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妃子笑荔枝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与营养竞争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同一穗上的妃子笑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的对比研究发现,各时期处于大体相同发育阶段的早花果果实争夺水分和溶质的能力均大于晚花果。14C-蔗糖标记实验更证实早花果比晚花果具有大得多的争夺碳水化合物能力。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差异总体看来,早花果争夺矿质营养的能力明显强于晚花果,具体表现为:果皮中Zn、K、N、Mg和P的含量和果肉中N、K、Zn和Ca含量均是早花果明显大于晚花果。据此认为,早花果的果实大与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库力有关;果实中K、Zn和N的水平可能与荔枝大果性状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粤引无核荔’ (Litchi chinensis Sonn. ‘YueyinWuheli’) 正常果和退化果果皮的内源激素进行测定, 同时比较正常果和退化果结果母枝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 在谢花后56 d和66 d, 正常果果皮中的IAA /ABA、GA1 + 3 /ABA、iPAs/ABA值均高于退化果; 在谢花后56 d, 正常果结果母枝叶片的淀粉含量高于退化果; 在谢花后66 d, 正常果结果母枝的蔗糖含量高于退化果。认为退化果中IAA、GA和细胞分裂素与ABA的比值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以及退化果结果母枝叶片碳水化合物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退化果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相似文献   

4.
燕子掌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和探讨内源激素对燕子掌(Crassula agenten Thumb.)花芽分化和萌发中的作用,对花芽分化期至萌发期内源激素ZRs(玉米素核苷)、IAA(吲哚乙酸)、iPA(异戊烯基腺苷)、ABA(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子掌花芽分化时期叶内的激素含量降低,芽内激素含量升高,其中相对高的ZRs和ZRs/ABA及iPA和iPA/ABA有利于分化,相对低的IAA和IAA/ABA也利于分化,其中ZRs和ZRs/ABA作用最大.燕子掌花芽萌发期也有较高的CTK、CTK/ABA比值和相对低的IAA、IAA/ABA比值,高而稳定的ABA含量可能是燕子掌生长缓慢而抗性强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刺梨花芽分化期芽中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含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对贵农5号刺梨花芽分化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花芽分化期刺梨花芽和叶芽中内源激素的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梨的花芽分化期需要有高水平的ZRs、碳水化合物及低水平的GA1+3、IAA、ABA和较低水平的氮素营养。在整个花芽分化期,花芽的ZRs/GA1+3、ZRs/IAA、ABA/IAA、ABA/GA1+3及碳/氮比值比叶芽的高;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高于叶芽,而形态分化期花芽的ZRs/ABA比值低于叶芽。在刺梨花芽分化的不同时期,花芽和叶芽中的GA1+3、ZRs、IAA、ABA、淀粉、可溶性总糖、总氮含量变化不一。  相似文献   

6.
 以荔枝幼果为材料,比较5种常用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对制备样品DNA分辨率效果的影响,发现在Otto缓冲液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增加还原剂种类和含量,把RNaseA直接加入缓冲液,降低离心力),可获得最佳的提取效果,分辨率高,细胞G1/G0峰产生的变异系数低。通过比较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妃子笑’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以及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大果(‘四两果’)和小果(‘陈紫’)型荔枝品种之间果实发育前期的幼果和果皮的细胞分裂活性发现,大果的细胞分裂活性高于小果,且持续时间长,说明果实大小差异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GA3 和PP333调控苹果花芽孕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连续3 年用多效唑(PP333) 1 000 mg/L 和赤霉素(GA3) 1 000 mg/L 处理‘首红’苹果, 结果表明, PP333处理降低了芽内吲哚乙酸( IAA) 和赤霉素( GAS) 含量, 增加了玉米素核苷(ZR) 和脱落酸(ABA) 含量, 提高了ZR/ 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从而促进了花芽形成。GA3 处理则增加了IAA、GAS 含量, 降低了ZR、ABA 含量, 降低了ZR/IAA、ZR/ GAS、ABA/ IAA 和ABA/ GAS 比值, 从而抑制了花芽形成。PP333和GA3 在花芽孕育临期内应用效果显著, 在其它时期无效。  相似文献   

8.
 以西瓜核雄性不育‘G17AB’两用系为试材, 对不育与可育雄花蕾组织中的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不育雄花蕾中IAA、GAS 含量不足, 而ZRs含量偏高, ABA峰值出现较早, 各种多胺组分的变化趋势异常。  相似文献   

