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种生产白酒的新工艺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采用串香法、固液勾兑法或固液勾兑再调香,生产的白酒是一种保持固态白酒风格的新型酒,如山东的“孔府宴酒”、“秦池古酒”等白酒。因其工艺简单,节约粮食,成本低,所以被我国一些较著名的酒厂采用来开发生产大路白酒。以往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大路白酒,大部分在保本或低于成本价销售,使有些产酒历史较长的企业很难扭转年年亏损的局面,甚至停产或倒闭,直接抑制了大路白酒的生产与质量的提高。近年来,白酒发展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厂家在承袭传统酿造白酒工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用鲜酒糟发酵生产白…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十一大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南河南省傅潭酒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近日通过了专家质量鉴定。该酒生产工艺采用砖窖泥底,高氮配料,高温堆积,高温发酵,大麸结合,特别是应用由几十种纯菌种微生物培养制成的芝麻香型白酒专用曲和多种优质原粮进行发酵,使生产出的酒酱、浓、清风味兼有,  相似文献   

3.
加快遵义市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用高粱是遵义市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杂粮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品种亦多,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本地优质高粱是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不可替代的专用传统原料,是遵义酱香白酒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白酒产业已成为本市第一支柱产业。加快酒用高粱产业发展,既是助推酒业发展,实现“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以工哺农、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酒类消费方面是一个以白酒消费为主的国家,建国后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长期处在很低的水平。随着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政府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方针,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鼓励葡萄酒业的发展。在这种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葡萄酒产业开始向着健康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其具体发展模式表现为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任普  王俊杰 《粮食储藏》1997,26(5):34-36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白酒卫生指标,基础酒的指标进行快速,灵敏的监测,并对白酒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采用配制法和发酵法生产枸杞酒。配制枸杞酒加工工艺简单,通过正交试验选出最佳的浸泡工艺,结果表明,按枸杞质量与白酒(酒精体积分数为45%)体积之比为1∶9,浸泡14 d后,调节酒精体积分数为21%,糖度9°Brix,总酸1.1 g/L,所得成品酒色纯正、通透,气味芳香;发酵枸杞酒加工工艺较复杂,枸杞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利用,枸杞经过浸泡、打浆、过滤、杀菌、发酵等工序制成,成品酒口感醇厚,枸杞果香和酒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以发酵酒和黑豆为原料,研究温州特色黑豆酒的加工技术。试验表明,黑豆经体积分数52%的白酒1∶5提取可获得最佳的浸取效果,以体积分数16%的黄酒作为酒基,添加12%的黑豆白酒浸取液、质量分数2%的黑枣、0.8%的枸杞和0.6%的蜂蜜,可获得最佳的色泽、香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8.
以苦养麸皮为原料,用白酒浸泡,探究苦荞麸皮中黄酮溶入白酒的最佳条件和感官评价。通过不同固液比、酒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单因素在苦荞麸皮泡酒中黄酮溶入的较适宜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黄酮溶入的最佳条件,并对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溶入的主次关系为酒度>时间>固液比;当酒度为60%,时间为5 h,固液比为1:25时,白酒中溶入黄酮含量最高为3%;其产品感官评价均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干大青叶和白酒为原料研制大青叶泡制酒,增加白酒中的药物保健功能。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室温下大青叶泡制酒优化条件为白酒50%(V/V),大青叶粉添加量2.0 g/100 m L,泡制时间72 h。所得泡制酒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有大青叶的清香味,其绵软度和厚重感均强于原白酒,靛玉红与靛蓝质量浓度分别为4.484,3.122μg/m L,增加了保健药物成分。  相似文献   

10.
以苦荞麸皮为原料,用白酒浸泡,探究苦荞麸皮中黄酮溶入白酒的最佳条件和感官评价.通过不同固液比、酒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单因素在苦荞麸皮泡酒中黄酮溶人的较适宜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黄酮溶入的最佳条件,并对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酮溶入的主次关系为酒度>时间>固液比;当酒度为60%,时间为5h,固液比为1∶25时,白酒中溶入黄酮含量最高为3%;其产品感官评价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勾兑白酒的质量与食用酒精的质量息息相关,简述了食用酒精质量对勾兑白酒口感的重要性,食用酒精对提高勾兑白酒质量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中挥发性杂质的组成及来源,阐述了如何在生产工艺环节中控制挥发性杂质含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木薯淀粉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坤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119-123
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淀粉需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工序所需能耗占整个酒精生产30%左右,研究木薯生淀粉生产酒精工艺能降低生产所需能耗,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条件优化,得出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时间,生淀粉酶用量和酵母接种量等,木薯生淀粉发酵生产酒精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5,生淀粉糖化酶用量315 U/g,酵母接种量7500 cfu/mL,发酵时间5天。发酵醪酒精浓度可达到12.9%(v/v),残糖含量为0.38%,淀粉利用率为73.86%。淀粉利用率不高与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3.
羊奶热稳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羊奶为原料,通过测定羊奶的热凝固时间(HCT),研究不同pH值、钙盐浓度、加热温度、固形物浓度对羊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6.8时,羊奶的热稳定性最大;羊奶的热稳定性随钙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固形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要想提高羊奶的热稳定性需使羊奶保持最佳pH值,尽量减小钙离子的浓度,既拥有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又保持较低的固形物浓度。  相似文献   

