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产养殖》2006,27(1):24-24
淇河鲫鱼(又名双背鲫)产于淇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堪称鲫中上品、“国之瑰宝”,是河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人为滥捕滥杀行为,淇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淇河鲫鱼的资源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淇河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Qihe)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鲫属(Carassius)是河南省独有的地方物种,为天然雌核发育三倍体;生长速度快,脊背宽厚,称"双背鲫"。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林州市得天和淇河鲫鱼养殖有限公司(农业部健康养殖场)进行了淇河鲫鱼微流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养殖场内6号池,池南北长40m、东西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河鲫鱼。 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的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胸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  相似文献   

4.
河南淇河鲫鱼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淇河鲫的心、肌、眼、肝、肾和脑六种不同组织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特征,并同普通鲫鱼的对应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淇河鲫鱼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没有发现重复基因表达,推测淇河鲫为功能二倍体。  相似文献   

5.
淇河鲫鱼是河南省独有的名贵鱼品种,曾为皇帝贡品,它是雌核发育的三倍体鱼,俗称“双背鲫”。淇河鲫鱼,尤其是400g/尾以上的大规格成鱼,其价格高于其它品种的鲫鱼。用大规格的淇河鲫鱼鱼种养殖淇河鲫鱼成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成鱼规格大、市场销路好等优势,因此掌握大  相似文献   

6.
淇河鲫鱼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淇河鲫鱼(简称淇鲫)因产于河南淇河而得名。据汤阴县志记载:“淇鲫产于西北乡许家沟、大来店一带之淇河中,体皆双脊,形扁圆,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其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时代常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许,时称可与黄河之鲤并列,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在古诗中也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佳句。另外,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在河南辉县从事发掘,在琉璃阁区的战国时代墓中,找出鼎、鬲等器,里面都有鱼骨,其中尤以鲫鱼为普遍。可见淇鲫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24日上午,鹤壁市水利局在淇河 举行了隆重的淇河鲫鱼人工放流仪式。此次淇河鲫 鱼人工放流由鹤壁市水利局组织实施,共在淇河 桥、许沟、辛村等9个河段放流了规格为5至7厘 米的淇河鲫鱼鱼种200万尾,投入资金30多万元。 同时,鹤壁市水利局还在各放流河段设立了醒目的 禁渔区标志。  相似文献   

8.
淇河鲫鱼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淇河鲫鱼作为河南省境内淇河特有的名优地方鱼类品种,因体双脊(俗称双背鲫)、形扁圆,肉呈蒜瓣状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淇河鲫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淇河的鲫鱼资源严重衰退,急需开展保护。  相似文献   

9.
双背鲫鱼     
双背鲫鱼产于豫北淇河中段,故又称淇河鲫鱼。双背鲫鱼与一般淡水鲫鱼不同,一般鲫鱼鳞色灰黑,而双背鲫鱼色则略呈金黄,和鲤鱼相似;一般鲫鱼公母数量大致平衡,而双背鲫鱼“ 10鱼9母”,是典型的母系家族;一般鲫鱼体型扁平清秀,个小体轻,重不过0.5公斤左右,而双背鲫鱼体型丰满浑厚,个大体壮,重的高达2.5公斤上下;一般鲫鱼为2倍体鱼类,而双背鲫鱼为罕见的三倍体鱼类,脊背厚度为一般鲫鱼的2倍,似有双脊,故称双背鲫鱼;其生长速度快,为一般鲫鱼的2.5倍,含肉率为一般鲫鱼的1.2倍,是世间的稀有品种,《诗经》中“厚背鲫”的记载使之独俏“鲫”群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0.
淇河鲫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淇河鲫鱼,是河南独有的地方品种,因产于淇河,故名为淇河鲫鱼。它与普通淡水鲫鱼不同,普通淡水鲫鱼一般鳞色灰黑,淇河鲫鱼则略呈金黄,和鲤鱼相似;一般鲫鱼较扁平,体形清瘦,淇河鲫鱼则脊背宽厚,体形丰满;一般鲫鱼为2倍体鱼类,淇河鲫鱼则为罕见的3倍体鱼类;一般鲫鱼生长速度慢,而淇河鲫鱼则生长速度快,背脊厚度为一般鲫鱼的2倍,因而淇河鲫鱼被称为双背鲫鱼。  相似文献   

