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随着我镇砂蕉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姜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全村种植面积16.7hm^2。近年来,由于生姜价格高(好的年份4元/kg以上),667m^2产值高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姜农的积极性。但由于姜瘟的发生,制约了生姜的发展。如该村一农户种植生姜0.4hm^2,因姜瘟危害减产60%,损失惨重。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与研究,在姜瘟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温州生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 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一般5月底或6月初  相似文献   

3.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胡启山 《蔬菜》2009,(6):26-27
生姜喜温和、好湿润,不耐高温和低温,怕干燥,一般来说,生姜最适宜的贮藏温度大致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为95%~100%。通风应在16~20℃时适当进行,如上升到20℃以上,应加强通风。用作贮藏的生姜,应选晴天采收,块茎干燥不带泥,在摘去茎叶时,动作要仔细,保护好根茎,防止损伤。贮藏前要认真挑选,剔净瘟姜、次姜以及受机械伤的姜。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生姜受风袭击或被日晒雨淋,不然会影响耐藏性。下面介绍生姜安全贮藏的几种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熊飞 《蔬菜》2010,(9):19-19
<正>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6.
丁原书 《北方园艺》2007,(2):157-158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搞好姜瘟病的防治对于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姜腐败病又称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生姜腐败病是生姜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给生姜的产量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生姜腐败病一般在6—9月发病,若发病早(6月中旬),植株不但不能生成子姜,就连种姜也会全部烂掉,损失很大;若7月份发病,则可通过控防技术收获种姜及部分子姜;若8月份后发病,子姜已可收获,损失则较轻。  相似文献   

8.
罗宽  张凌健 《长江蔬菜》1987,(4):26-27,45
生姜是湖南茶陵特产之一,全县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亩产较低,平均1350公斤左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姜瘟严重,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80%,甚至无收。1984~1986年,我们对姜瘟发病规律和  相似文献   

9.
生姜是四川省的主要蔬菜之一,老姜(姜头)又是主要的佐料之一,家家必备。生姜种植方式以露地为主,因其价格高,有的村、社成片种植,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种植生姜技术要求高,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姜腐烂病(农民俗称姜瘟)。  相似文献   

10.
姜瘟病的新克星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峰姜瘟病又称姜软腐烂病,是生姜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姜的根茎,茎叶也能发生,流行期间常有成片腐烂死亡,减产50%左右,常给生姜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姜瘟病的药剂防治,一...  相似文献   

11.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守良 《中国蔬菜》2015,1(10):60-62
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2.8%)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m2为23348.6元。  相似文献   

13.
张真德  何安平 《蔬菜》1998,(3):22-22
姜瘟病的防治姜瘟病是姜腐烂病的俗称,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发病损失率10%~30%。1997年发病率50%左右的田块约占总面积的30%,为重病年。姜种产区普遍发病、带病姜种将影响1998年的生姜生产。姜瘟病发生时,先在茎基部和根茎上部浸染,病部呈水...  相似文献   

14.
韩学俭 《蔬菜》2000,(5):20-21
姜腐烂病俗称姜瘟,全国姜栽培区均有分布,是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病害。一般年份,病田发病率达30%~40%,流行年份,严重地块病株率达9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连种姜也全部腐烂。现将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症状识别病害主要发生在根茎上,也可为害茎叶,病害先从母姜及抽出的茎上开始发生,而后向子姜、孙姜及。其抽生的茎上扩展。病株茎基部水浸状,淡褐色,叶片青枯、反卷,2~3天后,清晨可见叶片由下至上,叶缘及叶尖发黄,以后渐干枯。茎基部腐烂后植株倒伏。如将茎基部或根茎部作横切面检查.可见到病部维管束变…  相似文献   

15.
陈虹  许明 《长江蔬菜》2002,(Z1):35-36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现将我们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生姜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翠屏区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生姜栽培,生姜常年栽培面积在400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是全区主要的蔬菜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区改变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专用工具在介于壤土至轻粘土的土壤上打蜂窝式深窝栽培生姜,栽培密度每667 m2由传统埂子姜的8000窝提高到10000窝,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平均单窝质量可以由传统埂子姜的0.36奴增加到0.40kg,667m2产量由传统埂子姜的3078.5kg增加到4257.5kg,并促进生姜的软化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生姜品质,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存棉 《中国蔬菜》2007,1(10):62-62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福建省屏南县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240hm^2,姜瘟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近3a(年)的调查,2004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11%,2005年20%,2006年32%,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冯国宣  向军  周煜 《长江蔬菜》2004,(12):31-3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属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凤头姜是湖北省来凤县农家品种,是闻名全国的十大生姜优良品种之一.姜皮黄白色,表面光滑,肉质细嫩,纤维少,香辣味浓,品质优良,适于蜜饯加工,每667m2平均产量1500~2000kg,最高产量可达4000kg.然而,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致使姜农损失惨重.2001-2003年,在实施科技扶贫"姜瘟病防治研究"项目过程中,首次发现了类似姜瘟的生姜白绢病,并研究了姜白绢病病原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姜瘟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温州生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多于5月底或6月初开始发生,6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7月初~8月上旬危害最重,9月中旬以后渐轻。整个发病期长达100余天,其中盛期30~60d。其病菌主要在土壤和根茎(姜块)内越冬,带病种姜和含有病株残体的土壤、肥料是田间病菌的最初传染源。在生长季节,感病植株上的病菌借田间流水、地下害虫和风吹雨溅传播扩散,一旦条件适合,即可导致病害迅速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