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峰县从1950年开始,植树造林,至1975年基本实现了平川林网化。全县176个平川公社,营造起农田防护林76700亩,主带2500条,副带2700条,延长3870公里,构成3100个网眼,保护着86万亩农田。营造护岸林550公里,465公里公路干线和21条550公里长的主灌渠也基本绿化,加上治沙、荒山造林,至1979年,全县已有林地面积194万亩,占  相似文献   

2.
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小召公社,近年来林业生产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目前,造林保存面积达1.8万亩,比1977年增加了1.3万亩。1977年至1981年间,平均每年造林保存面积为2700余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35条,总长213公里,构成216个网眼,使4.3万亩农田初步受到保护,防护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也随着提高,甜菜和油料的产量,近两年  相似文献   

3.
杭锦后旗全旗总土地面积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亩,耕地面积八十四万亩,适宜建林网的耕地面积七十七万亩。全旗现有林十九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八万四千亩,盐碱地造林五万五千亩,沙荒造林五万四千亩。森林覆盖率7.9%。共营造农田防护林主、副林带总长四千四百八十公里,林网化程度达71.6%。三分之二的人工林是三中全会后搞起来的,1983年造林十万四千亩,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原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三百八十五万亩,人口二十三万,耕地面积一百万亩,全县宜林荒地较多。过去林业比较落后,解放三十年来,林木保存面积只有十万  相似文献   

4.
赤峰地区的城子公社坚持大搞植树造林,十三年来,全公社共栽植松、杨等乔木七万四千多亩,柠条等灌木五千多亩,使全社八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林木覆盖率达百分之三十九点二。一九七○年,这个公社开始搞以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为主的植树造林运动,先后营造起农田防护林带一百零二条,主副带交织,构成一百一十七个网眼。从一九七  相似文献   

5.
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闻名中外的赤峰市郊区太平地乡,对自产的杨木进行综合利用深加工,先后办起了胶合板厂、钢木家具厂、纤维板厂,使每立方米木材的产值由200元增加到1000多元。这个乡从60年代开始大面积营造农田防护林,目前有林地面积达3.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2%,其中农田防护林176条,长236公里,形成203个网  相似文献   

6.
赤峰县城子公社,地处丘陵山区,过去是个“光山秃岭干河川,广种薄收靠老天”的穷地方。为了彻底改变这里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1974年以来,公社党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本着农牧林业全面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制订了种树种草,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规划,并把规划逐步变成了现实。先在2万亩耕地上,营造起农田防护林带103条,构成117个网眼,实现了平川农田林网化。接着又向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县是我区风沙危害严重地区之一。1961年5月31日的一场12级暴风,因那时林木稀少,致使全县85%的播种面积受灾,10余万亩小麦单产只有9片,9万多亩棉花和大高粱绝收。 自1964年以后,全县各族人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护田林带目前保存面积达18,000余亩,增强了抗御风沙灾害的能力,全县受灾面积24,000余亩,绝收面积减少到18,000余亩,减少了风沙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夺得了粮棉的丰产丰收。 一、林带面积大的社队灾情就小  相似文献   

8.
董福 《陕西林业》2001,(5):21-22
渭南平原面积大,黄、谓、洛三河穿境,渠路密布,营造农田防护林有着丰富的渠路资源。因而平原绿化是林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渭南林业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已实现林网化的农田面积达562.1万亩,占应建农田林网的82.5%;完成农林间作61.83万亩,占应建面积的50%;完成道路、渠坝、河堤绿化2万余公里,绿化率达80.1%,村庄林木覆盖率达66%,防田林网逐步恢复,平原绿化初级达标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区域性平原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9.
哲盟科左后旗铁牛乡七棵树村地处科尔沁沙地,总面积3.8万亩,沙丘面积2.85万亩,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达1.6万亩。农牧业生产上不去,群众生活困难。从1964年起,二十年来他们坚持治沙造林,现在全村林地面积已经发展到17211亩,占总面积的45.3%,林木覆被率达34.7%,自然面貌和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大面积的治沙造林,使1.6万亩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基本固定,变成了绿洲,林地中的动物和鸟类逐渐增多,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全村有4千多亩农田,1972年营造农田防护林带27条,总长达2.4万多米,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五年来,赤峰市郊区大庙镇种树种草成绩显著。全镇宜林地28万亩,已经种树种草22.7万亩,其中种树21.3万亩,成林达7万亩,“四旁”植树14万棵,林草覆盖率达到32.4%。农田防护林带360多条,构成大小网眼580多个,防护耕地面积3万亩。大庙镇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呢? 这个镇的历届党委和政府都很重视植树造林工作。1980年以前,他们经过规划,实现了本镇阴河两岸平川的林网化,林木保存面积达到9.1万亩。1981年,镇党委和政府通过实地调查,决定把全镇的绿化  相似文献   