11.
<正> 该项研究自1982年开始,在淇河各段捕获、测量、解剖、固定鲫鱼标本1172尾,其形态性状值符合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分类特征(伍献文等,1977)。采用淇河鲫肾细胞体外短朗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在细胞中期分裂相观察其染色体数目为2 n=162±,而普通鲫Carassius aurutus auratus(L.)染色体数目为  相似文献   

12.
淇河鲫因产于河南省北部一条东西流向的山区性河流淇河而得名,是和普通鲫鱼具有显著差异且经济性状优良的地方鲫鱼种群。由于其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疾病少、容易繁殖,且体高背厚、含肉率高、肉味鲜美等优点,深受养殖户及广大消费者喜  相似文献   

13.
淇鲫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鲫。淇鲫就是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脚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流经河南的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浚县、至淇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平均流量每秒1473立方米。其特点是:整个河流河谷狭窄,河床两岸群峰峻秀,千岩万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在水文地…  相似文献   

14.
淇河鲫与野生鲫形态及染色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淇河鲫和普通野生鲫的传统形态学性状和框架性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并对其染色体数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淇河鲫为三倍体,3n=156±,野生鲫为二倍体,2n=100±.(2)淇河鲫在体高、体厚等方面显著大于野生鲫,符合"双倍鲫"的形态特征,且侧线鳞数也多于野生鲫;而野生鲫在头长、尾高方面占优.(3)淇河鲫相对怀卵量显著高于野生鲫,而相对肠长显著低于野生鲫,这与淇河鲫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淇河鲫鱼资源增殖保护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剑惠  张国彦 《河南水产》2004,59(4):34-35,33
淇河鲫鱼在封建时代一直是宫廷贡品。据传自第六代商王始,历代君王喜食者甚多,明清等代“常专差奉献,颇受嘉评”,“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古诗中曾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异育淇鲫是以淇河鲫鱼的卵经兴国红鲤精子刺激行雌核发育而来,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而受到广大养殖业者的青睐。近几年来已推广到全国很多地方进行养殖。2004年3月至10月我们对异育淇鲫成鱼进行池塘主养实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有两条历史名鱼,一条是中华四大名鱼之列的黄河鲤鱼,一条是历代专差贡献皇帝的贡品淇河鲫鱼。黄河鲤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河南乃至沿黄各省区渔业的发展。淇河鲫鱼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河南渔业加速发展新的生长点,从种质论证到资源保护,从淇鲫良种基地建设到繁殖、不同模式的养殖,都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百倍的努力。现将唐国鲫高级工程师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以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8.
淇河鲫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安阳西部,自林州市临淇镇罗圈村至五龙镇河头村18km12km2河段。淇河水流平缓,溶解氧含量高,水位消落不明显,且河床遍布大量连片的沉水、挺水植物,是淇河鲫鱼产卵、繁殖的最佳水域。淇河鲫鱼胸尾鳍透明,背色浅褐,腹色银白,鱼背宽厚,体态丰满,俗称  相似文献   

19.
淇河流域处于太行山东麓,是河南省典型的保存完整的生物多样性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河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淇河鲫鱼就产于该区域。全面掌握淇河鲫鱼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对于保护淇河渔业生态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淇河鲫鱼这一优良经济鱼类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淇河鲫鱼的生物学特点进行了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得到了一套适应淇河鲫鱼的无公害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淇河鲫又叫双背鲫鱼,属鲤形目、鲤科,是一种优质淡水经济鱼类,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含肉率高,为一般鲫鱼的1.2倍,且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疾病少、易饲养、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