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对哺乳动物生精细胞进行显微授精这一新型体外授精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方法、细胞周期及调控、基因印迹及其运用前景进行较系统全面的概述,旨在促进我国同类研究的快速发展,使该项技术早日在我国畜牧业和濒危动物保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22,(1):30-31
<正>1.单雄单雌授精用1只雄蜂精液给1只蜂王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称为单雄单雌授精,这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雄蜂是单倍体,在精子形成时没有进行减数分裂,仍然是16条染色体。因此,1只雄蜂所产生的所有精子在遗传上是一致的,单雄授精蜂王所产生的雌性后代比多雄授精蜂王产生的雌性后代在亲缘关系上更近一层,属于超同胞。操作方法:采集精液前授精针头内充满生理液,  相似文献   

3.
母牛发生不孕病的原因有很多,如发情期内选择授精时机不恰当,冷冻精液的解冻技术受破坏,授精技术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衰老性的和天生性的不孕症等,本文对规模化养牛场母牛不孕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根据临床实践积累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传统的子宫颈内授精、子宫颈后授精及子宫内深部授精。在丹麦,事实上传统的子宫颈内授精是唯一的授精技术,故本文仅讨论在进行子宫颈内授精在生产中,常在人工授精前或在人工授精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母猪刺激。当然,也有的猪场在人工授精时并不使用诱情公猪对母猪进行刺激,据说母猪在授精时也表现的很冷静,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蜜蜂的交配是在空间飞行中进行,而且是多雄授精,难以控制自然交配。为了研究蜜蜂的育种和遗传学,国外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已开始研究西方蜜蜂的人工授精技术,经逐步改进和发展,研究制成比较适用的采精和授精仪,并广泛应用于养蜂科研和生产实践;对属东方蜜蜂的印度蜂的人工授精技术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有授精成功的报道(J.woyke.1973)。国内已于1959年取  相似文献   

6.
沈育初 《中国蜂业》2013,(11):34-34
2007年薛运波在养蜂刊物上刊出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连载文章,其中提到:1959年现代养蜂家周崧,开展仿雄蜂生殖器授精针头研究与探讨。几十年中,未见有关文章发表。分析原因第一是仿雄蜂生殖器授精针头很大,一插入阴道口蜇针腔已与背、腹钩脱开。我国到今天,一直沿用老背、腹钩来打开蜂王蜇针腔,靠它们单相左右向外挤压把蜂王蜇针腔撑开,十分容易脱钩。  相似文献   

7.
猪人工授精的技术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早期断奶的管理体系的应用增加了断奶仔猪窝数,其本质的原因是由于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的增加。通过使用人工授精,采用先进的遗传学而得到生产和经济效益,已有相当多的文献记录。一般来说.每千克增重通常降低成本5.7英镑。然而,在养猪业中,使用人工授精产生的繁殖性能仍然不一致。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同时,我们还必须发展和制订人工授精生产方案和授精方法,这将有利于人工授精技术在整个行业的使用。下面,作者集中对成功授精所需要的理想精子数目、新的授精技术及方便于授精的精液添加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改良甘南牦牛的关键辅助性繁殖技术手段,研究发现娟姗牛是甘南母牦牛杂交改良的最佳父本,因此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易于操作的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辅助生殖技术,对当地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待配母牦牛个体的筛选、群体的组建、饲养与管理、冻精质量与受精潜能的评估、牦牛发情临床鉴定、人工授精标准程序、妊娠诊断与管理等环节,对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的标准进行完善,在夏河县多家牦牛养殖合作社进行推广应用,并通过比较授精技术优化前后母牦牛的产道疾病、受胎率与产犊率,分析牦牛生产效果。结果显示,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辅助繁殖技术优化后,牦牛发情鉴定准确率高达85.98%,群体受配后整体妊娠率为85.86%,产犊率为92.09%,与传统授精技术相比显著提高;且授精后牦牛产道疾病发生率及胎衣不下、子宫脱出等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优化后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母牦牛技术可显著提升牦牛杂交改良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本文对奶牛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授精时机和授精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为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家畜性比的综合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性别控制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性别综合控制技术,包括排卵时间确定,生母技术,生公技术。使生母率控制在76.0%以上,生公率达72.8%,并对家畜性别控制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适时授精性别控制仪。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本文对奶牛的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授精时机和授精部位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为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六、授精师的技术水平及一次输入的精液量及精子数对受胎成绩的影响Picket等1974年曾对授精师的技术水平与一次输入的精液量及精子数对受胎成绩的影响研究认为:技术水平等级低的授精师在精液量大和输入精子数多的时候,受胎成绩和高水平授精师差距小。反过来讲...  相似文献   