11.
哲里木盟国营三义堂农场,从1976年到1978年全面完成了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任务。全场1.8万亩基本农田,营造主、副林带32条,形成20个网眼方田。与此同时,他们在  相似文献   

12.
內蒙东部防护林营造計划是在1951年配合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計划制訂的。规划范围包括呼、昭、哲三盟的13个旗(县、市),原計划造林面积为3千多万亩。从1952年开始勘測,1953年正式进行营造,几年来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在营造防护林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哲、昭两盟防护林地区到今年春,已完成1,390多万亩,占原計划的40%多。哲盟完成的730多万亩造林面积中有440多万亩防护林(其中农田防护林369万多亩)。从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赤峰市委、政府开始大规模组织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采取了统一规划、分区治理的措施,平川地区以四旁绿化、农田防护林为主,丘陵山区以治理水土流失,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为主,沙区以营造防沙固沙林为主,防沙治沙工作全面展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的启动实施,赤峰林业进入发展阶段,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建设的理念,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赤峰市的重点和亮点工作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1978年到2003年的26年间,全市造林保存面积2880万亩,平均每年保存110万亩。截…  相似文献   

14.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15.
四子王旗地处乌盟后山地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旗县之一。全旗风蚀沙化面积为29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1.82%,而且分布较广,遍及农牧区。尽管近年来营造了13.5万亩农田防护林,但大部分农田仍受  相似文献   

16.
波阳县自1987年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使全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确保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全县年增收粮食5000多吨,增幅达10%以上。 波阳县长期以来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该县受风沙危害的耕地达30万亩,年损失粮食1万多吨。1986年,全县粮食亩产仅270公斤,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此,1987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防护林,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呼盟海拉尔市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通过增加投入、造林绿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海拉尔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市属国家三北防护林规划区,多年来,他们把造林绿化的重点放在营造西山防风固沙林和东山农田防护林上,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东山建起农田防护林带19条,防护面积达20万亩,初步形成了防护体系,在西山人工造樟子松林10多万亩,形成西北大型防风固沙林带,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为使海拉…  相似文献   

18.
湖北枣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故里,素有“古帝乡”之美誉。多年来,枣阳狠抓县域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培育绿色经济,以发展林特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枣阳位于汉江中游,曾是湖北省有名的“风口子”、“旱包子”和“雹窝子”。风、沙、雹、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枣阳高举生态建设大旗,因害设防,构建了防护林体系,营造主副林带26条603公里,建农田林网网格2317个,基本形成了带、网、点、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为100万亩农田构建了绿色屏障,使农田亩增产50公斤-60公斤,提高了农田单产,确保了稳产。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网采用那种结构,配置什么树种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我场为此作了调查。我场位于洞庭湖西侧,总面积105000 亩,1972年冬移民办场后,重新植树造林。10多年来的绿化建设,以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网初具规模,林木覆盖率达11.8%。宜建农田林网面积69229亩,已建50914亩,占74%,宜建防护林带202.3公里,巳建136.5公里,占67%;还有带状防护林2924亩,村庄、片林、果木防护林9518亩。立木蓄积14000立方米,近年来更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总土地面积1224万亩,其中荒漠化面积占64%。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奈曼旗全旗上下齐参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全旗有林地面积达到450万亩,有效治理沙地5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68%,林草覆盖率60%。主要作法是: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大面积荒漠化地区,营造网格状防护林体系。该旗东北部兴隆沼(时称穷棒子梁),方圆面积78万亩,雁不落,兔不卧,一片茫茫沙海。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已建成主干林带4条212公里,副林带1044条999.8公里,形成32个网络。如今造林保存面积36万亩,森林覆盖率45.6%,林草覆盖率76.6%,有效防护面积46.8万亩。在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区建设生物经济圈。选择平坦地块,以户或联户为单位,在四周营造防护林,内部打井配套。按“水、草、林、粮、经”五配套的标准,综合建设,种植林粮、牧草和经济作物。到目前,全旗建成生物经济圈14835处,71.7万亩。在高大沙丘、流沙、半流沙、沼地区,进行沙地综合治理。主要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飞播牧草。目前人工造林9万亩,种草2万亩,禁牧38万亩,综合治理面积30万亩,占沙地面积的60%。在居民较多的沙沼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