9.
以江津甜橙的低酸小果变异品种‘长叶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Changyecheng’)和高酸大果芽变品种‘大果锦橙’(C.sinensis L.Osbeck‘Daguo Jincheng’)为材料,对其AREB(ABA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ABFs(ABRE binding factors)转录因子基因,即CsAREB1和CsAREB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内源激素(ABA、IAA、GA和ZR)含量。结果表明:CsAREB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CsAREB2的ORF为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sAREB1和CsAREB2在叶、花、果中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CsAREB1的表达量在‘长叶橙’中呈上升趋势,在‘大果锦橙’中呈先降后升趋势;CsAREB2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中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果实细胞分裂期,‘长叶橙’果实CsAREB1、CsAREB2的表达量高于‘大果锦橙’,而在果实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长叶橙’低于‘大果锦橙’,在果肉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两品种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均受外源ABA的诱导。在细胞分裂期和膨大期的果皮组织中‘大果锦橙’中IAA、GA、ZR含量,以及IAA、GA、ZR与ABA的比值均高于‘长叶橙’,而在膨大期果肉组织中这一比值低于‘长叶橙’。随着果实的发育,CsAREB1和CsAREB2的表达量变化与果实内源AB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sAREB1和CsAREB2的转录水平受ABA的调控,通过参与柑橘果实ABA生成,影响柑橘果实体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燕子掌开花前后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燕子掌叶片内源激素ZRs(玉米素核苷)、IAA(吲哚乙酸)、iPA(异戊烯基腺苷)、ABA(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对低浓度的IAA、ABA,相对高浓度的iPA,ZRs和高浓度的CTK/ABA利于花的诱导,其中CTK/ABA起关键性作用;相对高浓度的IAA、ZRs、ABA和高浓度的CTK/IAA利于花茅的分化,其中CTK/IAA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果型和小果型荔枝品种果实发育细胞学和生理学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大果型鹅蛋荔和小果型淮枝品种为对比试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果实干重、鲜重均相差2.6倍以上;鹅蛋荔大于淮枝既有库大小的原因,也与库活性大小有关;库大小主要体现在细胞数量上而与细胞大小无关;在果实发育期间,大果型的鹅蛋荔果皮中ZRs含量和ZRs/ABA一直高于小果型的淮枝;鹅蛋荔果实的呼吸率高于淮枝。  相似文献   

12.
妃子笑荔枝早花果和晚花果大小不同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着生于同一果穗上的妃子笑早花果和晚花果为对比试材,研究发现,早花果比晚花果大1.5倍以上,其大小差异与它们发育期间所经历的温度条件有关;生长温度比平均气温更能反映温度对果实发育影响;晚花果在开花前的温度及其累积量均大于早花果,可能导致晚花果的子房壁细胞数量少于早花果;晚花果在果实发育阶段I的平均温度大于早花果是缩短阶段I的原因,而其累积量小则是全果、果皮和种子重量低于早花果的原因;在阶段II,晚花果的温度累积量大,但果皮和假种皮重量显著低于早花果。此结果也间接地说明阶段I的果皮发育对阶段II的假种皮发育和最终果实大小具决定性的作用(球皮对球胆效应)。  相似文献   

13.
抗裂与易裂枣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枣抗裂果品种‘圆铃枣’和易裂果品种‘俊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曲线、果 形指数及种子败育率,并对果皮、果肉、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俊枣’果形指数和种子败育率均显著高于‘圆铃枣’。果实发育后期‘俊枣’ 果皮中的GA3 含量、果肉中的IAA 含量明显高于‘圆铃枣’,而‘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的ABA 含量高 于‘俊枣’;‘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均高于‘圆铃 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俊枣’果皮中的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圆铃枣’,且‘俊枣’果肉中的 POD 及PPO 活性也较高。以上结果显示,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易裂品种‘俊枣’果肉中的IAA 积累较多, 而抗裂品种‘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ABA 含量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较高,果皮中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裂果的发生,其POD 及PPO 活性相 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首次引入内源激素平衡[(1AA+GAs+CTK)/ABA]概念,比较分析了荔枝三种类型果实(大核、小核、无核)内源激素平衡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无核果在花后3d相对高水平的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s+CTK)及花后ABA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其具有单性结实能力的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坐果期低水平的IAA、GAs及相对较低的(IAA+GAs+CTK)/ABA值是小核品种严重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了荔枝果实各组成部分(果皮、假种皮、种子)内源激素平衡的差异,认为胚的正常发育对维持荔枝果实后期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是大核品种后期生理落果较少的内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糯米糍荔枝坐果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授 粉爱精是糯米糍荔枝花后子房正常坐果的刺激因子,授粉后子房ABA从开花当天的最高水平急剧下降,而IAA、GAa和CTK水平都升高,并在花后12天达最。地果期内源ABA水平有3次明显高峰,分别出现在3次生理落果高峰前1周左右;内源1AA和GAs则有2次明显较高水平,分别与果皮和假种皮的迅速生长有关;而CTK在胚败育前 保持高水平,胚败育后才降至较低水平。荔枝果实中GAs类有GA3、GA4+7、GA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果实发育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一定的水平。花后2天完成受精作用,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花后5-7天,合子分裂,果实中AII、ABA含量达到高峰。花后10-40天和80-100天,果实各有一次快速膨大期,前期与果肉中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