13.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养猪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猪人工授精技术还没有普及。为了适应养猪业发展步伐,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养猪场建立了采精站,针对北方冬季寒冷的特点,探索在采精室安置暖气和空调,授精时用护腕包裹授精瓶等前提下应用猪人工授精技术,达到促进我国北方地区养猪业健康良性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 做好对授精人员的管理 要挑选出责任心强、授精技术熟练的员工组成输精队伍,制定严明的奖罚制度,把受精率指标与输精人员奖金挂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劳动积极性。这是获得高受精率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过去几年里,利用低精子剂量进行猪人工授精的多项新技术已经开发成功和/或已进行了评估。借助这些新技术,可以将含有较少精子数的授精精液输入母猪的子宫体(子宫颈后输精)或子宫角(子宫内深部输精)。通过子宫颈后授精技术,用3倍稀释的精液已能够使母猪成功怀孕;借助子宫内深部授精技术,用稀释比例高达20倍的新鲜精液或6倍的冷冻一冻融精液能使母猪成功妊娠,且所获得的繁殖性能与采用常规人工授精技术的母猪相近。最近,一项借助腹腔镜将精子输入输卵管内的新技术已经开发成功,以此作为这些技术的补充。研究表明,此腹腔镜法人工授精技术可适用于稀释精液和性控精液的人工授精。此新技术的开发成功将使当前可用精子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应用。借助适当的授精技术,可以使冷藏精液、冷冻-冻融精液和性控精液轻易获得较高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我国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方法,概述了数量遗传学、育种值估计、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技术等在肉牛育种、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授精技术和克隆技术等繁殖技术在肉牛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研究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宝鸡地区荷斯坦奶牛发情周期排卵时间、授精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不同产犊季节对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有显著影响,青年牛与成年牛发情后排卵时间有显著差异。产后第一、二次与三次以上发情输精受胎率有显著差异;产后母牛用药物处理和不处理,授精效果差异显著。表明,在奶牛产后子宫正常情况下,在第一、二情期授精效果最好;发情周期在19-23d受胎率提高;排卵8h内输精、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对5头屡配不孕育成牛的临床与内分泌学研究发现,有的发情持续时间和发情排卵间隔时间较长。经适时追加授精,在1个情期内,4头实验牛中有3头受孕。实验牛在非授精发情周期和授精发情周期的外周血浆P4和PGFM无异常变化,说明这些牛的屡配不孕与管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动物精子的性别可通过流式精子分选仪和DNA标识进行鉴定,而利用鉴定性别的精子(即性控精子)并借助人工授精技术或其它授精技术产生的后代,在过去5年中估计已多达30000个(其中大多数是母牛)。有关文献资料证明,能有效地区分X精子和Y精子的唯一标记物是精子染色体中的DNA。众所周知,目前世界各地采用的方法是Beltsville精子分选技术,该技术根据X精子群和Y精子群中DNA相对含量上的差异,用荧光染液(Hoechst33342染液)标记精子,随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经荧光标记的精子,从而达到分离精子的目的。目前,X精子或Y精子正常的生产速度是每小时1500万个,该项技术已在家畜、实验动物和动物园动物中应用,如果将该技术应用在人上,在预选后代性别比例上可达90%~95%的成功率。因动物品种不同,性控精子在动物体内的授精部位也不相同。常规的人工授精技术、宫内授精技术、输卵管内授精技术、用于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in-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或子宫角深部授精技术均能有效地使动物怀孕,至于利用哪种技术进行性控精子的精则取决于动物品种。尽管所有动物都能获得高纯度的分选精子,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利用低剂量精子还难以让母猪怀孕。子宫角深部授精技术每次授精0.5~1.00亿个性控精子已能产生可喜的效果:利用特制的输精管,输入常规人工授精所需精子量的五十分之一的性控精子,足以使动物怀孕。性控精子通过常规的授精技术能够被猪成功利用前,还需重新设计输精管,同时输精的次数和每次授精时精子数量也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分选精子的低温保存技术已被牛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尽管已能利用冷冻的性别分选精子生产小猪,但是性别分选精子经冷冻和解冻处理后在常规生产中的应用还未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本文将讨论猪精子性别分选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将性别分选技术应用于养猪生产中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20.
胚胎移植在奶牛群中的应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适时授精有规律地观察供体牛发情的征状,是为准确判断最佳的授精时间所必须。通常对供体牛采取两次授精,以增加获得受精卵母细胞的机会。第一次授精时间,约在供体牛开始发情旺期后8~12小时;约8~12小时之后,再重复授精一次。每次授精用细管冻精一支,如第二次授精时,供体牛仍处于发情状态,则须在8~12小时之后,行第三次授精。如果供体牛的发情旺期持续甚长,将预示胚移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可用于移植的胚胎的总数,也须依靠于精液的质量。用高质量的精液授精,必将获高数量受精卵母细胞的效果。冲卵(胚胎)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