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尤力克柠檬""大果柠檬""漳州本地柠檬""北京柠檬""江苏2号柠檬""印度大果柠檬""费米耐劳柠檬""四季柠檬""台湾甜柠檬""台湾香水柠檬"等10份种质的花粉,5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3 000倍观察赤道面和极面,10 000倍观察外壁纹饰。结果表明,10份种质的花粉均属于单粒花粉,外观形态分为长球形、近球形和扁球形三类,大小等级为小的花粉,萌发孔沟4或5条,沟长均直达两极,沟沿极轴方向等距分布,外壁纹饰均属于网状雕纹。10份种质的花粉在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数量、外壁网脊宽及50μm~2网眼数等指标上有1个或者1个以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可做为不同种质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桃属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桃属5个种、25个变种及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和品种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特征存在着差异,可作为种的分类和品种鉴别的依据。并根据花粉资料探讨了种、品种的亲缘关系,表明新疆桃和普通桃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相同的品种,花粉纹饰结构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3.
洪欣  吴昊天  何乐平  周守标  温放 《园艺学报》2015,42(12):2439-245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明确黄皮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其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分别对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黄皮花粉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17.97~23.76μm,赤道轴长17.11~20.55μm,均有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分布均等,3条沟在极面不会交汇,有沟界极区,属于赤道三沟类型(NPC),外壁纹饰为网状突起。33份种质花粉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性状等方面,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在遗传距离10处可将这些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5.
十二个李品种的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12个李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花粉均属于中等大小的花粉(25~50 μm),花粉粒两端均为圆弧状.一些李品种的花粉外部形态差异明显,赤道面观分别呈长球形和扁球形之分,扁球形花粉的萌发孔在赤道面凸出角端;极面观有三裂片圆形和三角形之分;均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均为条纹孔穴型,具平行分叉条纹或平行条纹呈皱波状,脊表面有或少或多的孔穴.不同李品种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形态上均表现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李品种的区分、引种、选育和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玫瑰品种资源花粉形态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我国37个玫瑰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花粉粒为长球形至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根据穿孔的数量和形状以及条纹的有无,可以将玫瑰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穴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3个类型;玫瑰品种间花粉形态类似,但外壁纹饰、穿孔形态和数量等有较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区分品种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8.
薹菜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和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薹菜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薹菜品种中‘南京小叶’薹菜的极轴最长,‘花叶薹菜’的极轴最短;品种之间赤道轴的长短差异不明显。花粉形态较为单一,均呈长球形,萌发沟较长,属于N3P4C5型花粉。4个薹菜品种的花粉壁表面均具有清晰的网状纹饰,但网脊宽窄不一,不同品种间网脊的宽窄及网孔大小、形状等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南京小叶’薹菜和‘麻叶黑菜’亲缘关系较近,‘京研薹菜’其次,而‘花叶薹菜’单独聚在一起。花粉特征与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仙花组3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植物的花粉普遍表现为单粒4沟花粉,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具角萌发沟,表面具网状纹饰;此外,不同种花粉在大小、极面观形状、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密度等性状上有明显差异,如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偶见近圆形、近方形等,花粉表面网状纹饰的网眼有疏密均匀和疏密不均匀两种类型,网脊边缘形状有平滑和波状,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不同的密度等。综合以上性状将本组植物的花粉划分为2个类型,8个亚类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表面纹饰的网眼是否均匀、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的密度等特征可作为凤仙花组组下划分的依据,对其种水平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啸博  曹颍  郭伟  马琳  刘秀丽 《园艺学报》2023,(11):2417-2434
运用扫描电镜对玉兰亚属44种(8个种,36个品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44种植物的花粉粒均为单粒,具单沟,为N1P3C3类型花粉,呈长球形或超长球,中等大小(41.49~69.46)μm×(18.50~27.64)μm,左右对称。花粉极面观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侧面观为舟形。花粉壁表面纹饰较为原始,可以分为6类:孔状纹饰、疣状凸起纹饰、横纹状纹饰、脑沟状凹陷纹饰、短棒状孔穴纹饰和瘤状凸起纹饰。研究结果表明:玉兰亚属不同植物花粉形状、萌发孔沟等特征近似,外壁纹饰差异较大,因此花粉形态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种类;但不能准确区分玉兰品种,仅可作为品种分类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柿属8种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收集的7份已知种和1份分类学未知柿资源(德阳柿)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其花粉均具三孔沟,近球形,极面观圆形,花粉大小为(24.7 ~ 52.8)µm ×(23.8 ~ 47.9)µm,萌发沟内有疏密程度不同的拳头状和丝状物,表面穿孔明显或不明显,外壁纹饰均为谷穗状条纹,但各个种间条纹宽度和萌发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君迁子、浙江柿和油柿为第Ⅰ类群,西村早生、美洲柿和华中雄株为第Ⅱ类群,德阳柿单独为第Ⅲ类群;各个种花粉粒的大小与其倍性正相关。(3)德阳柿花粉形态明显区别于其他材料,本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确定德阳柿分类学地位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蔺与溪荪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晓颖  娄琦  郑洋 《园艺学报》2011,38(5):977-984
 以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和溪荪(Iris sanguinea Hormen.)为试材,对常规授粉后结实性及花粉管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马蔺和溪荪正反交结实率的影响,探讨了其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马蔺与溪荪杂交表现不亲和性,常规授粉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常规授粉2 h后,溪荪的花粉在马蔺的柱头上能萌发,但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较两亲本自交滞后,柱头和通道内胼胝质现象明显;马蔺的花粉在溪荪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几种不同授粉方式处理中,马蔺 × 溪荪组合最适授粉方式为0.1% 6-BA处理柱头后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0%和16.67%。溪荪 × 马蔺组合的最适授粉方式为提前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5%和25.70%。  相似文献   

