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肉桂混交对毛竹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毛竹肉桂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桂混交可促进造林母竹的生长,也可促进新生毛竹的生长:造林当年竹桂混交林地母竹的成活率、母竹当年长新率(母竹造林当年长新竹的比例)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增长0.8和10.4个百分点;3年内混交林地新生毛竹数量、竹高、冠辐、枝盘数和竹鞭数、鞭径、1m长竹鞭鞭节数、鞭幅、鞭深年均增量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新生毛竹高64.3株/hm~2、46.1cm、17.9cm、4.0枝和1.1根、0.23cm、~2.7节、18.9cm、-1.4cm。竹桂混交在闽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省崇阳县桂花林场,调查毛竹的母竹特性对新竹与地下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母竹发笋多于1年与2年母竹;胸径>4 cm及胸径2~4 cm母竹发笋均多于胸径〈2 cm母竹发笋;栽植4年的母竹发笋多于栽植3年、2年及1年的母竹;1年鞭的母竹发笋多于2年与3年生鞭的母竹。不同年龄的鞭长与鞭重所占比例依次排列为:壮龄鞭>幼龄鞭>老龄鞭;在以母竹为中心的1.5 m范围内,竹鞭上的壮芽数、弱芽数、笋芽数及休眠芽数依次为74.86,21.10,56.68个及8.68个,分别占总芽数的24.64%,13.98%,26.88%及3.19%。壮芽比例越高,说明地下鞭系统活力越旺盛。毛竹造林时要对母竹特性予以高度重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增加来年新竹数目。  相似文献   

3.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4.
一、种竹(母竹)的选择 从生长良好的竹材中选取1~3年生,胸径1~5cm生长健壮、分枝适度、枝叶茂盛、竹直秆圆、色正不开花、无病虫害的竹株作为栽植用母竹.取苗时保留竹鞭25~40cm,有不少于5个健壮侧芽、竹鞭切口保持平整无裂开.同时竹蔸必须带宿土,不少于5~10kg;并留枝叶3~5盘,截秆顶部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整无裂开.需运输的种竹,要将母竹竹蔸用稻草或其它材料包扎,以防止宿土脱落或鞭根及秆柄受损,并应及时浇水,保持根部湿润.  相似文献   

5.
一、母竹选择 母竹年龄应选1—2年生,胸径以5厘米左右较为合适。母竹过小,造林效益来得慢。母竹过大,难于挖掘栽植,也影响成活率。母竹要求分枝低,健壮无病虫害。  二、挖掘母竹 ①根据母竹第一盘枝的方向大致判断地下竹鞭的走向。在母竹基部5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后将其斩断;②来鞭保留30厘米长,去鞭保留50厘米以上;③挖掘时切忌摇动竹杆,以免损伤杆柄而影响成活;④母竹保留5—7盘枝桠。就近造林及时栽植,不必包扎。但在短距离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竹鞭、笋芽。  三、栽植技术 ①使母竹鞭根舒展,用细土将母竹周围…  相似文献   

6.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又称南竹,禾本科。原产我国,16世纪起陆续引种到日本和西欧、美洲等地,目前,除日本有一定规模栽培外,其余国家均为零星栽培,作为观赏。近年来,毛竹已成为山区开发的重点项目。它投入少,见效快,是实现富山、富民的致富工程。要使毛竹大母竹苗造林尽快成活、成林,达到高产、丰产,就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1 林地选择毛竹林地要选向阴避风,地势平缓的山谷、山脚、缓坡、平地、溪边、房前屋后那些土壤肥沃,土层深40cm以上的湿润、排水透气性能好的黄红壤及沙质壤土之地。2 选好母竹苗母竹苗应选择1~2年生的分枝低、枝叶茂绿、无病虫害的为好。地下部分要求来鞭30~40cm,去鞭40~60cm,鞭色鲜黄,鞭根健全,鞭芽饱满,至少保证2~5个健壮芽。  相似文献   

7.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8.
培育“带鞭竹母”专用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全国各地“竹业富民工程”、“世行项目造林工程”、“退耕还林项目”以及笋用林基地的蓬勃发展,竹业地位愈显重要,各地对竹母(一般带鞭母竹移栽造林)的需求和空缺急剧增大。各地在兴建优质母竹园、竹种样板示范林、丰产林基地并大力推广母竹造林丰产技术的同时,往往为竹母来源和质量问题犯愁,有时因立地限制带不到宿土、土球块或因沙壤地带无法带土带鞭或因长途运输、地点分散等大大影响栽竹成活率和满园成林进度。因此解决竹母来源、提高竹母质量、满足  相似文献   

9.
早竹又叫早园竹、燕竹,为刚竹属竹种,是重要的竹种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燕竹笋是竹笋中的上品,笋肉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每100g笋中含蛋白质2.74g、脂肪0.52g、总糖1.68g、粗纤维0.55g,还有磷、铁、钙等微量元素,至少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培育早竹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每667m2年产笋可达1000~1500kg,生产效益较高,目前已成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一、造林建园林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70cm以上、土层厚度50cm以上的地块造林,砂壤土最宜。造林时间从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除避开寒冻天气外均可。造林方法多采取移竹造林,母竹年龄最好是一二年生竹,根际直径1cm~3cm。挖母竹时需保留来鞭30cm左右,去鞭40cm~50cm,一般将毗邻2~4株母竹联挖成丛,鞭?多留宿土,用草绳包扎。挖出的母竹,留枝4~5盘,砍去顶梢。母竹栽植密度一般每667m270~90株。栽植时先填表土,再填心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cm~5cm。一般造林后第3年即可形成竹园,进入产笋生产期。二、高产措施(一)竹林结构的建立和调整。竹林结构包括地上结构和地下结...  相似文献   

10.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