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综合人工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5个方面对毕节市5种不同核桃林下经济种养模式(林下种菜养鸡、林下种半夏、林下种党参、林下种脱毒马铃薯、林下种大豆)的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核桃林下种植最优种植模式为半夏。  相似文献   

2.
目的:充分发挥猪苓资源优势,开发猪苓的自然生态立体栽培体系,提高猪苓生产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收益。方法:在森林中地下栽培蜜环菌伴生猪苓,地表种植党参,建立空林木,地表党参、地下蜜环菌伴生猪苓的生产体系,同时收获林木果实、党参药材、猪苓药用菌。结果:采用这种生产模式,猪苓、党参生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培性状优良,每亩林地综合经济收益提高15%。结论:采用猪苓、党参套种栽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林下经济效益最大化,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为猪苓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创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辽西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和推广,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辽西地区中草药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林下中草药种植模式,分析了辽西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原则和方法。得出林下中草药种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及养护方法应用对于铁皮石斛的种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其种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确保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更加合理,提升铁皮石斛种植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几年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实践经验,针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了铁皮石斛的价值,并对其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以及养护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种植于贵州省道真县洛龙镇海拔1 500 m的2、3、4年生洛党参叶和根的部分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叶部叶绿素a呈显著降低趋势;种植2、3、4年的洛党参根中可溶性多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没有显著差异;随种植年限增加,洛党参单株质量增加,木质部占比增加。木质化会影响洛党参口感,将洛党参作药食兼用植物在海拔1 500 m推广种植要慎重。  相似文献   

6.
党参作为一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大宗药材,近年来,由于缺乏规范的种植技术指导,导致党参产量较低,党参经济效益不明显。为了进一步规范党参栽培技术,提高党参的品质,增加种植效益,通过近几年实地调研昭苏县党参种植大户及种植经验,总结经验制定绿色食品党参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定了党参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选种、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储藏等内容,以期为绿色食品党参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参的科学化、规范化种植是提高党参产量和增加农户收入的主要途径.渭源县具有悠久的白条党参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成为西部地区主要的党参种植基地.但是渭源县的白条党参种植依然沿袭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产量低、成本高、农民增收不明显.对此,根据多年的党参种植与管理经验,在机械化种植环境下,通过采取人工有性繁殖方式种植党参...  相似文献   

8.
尹江  罗薇羽  王飞  沙敏  马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9-140,144
[目的]研究滇中地区华山松-旱冬瓜天然混交林不同郁闭度对6种中草药地下药用部分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华山松-旱冬瓜天然混交林下,0.2、0.4、0.7郁闭度下种植云木香、桔梗、党参、附子、秦艽、珠子参,研究不同郁闭度对中草药地下药用部分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出不同郁闭度下最适宜种植的中草药品种。[结果]滇中地区旱冬瓜-华山松天然混交林在郁闭度为0.2的林分下,可套种云木香、桔梗、秦艽、附子;郁闭度为0.4的林分下,可套种党参;郁闭度为0.7的林分下,可套种珠子参。[结论]该研究为滇中地区林下不同郁闭度套种中草药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大规模发展海口林场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对海口林场现有森林资源状况及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情况的分析,归纳出海口林场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是今后林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需在加强自主研究的同时,与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加强合作,进行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是提升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林业与中草药种植业可相互促进,实现双赢,提升经济效益,优化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在阐述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基础上,从环境选择与具体种植技术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结合当前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发展,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策略,旨在深化林下中草药种植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6—2016年道真县气象局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气候条件对洛党参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道真县光热量充足、降水适宜,适宜洛党参种植,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等灾害可对洛党参种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展党参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对比全覆膜种植与不覆膜种植对党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覆膜党参产量平均干重为3 787.1 kg/hm2,较不覆膜增产641.1 kg/hm2,增产率20.38%,增产效果良好,适宜在互助县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海拔土壤环境下不同党参种植基地土壤碳、氮、磷的丰缺现状,寻求高海拔地区中药材党参最佳的种植条件,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相同种植条件下党参及周边林地、荒草地土壤的主要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党参产地土壤各营养元素均存在中等程度变异,在不同土壤中有不同的富集,高海拔地区党参种植基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全磷为Ⅲ级,有效磷为Ⅱ级;土壤C/N为1.86~14.94,C/P为7.7~104.45,N/P为3.24~8.49。迤那镇和草海镇党参种植基地土壤养分含量较接近,含量较丰富,磷含量相对匮乏。党参植株碳和氮含量较丰富,植株样点中有少数植株缺磷。磷是迤那镇和草海镇党参种植土壤的限制性元素,注意有机肥和磷肥的合理搭配以促进党参的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4.
贾伟一  徐世雄 《新农业》2009,(11):48-49
上世纪80年代初,抚顺地区开始种植林下参,到2006年末全市林下参种植面积达37万亩,参龄大部分6~8年生,由于栽培历史较短,参农对培育林下参的标准及栽培方法尚不完全掌握,急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抚顺市老科协从2007年春开始,在抚顺地区研究推广林下参标准化栽培,总结出三点经验供广大林下参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参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在我国东北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本文将从人参主产区的种植条件、林下人参种植品种的选择和林地的选择入手,对林下人参种植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林下人参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生湖 《新农业》2022,(9):35-36
党参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参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栽培党参需要适宜的气候温度,通过覆膜等专业的中药材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党参的种植规模,提高党参标准化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种植品质.本文通过对党参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索出了党参标准化种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陕西是我国四大魔芋主产区之一,魔芋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面积增加和土壤连作引起了一系列魔芋病害问题,尤其以软腐病最为突出。但与大田相比,林下魔芋生长状况相对较好。从土壤微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对林下和农田魔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比较,了解农田和林下魔芋土壤状况,为后期结合魔芋产量和品质研究林下魔芋土壤优于大田以及不同林下魔芋土壤对魔芋产量品质影响不同做出基础支持。总的来说,林下魔芋土壤微环境优于大田,四种林下刺槐林下最好,并且海拔越高,土壤环境越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临洮县的党参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并且越来越规范化,人们为了使党参的种植能够更加高产、高质、高效,因而对党参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不断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其栽培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探讨了临洮县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林业部门研究的重点是科学合理开发自然森林资源,对自然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开辟出一条林下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其中林下人参的种植是林下发展非常重要的经营方式,而人参中最珍贵的品种就是野山参,主要种植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山林地带。本文主要对林下参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农民种植效益,尤其互助县党参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开展党参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对互助县党参种植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全覆膜种植与不覆膜种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覆膜党参产量平均干重为3787.1kg/hm2,增产641.1kg/hm2,较常规品种增产20.38%增产效果良好,适宜在互助县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