14.
设计正常饲养、低剂量饲养、高剂量饲养和模型对照4个实验组,研究枳椇水浸提液对嗜酒30 d大白鼠的体质量增加,以及血液中乙醇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体质量增加方面,高剂量和低剂量实验组比模型对照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在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方面,高剂量实验组大白鼠血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非常显著差性降低(p<0.01),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比对照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在血液中乙醇浓度方面,2个枳椇提取液实验组中大白鼠血液的乙醇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枳椇水浸提液对大白鼠的长期嗜酒产生的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甲醇、乙醛、乙酸乙酯、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等挥发性物质在白兰地蒸馏时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比乙醇沸点低的乙醛和乙酸乙酯在酒头中的含量较高;比乙醇沸点高的1-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在酒头末期和酒身前期的含量较高;甲醇的沸点虽然比乙醇低,但它在酒头和酒尾中的含量都较高,而在酒身中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紫背天葵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提高紫背天葵色素提取率为目的,分别以甲醇、乙醇、甲醇与乙醇体积分数各为50%的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作为提取剂进行提取对比试验,分析了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的稳定性。采用均匀设计,探讨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紫背天葵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背天葵色素溶于甲醇、乙醇、甲醇与乙醇混合溶剂及蒸馏水中,乙醇提取剂对紫背天葵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吸光值最高,提取效果最好;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随pH的变化而变化,pH≤4.1条件下基本保持鲜艳的紫红色,pH>4.1时色素消退;紫背天葵色素提取液不宜采用含铁锌离子的容器盛装,应置低温或室温避光环境中贮放,加热或高温时易氧化褪色。此外,还对紫背天葵色素乙醇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TR21对香蕉抗病相关酶活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能显著诱导香蕉抗病相关酶活变化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Bacillus subtilis)发酵液组分,并探讨其诱导香蕉抗病性机理,选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1株在大田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枯草芽孢杆菌TR21发酵液不同组分对香蕉根系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上清和NB培养基后,香蕉根系内PPO、POD和PAL活性均比无菌水对照高,且都出现2次高峰,PPO、POD活性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7天出现,PAL活性峰则在接种后1天和5天时出现。比较不同组分接种处理诱导产生的酶活性强弱发现,接种TR21发酵液、菌体的3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和NB的处理。可以判断TR21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灌根法接种TR21菌体后测定香蕉叶片中3种抗病酶的活性表明,菌体处理后叶片中PPO、POD和PAL活性均显著高于接种无菌水的对照,推测诱导系统抗性可能是TR21菌株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摘要: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叶凋落物置于不同形态外源N下进行模拟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H4Cl和NaNO3溶液均能有效提高木荷叶的分解速率,而且加入的量越多其分解速度越快。但与等量的水相比,只有当溶液量增到300 ml时,外源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其分解的促进作用才明显超过水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NH4Cl和NaNO3溶液在一定程度上也都能促进马尾松叶的分解,但不同处理间对其影响的差别不大,外源铵态氮对马尾松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如等量水的强,与水相比,在三种处理中,只有加200 ml NaNO3溶液时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落叶的分解速率。总体上外源氮对马尾松叶分解的影响不如对木荷落叶的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葫芦叶柄对磷及悬浮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秀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55-358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水葫芦叶柄切片经养猪场沼液浸泡后,其总磷含量增加一倍。为了探讨水葫芦叶柄切片总磷含量增加的原因,我们就水葫芦叶柄切片对可溶性磷和不可溶性磷及悬浮物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葫芦叶柄切片对水体中的可溶性磷没有吸附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能吸附磷酸钙固体颗粒;能从沼液池中吸附相当于自身重量60%的悬浮物;该悬浮物总磷含量为0.71%。因此,我们推断,水葫芦叶柄切片经沼液浸泡后总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从沼液中吸附了大量的悬浮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