13.
孢粉学在部分梨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光学显微镜对杜梨、木梨、褐梨、豆梨4个野生种,白梨、砂梨、秋子梨、西洋梨、新疆梨5个栽培种的花粉、花药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进行了种间、品种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对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材料的花粉形态极为相似,赤道面观均为长椭圆形,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且都具有3条萌发沟。外壁纹饰基本为脑状纹,且外壁纹饰存在着深浅的变化。这些花粉的形态特征为莲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兰科5属常见栽培品种花粉块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兰科常见栽培植物5属10种21个品种(系)的花粉块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花粉块由成千上万个单粒花粉紧密粘结而成。花粉块呈梨形、近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构成花粉块的单粒花粉形状极不规则。部分建兰品种的单粒花粉表面可较清晰地观察到四合花粉结构。多数种类的单粒花粉粘结处无明显粘结物,部分种类,如蕙兰单粒花粉粘结处可见大量明显粘结物。根据花粉外壁表面纹饰可将花粉分为以下4种类型:(1)光滑型;(2)近光滑型,具微弱的小凹陷;(3)凹凸不平状;(4)沟渠状。未见明显的萌发孔。不同种属间花粉块大小及外壁纹饰差别较大。花粉块表面形态在属间差异较大,在兰属的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兰属种内品种间则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花粉粒形态分析法研究桃种质资源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桃5个野生近缘种、46份普通桃种质资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分析花粉粒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光核桃、蟠桃、碧桃等种质资源在桃起源和演化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光核桃花粉粒的形态呈椭圆球形,其外壁纹饰呈简单的直纹平行型,无穿孔,是最原始的桃亚属植物野生种,未发现与栽培种有直接的关系。在普通桃的地方品种中,西北油蟠桃、华北碧桃、垂枝桃、矮化桃等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外壁纹饰均为直纹,有少量穿孔或不明显穿孔,说明蟠桃、碧桃、垂枝桃、矮化桃应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类型。供试材料的花粉粒形状以椭圆形为主,且首次发现哈太雷品种的花粉粒呈为圆球形。  相似文献   

17.
刘林 《园艺学报》2015,42(9):1831-1836
为探讨十字兰花粉小块中成熟花粉的超微特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开花期的花粉进行超微观察。结果表明:(1)花粉小块表面的花粉壁与花粉小块内部的花粉壁结构差异明显——表面的花粉壁层次多,由外向内依次是覆盖层、基粒棒、外壁内层–1、外壁内层–2和内壁;内部的花粉壁层次少,缺少覆盖层和基粒棒。(2)成熟花粉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一样含大量高度凝集的染色质,占据细胞核多半空间。(3)营养细胞中缺少脂滴、淀粉粒和贮藏蛋白,显示成熟花粉不贮藏大分子营养物质。归纳起来,十字兰花粉小块表面和内部的花粉壁结构不同,营养细胞染色质凝集以及大分子贮藏物质缺乏是成熟花粉最为显著的超微特征。  相似文献   

18.
凤仙花属部分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国产凤仙花属( Impatiens L. ) 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花粉, 左右对称, 大小为1510~3112μm ×2511~4211μm, 具角萌发孔, 4沟, 沟细 而短; 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 网眼明显, 大小不一。根据花粉形状, 可将凤仙花属花粉分为近圆形、椭圆 形和矩圆形3类。种间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网脊宽度、网眼内附属物等方面。花粉特征与植 物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萌发孔类型来看, 与水角属(Hydrocera Bl. ) 的3沟花粉相比, 凤仙花属在凤仙花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