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该区域生态修复保护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范式。以泾川县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4方面10个指标构建评估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价格替代法等方法,评估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泾川县森林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283 600.0万元。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50.76%;文化旅游服务价值最小,占总服务价值的0.002 5%;生态林以涵养水服务价值为主,经济林以供给服务价值为主,生态林年服务功能价值为经济林的3.8倍。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产品供给3种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80.21%,是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因地制宜营造培育混交林,加强现有林分修复改造、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创新经营策略成为该区域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沙棘及其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本身具有森林资源的特殊生态功能。沙棘因其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复壮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而逐渐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片带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和关键树种。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修复的长期实践证明,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封禁治理。围绕封禁,以建促封,从基础上保证封得住;以调促封,从经济上保证封得住;以改促封,,从行为方式上保证封得住;以法保封,从主观意识上保证封得住。通过封禁治理,使修复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管涔林区是山西省直九大国有林区之一,位于吕梁山脉北端、黄河中游地段,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管涔林区被誉为华北水塔,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近年,受自然灾害、生理、人为等多方面的影响,林区部分林分退化情况日益凸显.因此,做好退化林的修复工作,对其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山西管涔林区退化林分修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对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试验示范模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林复合生态经营模式设计原则,并总结出与当地地形地貌配套的梯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缓坡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侵蚀沟水土保持林复合经营系统、陡坡面乔灌草复合经营系统、庭院经济复合经营系统类型与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3个方面,选择了25项指标,分4个层次构建了表征黄土丘陵区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桑树的生态价值及其在贵州"东桑西移"中的生态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面临"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走生态栽培之路是贵州桑树栽培的必然选择。针对桑树涵养水分、改善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的生态价值与作用,对贵州桑树的生态栽培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固原地区红梅杏生物学特征、品质特征,以及在宁夏固原地区大力发展红梅杏产业对黄土丘陵护坡、生态保护、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泉家沟试验区小流域综合治理15 a实践的基础上,肯定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量兴修基本农田、营造人工植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田能量投入等途径,完全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泉家沟试区以养猪-沼气-大棚菜"三位一体"为主的生态户的出现,标志着试区生态农业雏型已经形成.控制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将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桑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Morus alba L.)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栽培林木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重视,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生态治理能力而备受关注。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并结合桑树生态功能研究现状,将桑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归纳为8个指标类型:提供原材料、涵养水源、土壤保育、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休闲游憩和文化传承;并就各功能指标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以延安市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处于不同空间格局的市区中心、城郊结合部、郊区农村的社会功能、人为活动影响、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城市森林建设从市区中心到郊区应建立3个绿化生态圈,第一圈是城市防污调气美化生态圈,第二圈是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第三圈是远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风沙防护、林果生产林生态圈。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系统观察和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温室黄瓜土传病害危害性、影响流行因素和不同防治措施对土传病害及环境的效应。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温室黄瓜主要土传病害有黄瓜根结线虫病、根腐病和猝倒病。影响流行因素主要有棚室连作年限,设施栽培黄瓜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和栽培措施。提出合理轮作,太阳能消毒,低温杀灭病菌,健身栽培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既可有效控制温室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生,又能避免对生态环境和黄瓜产品的污染,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唐崟  张宝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62-8864
[目的]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对低丘坡地红壤硒的保持效果。[方法]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保小区的土壤总硒水平,找出不同水保措施改良土壤硒保育效果的差异,同时找出土壤硒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结果]各种措施保育土壤硒效果顺序为: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前埂后沟〉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纵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柑橘净植〉横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标准水平梯田+梯壁清耕〉百喜草带状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全园裸露。[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区果业开发中采取科学的水保措施、有效保护土壤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核桃气候适宜性分区评价与种植区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甘肃省核桃主产区气候条件的主成分分析,制定了核桃气候适宜性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对75个县(市)进行核桃气候适宜性评分和分区,初步制定了相应的种植区划.结果表明:年均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10℃的积温、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是影响核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因子.甘肃省核桃产地可划分为气候适宜区和气候次适宜区.结合核桃的气候适宜性及生产现状,将全部产地划分为7个种植区:陇东南部黄土高原丘陵种植区、陇南天水北秦岭山地种植区、陇东北部黄土高原丘陵种植区、陇南南秦岭山地种植区、平凉天水黄土高原丘陵种植区、陇中黄土高原丘陵种植区、河西走廊绿洲种植区.  相似文献   

16.
肖薇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45-17046
根据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现状,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以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沙尘暴肆虐为害,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的陕北地区桑树栽植的5种形式及栽桑技术,并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隔坡桑带区比农耕坡地年减少径流37.8%,减少泥沙56.2%,0~10㎝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0%,含水量提高1.7%~2.15%,风速降低30%,7月份桑带内平均气温降低2.8℃,0~20㎝地温降低1.7℃,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增加20.57%,全氮增加20.0%,全磷增加10.5%,有机质增加43.3%,每667m2可产桑叶700kg,养蚕1张,产茧35kg,产桑条800~1000kg,产桑果400kg,产值1000元。桑树既是陕北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树,又是可有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经济林。  相似文献   

18.
李妮  陈其兵  谭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21-1623,1864
[目的]优化和筛选出具有较好水土保持效益的乡土植物以供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所选用。[方法]以川中丘陵区遂资眉高速公路为例,以路线规划植物调查结果排序为基础,筛选出慈竹、黄荆、马桑3种乡土灌木和狗尾草、芒、艾3种乡土草本植物。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配置模式和种植配比试验小区在恒定雨强(20 mm/min)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不同配置模式在恒定雨强下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水土保持效益,产流水时间推迟1'~4'05″,产沙量分别减少6.56~33.86 g;各配置模式间恒定雨强降雨20min后产流、产沙总量差异显著,黄荆+狗尾草模式产流、产沙总量最低,分别为1 700 ml和60.71 g;马桑+艾产流、产沙量最高,分别为1 920 ml和84.02 g。[结论]在边坡条件、播种量等建植条件与建植措施一致的条件下,川中丘陵区乡土植物黄荆和狗尾草组合可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边坡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