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鸟     
在老家陇南 ,人们习惯上把麻雀称为“家鸟”。麻雀曾与蝇、蚊、鼠同列 ,是“贫下中农”“严打”的对象。尽管有“历史”问题 ,但由于在墙头檐下生息、朝夕与人相处之缘故 ,外婆对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多时烦 ,无时念。忽有一日 ,当发现麻雀已是千山飞绝、万径踪灭时 ,年迈的外婆便诧异了 :“家鸟上哪去了?”麻雀何去?外婆虽不识字 ,却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一言难尽的问题。曾几何时 ,秦岭深处的故乡俨然是麻雀的天国乐土 :看 ,房前屋后 ,枝头树梢 ,到处是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的麻雀。家有贫贱 ,户有大小 ,但每家每户总不能没有一、两群…  相似文献   

2.
麻雀的命运     
麻雀是乡间最常见的鸟之一。在北方,大多数鸟忍受不了漫长冬季的寒冷,纷纷南迁,只有麻雀留了下来。无论是落叶纷飞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只要走出屋门,一抬头,在木栅栏或是树枝上,总能看见几只体型纤小、毛色土灰、鸣声短促琐碎的麻雀。别看小小的麻雀在偌大的地球上与世无争地生活着,但麻雀家族的命途却是多舛的。  相似文献   

3.
鸟是美化环境的天使 ,又是大自然的美妙歌手 :黄鹂鸣春 ,八哥呼食 ,麻雀唱晚 ,雁唳太空 ,紫燕呢喃……百鸟千音 ,何其丰富 ;声化天籁 ,何其动听!此外 ,它们还是人类优秀的气象预报员。它们对气压的变化 ,阳光的强弱 ,以及雷雨前大气中的积电现象非常敏感。这些气象变化 ,往往直接影响到鸟的啼唱、飞翔以及候鸟到达和出发的时间 ,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所启示和裨益。知四时报季节的鸟有不少 ,如小莺报春 :“莺入新年语 ,花开满故枝”(唐·杜甫) ;布谷鸟报夏 :“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 ;大雁报秋 :“满林黄叶雁声名”(清·王士桢)…  相似文献   

4.
正很喜欢一本杂志封面上的图画:冬日里一棵光秃秃的树枝上落满了麻雀,在落日余晖的辉映下,树鸟一色,橙红宁静,让人看了温暖。麻雀的静穆肃立使树灵动起来。我从画面上不仅看到翩然的光影,而且听到了喧闹的音符。麻雀是温暖寒冬、熠熠闪亮的灯盏,是跃动的火焰。冬日里,因为它们的执着留守而让我们不再感到寂寞。蜗居城市的人没有乡村农夫的福分。每一个早晨,农夫不是被闹铃惊醒而是被鸟声唤醒。我也有同样的生活经历,所以,至今仍能回想起小学五年级作文课上一篇作文的开头:凌晨,窗前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唤醒了沉睡中的我。这鸟就是麻雀。它们如灰  相似文献   

5.
在乡下的老家,儿子弄了一杆塑料玩具枪持在手里,在院子里煞有介事地晃来晃去,到处寻找需要他来“枪毙”的目标,一个劲儿地冲着他奶奶嘟囔着:“打哪儿啊?打哪儿啊?——连个麻雀也没有!”   我心里忽然一震——连个麻雀儿也没有?眼光不觉投向场院、屋檐、树梢儿和晴空,搜索半天,真的是连一只麻雀儿的影子也没见到,心里不禁空落落的:小麻雀们都飞到哪儿去了?母亲在一旁答道:“不光麻雀,这几年,什么 鸟儿都少了,喜鹊、啄木鸟、布谷鸟、猫头鹰,还有老鸹,轻易见不到一个了……   往前推个十来年,村子里可不是这般鸟声寥…  相似文献   

