环唑或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药剂品种较单一。为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特于1997年9月~10月进行了6%施稻灵悬浮剂防治晚稻穗颈瘟试验,结果如下:一、供试药剂及试验方法1.供试药剂及用量:6%施稻灵悬浮剂(贵...  相似文献   

7.
2015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西、广东、重庆的水稻种植区安排了22%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水稻叶瘟发生初期施用该药剂50 g/667m2控制叶瘟效果明显,在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示范点的防效达83.33%~92.50%;在水稻破口初期施用该药剂60 g/667m2,防治穗瘟的效果达73.37%~94.54%.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引起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2014年水稻播栽后,遭受持续的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水稻生育期明显推迟,抗逆性下降,是2014年稻瘟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防控稻瘟病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进行适时防治。  相似文献   

9.
20%三环唑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三环唑(好米多)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试验表明:20%三环唑悬浮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用的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最佳用药时期叶瘟在发病初期,穗瘟在水稻破口期,以每667m2用量100mL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在崇阳县历来发生较重,尤其近年来,稻瘟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采用田间自然诱发方式,对崇阳县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进行调查研究。参试的30个主栽品种,6个叶瘟4级,11个叶瘟3级,2个稻瘟4级,19个穗瘟3级。表明大多数主栽品种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Pyricu’aria oryzae)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目前,防治稻瘟病的有效药剂常常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稻瘟病菌又易产生抗药性,稻瘟净、富士一号等的防治效果已欠佳,因而寻找新农药仍有必要。 1989年我们承担了全国大田药效试验网提供的广东省江门市农药厂以三环唑加硫磺生产的复合新剂型—45%瘟特灵胶悬剂防治叶瘟和穗瘟的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很好。 由于穗瘟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1991年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山东省稻瘟病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17年从山东省主要稻区收集并分离的44个稻瘟病病菌单孢菌株进行了稻瘟灵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灵对山东省稻瘟病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96~62.39μg/mL,敏感性差异达64.99倍;省内各地区平均EC50为2.35~9.75μg/mL,敏感性差异达4.15倍。全省敏感菌株出现频率为54.55%,低抗菌株出现频率为36.36%,中抗菌株出现频率为6.82%,高抗菌株出现频率为2.27%。稻瘟灵仍可作为山东省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用20%稻瘟酰胺悬浮剂对稻瘟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稻瘟酰胺悬浮剂每667m^2剂量27g.防治效果为83.63%,每667m^2剂量为23.5g的防治效果为79.02%,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三环唑。20%稻瘟酰胺悬浮剂作为防治稻瘟病药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绥阳县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又名稻瘟热,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刻颈瘟和黑节病。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为害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40%稻瘟灵WP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小区试验,叶瘟、穗瘟分别设40%稻瘟灵WP制剂量100g/667㎡、83.25g/667㎡和66.5g/667㎡,比较药剂40%稻瘟灵EC制剂量90ml/667㎡。大区示范设40%稻瘟灵WP制剂量83.25g/667㎡,比较区40%稻瘟灵EC制剂量90ml/667㎡。试验示范结果表明:40%稻瘟灵WP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治效果,分别显示667㎡用100g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40%稻瘟灵WP83.25g、66.5g和40%稻瘟灵E90ml的防治效果。40%稻瘟灵WP示范结果显示,667㎡用制剂量83.25g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为85.12%,比较区40%稻瘟灵EC667㎡用90ml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为84.28%。示范区的防治效果与小区试验结果基本相近。本次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WP对水稻不产生药害,对水稻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鉴定克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 系统深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的相互作用, 揭示水稻的抗病机制, 进而创制推广抗稻瘟病新材料, 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稻瘟病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鉴定、分子机理解析和应用等进展, 总结归纳了抗病基因聚合、分子设计育种、感病基因编辑、抗病基因的病原诱导表达等抗病育种主要策略。最后提出充分利用种质资源, 利用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及创制新材料, 深入研究叶瘟和穗瘟抗病机制差异等是稻瘟病抗病育种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稻瘟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瘟病的发生程度与施氮量有关, ‘空育131’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 ‘垦鉴稻6号’在施氮量为150~170 kg/hm2时, 叶瘟、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且病情发展进程慢。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空育131’的叶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高, 但‘空育131’的穗颈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低。通过掌握‘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的施氮量, 可有效控制稻瘟病, 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稻曲病和稻瘟病有流行加剧趋势,长期使用稻瘟灵、三环唑等常规药剂防治药效有所下降。江苏金凤凰农化有限公司研制的15%苯乙锡·井可湿性粉剂(瘟曲必克)经试验能有效地控制穗期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试验、示范表明,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施肥、栽培方式及水稻破口期的天气等因子有关。控害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推广抗(耐)病水稻品种、降低氮肥用量、控制穗肥以及改进药剂防治技术,选择高效、安全、低成本、低残留的化学药剂20%瘟曲净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防治稻瘟病,以稻瘟净、异稻瘟净为主要药剂。由于其残效期短、内吸性差,因而施药次数多,防治费用加大,不够理想。本试验初步证明稻瘟灵对穗颈稻瘟、叶稻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显著,优于稻瘟净及异稻瘟净。对已发生穗颈稻瘟的重病田尚能有效的挽回部份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