6.
善待鸟儿     
我在西欧看到鸟们所享受到的优厚待遇,便有了要善待鸟儿的感受。卢森堡这座城市的地貌真是独一无二。市中心被一条人们称为“大峡谷”的裂谷一分为二。谷里如刀削斧劈.十分陡峭,而谷顶两例高地又很平坦,不似罗马街道的高低起伏。由于它峡谷上有城市.城市里有峡谷.使卢森堡与城市周围的绿树、青草、碧水浑然一体。更有各类飞鸟,或烟耿于市井之间.或骤落于裂谷之壁,快活得如一群小天使。在广场一角,忽见一位老者将金灿灿的玉米撒手地上,引来黑压压的一群麻雀卿卿啄食。真想不到,鸟类王国的下等公民.在这里也养尊处代,过着不劳而…  相似文献   

7.
一只小小鸟     
<正>去年十一长假里的一天清晨,我到小区对面的朝阳公园遛弯儿。公园北面的小土山旁,有一片篮球场大小的湖面,湖岸上种着垂柳、紫叶李等一些不算高大的树木。快到湖边的时候,树从里传出象刚孵出的小鸡"吱、吱"的叫声。屏气凝神寻着声音轻轻地走过去,在一棵紫叶李上,有一只黄绿色的小鸟在树冠里的小枝上一蹦一跳的欢叫着。小鸟差不多有麻雀的一半儿大小,背上橄榄绿色,腹部、眼后都是嫩黄色,很是好看。小鸟好象一点儿也不怕人,也没飞走也没停声,只是从这个树枝蹦到另一个树枝继续叫着。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农村,但记忆里好象也没见过这种鸟。鸟的大小、背  相似文献   

8.
乌鸦与麻雀     
乌鸦与麻雀岳春恩长期以来,乌鸦声名狼藉,背着恶名,被人视为“不祥之鸟”。说什么:“老鸹叫,祸来到!”究其原因,完全是人们“以貌取鸟”所致,因为乌鸦长相丑陋、叫声凄历。其实,这是冤枉了乌鸦,乌鸦不仅对入无害,它还是消灭害虫、鼠类的益鸟呢。乌鸦是杂食性鸟...  相似文献   

9.
鸟祭     
早上,有一只鸟站在院内的晾衣绳上,不停的跳着,叫着。鸟不大,跟麻雀差不多,我估计是从院后竹林里飞来的。一院的阳光,一院的鸟鸣。晌午,这只鸟还在叫着;太阳挨着山了,小鸟依旧不归。“爸,有只鸟!”在屋里看电视的儿子惊呼起来。窗关着,纱门也关着,这鸟怎的钻...  相似文献   

10.
麻雀     
很喜欢一本杂志封面上的图画:冬日里一棵光秃秃的树枝上落满了麻雀,在落日的余晖的辉映下,树鸟一色,橙红宁静,让人看了温暖。麻雀的静穆肃立使树灵动起来。我从画面上不仅看到翩然的光影,而且听到了喧闹的音符。  相似文献   

11.
又闻鸟叫     
走在下寨子的山路上,忽听到不远处的林中响起清脆的鸟叫声,“咕咕……”、“啾啾……” 叫声间杂,很是动听。猛然想起上次听到的鸟语欢歌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小时候故乡的小山村多的是鸟儿的欢叫,麻雀、喜鹊、布谷鸟、啄木乌……随处可闻。弹弓常是男孩子们必备的武器,瞄准的目标多为树上的小鸟。不知何时,麻雀被列为了“四害”之一,大人们也加入了捕杀者的行列。渐渐地,鸟儿少了,害虫、鼠害越来越猖獗,粮食减产、作物歉收。令人们疑惑不解的是,拌有鼠药的药饵要么始终完好如初,要么被家畜或小孩误食而亡。真不知是人类的智…  相似文献   

12.
国家林业局将麻雀列入了益鸟之列和省级动物鸟类保护名单,真是令所有爱鸟者欣喜。近日,欣闻湖南省又发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其中有“凡捕获和出售麻雀的人将受到严厉惩处”的条款。如是,蒙冤半个世纪的鸟中“右派”——麻雀终于平反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我正读中学,校方规定了每个学生要消灭3只麻雀、五只老鼠的任务。由班生活委员负责验收登记。为方便操作,每只麻雀交两条腿,每只老鼠交1条尾。那时,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并称“四害”,人们开展了全国性的灭“四害”运动。我们班上一位姓莫的同学,有一手弹弓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的三道眉草鹀,在临沂地区俗称丽头子,为一种小型鸟,数量较多,分布仅次于麻雀。过去不被人重视,甚至有的说它毁禾谷是害鸟,但是根据调查资料证实该鸟主要以农林害虫为食,其次为杂草种子,加之鸣声宛转动听,有点缀风景之功,故为益鸟,应大加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大城市都有麦当劳汉堡店。店外,麻雀和鸽子是小孩和老年人最喜爱的鸟,他们把面包屑给鸽子吃,麻雀在人们身边欢欣跳跃。由于人们保护野生鸟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大批鸟类随之繁衍增多,麻雀和鸽子粪便影响了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在“不许杀害”的原则下,以洛县...  相似文献   

15.
鸟葬     
鸟葬李岗那棵枣树在距离地面五、六十厘米的地方,突然分为两岔,齐头并进地疯长着,蹿过房檐,高高地耸立在奶奶的院子里。童年的我总爱望着房檐和枣树。太阳升起和太阳沉没,麻雀聚集在房檐和树枝上,总要叽叽喳喳,嚷个没完。年年三百六十天,除却风沙雨雪天气恶劣,它...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接触的鸟类中,或许最先见到的鸟类就是麻雀了。这种单纯而又朴素的小鸟,形不惊人、貌不压众、声不婉转,在很多人看来算不上"美",甚至还有点"土"。但它那活泼的性格、灵巧的智慧、可爱的外形和坎坷的历史,从它跃入我眼帘的那一刻便翩翩浮现,深深地印到了心里,成为我提笔一刻准确意识到的心中最美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春日的一个清晨,我百无聊赖地走在大街上,忽然路旁的树丛中传来几声清脆婉转的鸟鸣之声。抬头望去,只见有两只艳丽的小鸟在树上跳舞唱歌。这鸟声对于久居城市的我,宛若来自天籁的声音。倾耳聆听这美丽的声音,我心中生出对鸟的种种记忆。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河沟里自由自在的游鱼与在村野上空飞来飞去的鸟总引起我无穷兴趣。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树林,林子里住着很多很多小鸟。我特别喜欢和伙伴们去掏鸟窝。傍晚,鸟儿回窝了,我爬上树去摸,渴望着抓住一只热乎乎毛茸茸的小鸟。那时的鸟确是很多的,清早,它在晨曦深处啼鸣,直到残夜消失…  相似文献   

18.
踏歌的麻雀     
麻雀是鸟中平民。它们数量之多,胆子之大,生存能力之强,让全世界的鸟儿、甚至兽类都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9.
到新加坡旅游,在欣赏这花园城市的美景时,倏忽间,我邂逅了那久违多年的老朋友——一群在闹市绿草地上觅食的麻雀。在异国它乡,得见那活泼而熟悉的身影、确实让我感动了很久。麻雀,昆明人称之为瓦雀,这是因其依屋檐瓦下而栖之故。郊外农民称之为谷雀,是因为它们好吃田里的谷子。但不知何时,麻雀弃城而去了。昆明城里再也没有了麻雀的踪影。二三十年来,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萦绕心头。这几年来我一直在纳闷,在我国,麻雀为何要放弃千百年来它们繁衍生息的城市,流落乡野。而同样是都市的新加坡为什么能留住这些小精灵?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我到单位一楼会议室开会,面窗而坐,对面的同事正向我介绍情况,我却请她们先回头看窗外——"哇!"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好漂亮的鸟儿啊!"这只正站在窗外院子墙脊上、向屋内探头探脑张望的鸟儿,就是戴胜。戴胜,是一个不时会在人们身边出现,而又不被大多数人熟知的动物。它是我心中最美的动物,而且毫无疑问也是我最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